摘要:目的:觀察針刺為主綜合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療效。方法:對78例急性腰扭傷患者采用針刺后溪、人中、腰痛穴,阿是穴及委中刺絡拔罐放血,TDP照射,熱療貼貼敷治療等,經治療1療程(5天),對每位患者療效進行評價。結果:治愈63例(80.77%),好轉15例(19.23%),無效0例(0%),總有效率100%。其中3次治愈率為52例(66.67%)。結論:針刺為主綜合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滿意,是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急性腰扭傷 針刺療法 委中刺絡拔罐放血 TDP照射 熱療貼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83-02
急性腰扭傷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病證之一,多因活動時姿勢不正,用力不當,負荷超重,或者局部活動不協調,使腰部肌肉、韌帶、筋膜、小關節等損傷,而致氣血瘀阻、經脈不通。臨床表現為腰部疼痛急性發作,活動受限,肌肉痙攣為特征。隨著人們工作與生活習慣的改變,發病率有所上升,但藥物治療或單一治療效果不理想。筆者自2007年1月以來采用針刺配合拔罐,TDP照射,熱療貼貼敷等外治法綜合治療急性腰扭傷患者78例,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臨床資料。本組78例,其中男51例,女27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57歲,平均40.2歲;病程最短1h,最長3天,平均1.27天;24h內就診者42例,24~72h內就診者36例。均有程度不一的扭傷史,病情輕者腰痛、站立行走如常,腰部轉側屈伸受限,病情重者腰痛不能伸直、行走困難,腰部轉側屈伸活動不能。
1.2 病例選擇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①有腰部扭傷史,多見于青壯年;②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強迫姿勢,以減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痙攣,或可觸及條索狀硬塊,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點,脊柱生理弧度改變。臨床X線攝片排除腰椎等部位的骨折、脫位及其他臟器病變。CT或MRI檢查排除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征象。
1.3 治療方法。采用遠近配穴法:即選穴原則中的“近部選穴”與“遠部選穴”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的方法。
選穴:人中、腰痛穴、大腸俞、腰陽關、委中、阿是穴(腰臀部壓痛點)等。
針刺方法:先令患者站立或被攙扶站立于桌旁,雙手放于桌上,掌心朝下,手指自然微屈。針刺時,將所選穴位常規消毒,用28號1~2寸毫針,先刺人中穴向齦交穴透刺0.5寸,后刺腰痛穴進針0.5寸,后溪穴透刺合谷穴進針1寸,進針后用強刺激捻轉瀉法,患者有酸麻脹痛感時為得氣,此時腰部痙攣疼痛緩解,囑患者做腰部活動,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出針后再令患者取俯臥位,先在患者委中穴,用三棱針點刺后再加拔火罐放血,再在壓痛最明顯(阿是穴)處進行針刺,還可選取腎俞、腰陽關,大腸俞等穴,根據癥狀靈活選取,得氣后用提插捻轉瀉法操作1min,留針20min,當中行針2次,出針后,局部再行拔罐治療約10min。
另外,針刺阿是穴同時再輔以神燈TDP照射,起針后,腰痛局部貼敷熱療貼以增加通經活血的效果。
療程: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療效評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動正常;好轉:腰部疼痛減輕,脊柱活動基本正常;未愈: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治愈63例(80.77%),好轉15例(19.23%),無效0例(0%),總有效率100%。其中3次治愈率為52例(66.67%)。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急性腰扭傷發病部位多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腰部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受阻,經脈瘀滯不通,不通則痛,屬實證范疇。根據“實則瀉之”原則,故而采用針刺瀉法來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人中穴位于督脈,為督脈與手足陽明經的交會穴。督脈為“陽經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針刺人中穴能夠調節督脈之陽氣,進而調節諸經之氣,使之通暢。腰痛穴為經外奇穴,是治療急性腰扭傷常用的經驗穴,其善調腰部氣血逆亂,運行受阻。后溪穴,是因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手太陽與足太陽為同名經,同名經脈氣相通,后溪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針刺后溪透,能使氣至病所,行氣血而通經絡。委中穴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別名血郗,刺絡拔罐此穴能疏通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在《四總穴歌》中,有“腰背委中求”的經驗總結。阿是穴是病變部位在體表的陽性反應點,針刺可以疏通局部壅滯的氣血。腎俞、腰陽關,大腸俞等穴,為治療腰痛的常用穴位。遠近腧穴相配,更能加強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
針刺局部同時聯用神燈TDP照射,針刺后熱療貼貼敷治療可以增加并鞏固療效。主要機理是通過對皮膚的溫熱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緩解組織粘連,加速代謝產物的清除及炎性滲出物、水腫的吸收,從而緩解癥狀,減輕疼痛,并使軟組織能盡快完全康復,減少慢性腰痛的發生。
此外,筆者認為急性腰扭傷預防最為重要,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注意保暖,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部的功能鍛煉,使腰部肌肉、韌帶堅強有力,關節靈活不易受損。平時在參加運動或勞動前做好有針對性的保護工作,系寬腰帶保護腰部,做好思想準備和肌肉、韌帶等的適應準備,避免用力或動作幅度太過。勞動時姿勢要正確,比如搬重物時,要先屈膝屈髖,然后提起重物,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腰部損傷的發生。
本臨床觀察表明,針刺為主綜合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好,見效快,不良反應少,能更快緩解病人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