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討B超引導下PICC置管與常規肉眼穿刺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方法:以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間進行檢查的100例術前及術后置PICC管進行化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的100例患者運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兩組,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由50例術進行化療的患者組成,對照組的患者運用肉眼穿刺的方式來進行診斷,而治療組的患者則運用B超引導下PICC置管的方式來進行診斷,對比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后的并發癥情況、腋下回折、穿刺次數以及患者的穿刺用時和護理用時。結果:治療組患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其治療的有效率達到了96%,對比P<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結論: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技術與傳統的肉眼穿刺相比,更加的安全、有效、科學,值得在臨床中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B超引導下 PICC置管 常規肉眼穿刺 效果 比較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87-02
所謂的PICC,其全稱為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它是一種由患者的外周靜脈穿刺插管,從而使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的一種技術。有效的利用PICC技術可以直接將藥物輸入到患者血流量大、血流速度快的中心靜脈中,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由于長期輸液而為其血管帶來的損害,從而極大的減輕了患者因反復的靜脈穿刺而帶來的痛苦。PICC技術具有簡便、安全、易學、易掌握、帶管時間長、保護患者外周血管以及方便各種輸液等獨特優勢。然而,在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技術卻未真正的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應用。我院對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間進行檢查的100患者運用了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技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將詳細的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項研究的研究資料為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間進行檢查的10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為女性,其年齡為28—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5歲。按照穿刺方式的不同將其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患者的PICC導管均采用來自美國巴德公司所生產的單腔三向瓣模式的PICC導管,其型號為4FR,長度為60cm。在為患者進行置管之后,運用相同的導管固定方式及預防靜脈炎發生的有效護理方法。運用X射線片證實患者導管的位置和走向以備日后使用。
1.2 方法。對照組的患者運用常規肉眼穿刺的方式來進行治療,而治療組患者則運用B超引導下PICC穿刺的方式來進行治療,其具體的穿刺方法如下:穿刺點選為肘上深靜脈處,置管放置于患者肢體上臂外展與軀干呈90度角處。B超引導下的PICC穿刺技術的第一步便是將導管鋼絲由針芯慢慢的導入至患者的15—20cm處,再將穿刺針退卻,并沿導絲放入待擴張器置管鞘,進而撤去擴張器和導絲,最后從管鞘中置入導管。
1.3 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患者穿刺治療的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組的50例患者中,顯效的為32例,有效的為16例,總有效率為96%,而對照組的50例患者中,顯效的為27例,有效的為15例,總有效率為84%,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的研究數據統計結果請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穿刺效果對比
3 討論
本項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PICC穿刺技術能夠安全、有效的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此外,該項技術還能夠有效的避免由于藥物外滲而導致患者出現的局部組織壞死狀況的發生,它不僅提高了現今治療的安全性,更加為患者提供了一條可靠、安全、且科學的靜脈輸液途徑。運用這項嶄新的技術來為患者進行輸液,不僅能夠使患者在輸液期間活動自如,減少痛苦,更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B超引導下的PICC置管技術能夠讓操作者在進行相關的操作之前清晰看見患者上肢血管詳細解剖結構,從而使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血流及其血管內徑、管壁厚度、管壁距體表的距離等來確定將要穿刺的靜脈通道是否存在著堵塞或狹窄的情況,從而極大的增大了穿刺血管定位的準確性。合理、有效的選擇穿刺靜脈,能夠更好的避免過去根據解剖標記進行插管所帶來的失敗,從而更好的維護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減少醫患矛盾。盡管在B超的引導下對患者進行PICC的置管技術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然而,它卻具有定位準、損傷小以及并發癥少等其他穿刺技術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此外,B超引導下的PICC穿刺技術還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導管—血管的密閉性,所以,該項技術有其適用于外周靜脈狀況較差的患者,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衛尹,王蔚,樂音,施美麗,龔怡.B超引導下PICC置管與常規肉眼穿刺的比較與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7):3323—3325
[2] 王建意.B超引導與傳統PICC置管技術的對比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2):123—124
[3] 張秀華,趙紅,張淑紅,尹成娣.B超引導行PICC穿刺的效果觀察與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8):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