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麻醉 局部 宮產術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96-02
局部浸潤麻醉將局麻藥注射于手術區的組織內,阻滯神經末梢而達到麻醉作用。產科用局部浸潤麻醉主要是將麻藥注射在陰叢神經末梢上,因此又稱為陰叢浸潤性麻醉,常用于產鉗術。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們為40例產婦在陰叢浸潤麻醉下施行了陰道分娩術,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實例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選擇急診產婦40例為研究組,22~36歲,平均29歲。其中,胎兒窘迫18例,臀位8例,軟產道異常4例,第二產程延長10例。另選擇同期正常產婦擇期剖宮產30例作為對照組,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式剖宮產術,兩組手術指征、產婦年齡無統計學差異。
1.2 陰叢浸潤性麻醉。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肛門至坐骨結節連線中點,消毒后先注一皮丘,左手食指經陰道觸摸坐骨棘引導,將腰椎穿刺針頭推進至坐骨棘內下方,先回抽,如無回血,即注入1%普魯卡因或1%利多卡因5~10ml。雙側陰部神經阻滯需注射20ml。
1.3 局部浸潤麻醉時應注意事項。局部浸潤麻醉時應注意:①注入組織內的藥液需有一定容積,在組織內形成張力,借水壓作用使藥液與神經末梢廣泛接觸,從而增強麻醉效果。②為避免用藥量超過一次限量,應降低藥液濃度,例如用0.25%普魯卡因。③每次注藥前都要回抽,以免誤注入血管內。④實質臟器和腦組織等無痛覺,不用注藥。⑤藥液中含腎上腺素濃度1∶20萬~40萬(即2.5~5μg/ml)可減緩局麻藥的吸收,延長作用時間。
2 結果
局部浸潤麻醉下剖宮產術與硬膜外麻醉下剖宮產術的比較見表1。
表1 陰叢浸潤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剖宮產術的比較
由表1可見,局部浸潤麻醉下和硬膜外麻醉下行新式剖宮產術,手術時間、切口延伸、術中出血、新生兒評分,產后病率等差異無顯著性,而術后腸蠕動恢復比后者快,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大力提倡自然分娩后,分娩率大大的提高。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初孕婦年齡普遍為八零后,由于物質水平的提高,胎兒的體重也有增加。孕婦的產道大小決定胎兒分娩問題,為了保證順利分娩要認真做好產道檢查。通過檢查統計發現:由于孕婦骨盆的傾斜度改變從而造成骨盆特殊形狀的改變(突出表現為恥骨聯合低),比例有所增高。在分娩過程中,如胎兒可以從陰道分娩,可因產力不能按產軸方向作用可以導致嚴重的會陰裂傷。如不及時有效進行處理將導致母、兒不良后果,根據適應癥選擇手術方式-會陰切開術。在行會陰切開術時可使用陰叢浸潤性麻醉,有利于胎兒娩出。更好地為患者減輕痛苦有利于自然分娩率的提高。為產科臨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行的麻醉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小毛.《剖宮產熱點問題解讀》.人民軍醫,2010年09月11日
[2] 《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人民衛生,200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