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制定并應用《骨科管床質量評價表》,使骨科新護士崗位培訓科學化、規(guī)范化。方法:由編寫人員參考相關資料、醫(yī)院工作制度,結合骨科護理實踐及骨科規(guī)培必備能力調查結果制定《骨科制管床質量評價表》,通過討論和修訂后應用。采用多導師帶教、分階段性培訓、多形式教學方法對18名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進行培訓。結果:18名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經8~16周培訓,管床評分≥85分,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對該評價表的評分為90.5分。結論:《骨科管床質量評價表》的編寫和應用,使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培訓規(guī)范、有序、高效,有利于護理質量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 骨科 管床質量評價表 培訓 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11-02
規(guī)范化培訓學員(下稱規(guī)培)含義:護理本科剛畢業(yè),規(guī)培上崗后由于專業(yè)知識不扎實、技術不熟練、綜合應用能力不足[1]、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導致護理風險增加[2,3]。針對傳統(tǒng)培訓中存在的培訓內容隨機、散亂,培訓方式隨意、憑個人經驗等問題,我們自行設計編寫并運用《骨科制管床質量評價表》(下稱《管床評價表》)對規(guī)培進行系統(tǒng)培訓,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骨科床位50張,護理人員16名。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9名;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規(guī)培人員18名,年齡23~26歲,平均24.0歲。學歷:均是本科,均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證書。工作經歷:無工作經歷10名,工作<1年4名,1~2年4名。入本科室前所在專科:內科3名,外科4名,康復科4名,五官科1名,婦產科1名,新生兒科1名,均無骨科工作經歷。
1.2 方法。
1.2.1 《管床評價表》編寫方法。①向科室全體護士發(fā)放骨科新護士獨立值班必備能力調查表,回收并統(tǒng)計分析,作為編寫《管床評價表》的參考。②由護士長和3名教學護士參考相關資料[4-9]。及本院工作制度、結合骨科護理實踐,擬訂《管床評價表》內容后編寫,共7個項目18項內容:基礎分、基本掌握、熟悉、護理計劃及措施、基礎護理、健康教育等項目。包括掌握病人的基本資料、診斷、病情、主要治療、用藥、飲食、心理狀況、掌握實驗室檢查異常值、檢查陽性結果、熟悉患者社會角色、社會關系等,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護理評估,擬定針對性、前瞻性的護理計劃,做好基礎護理,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服藥、飲食、康復、生活起居等,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1.2.2 《指南》應用方法。
1.2.2.1 培訓步驟。采取高年資護師專人帶教制,分4個階段進行培訓。第1階段(第1周):要求掌握管床病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病情,主要治療、用藥、飲食,做好基礎護理。第2階段(第二周):要求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護理評估,有針對性、前瞻性護理計劃,早期擬定出院計劃。第3階段(3-4周):掌握專科護理質量標準、骨科疾病觀察重點,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服藥、飲食、康復、生活起居,能掌握并執(zhí)行護理質量標準、護理文書書寫要求,能正確繪制體溫單并完成護理記錄單,能準確及時書寫護理記錄。第4階段(5-6周):溝通和綜合培訓,掌握護患溝通方法、醫(yī)護合作的技巧、避免耦合性差錯發(fā)生的方法,掌握健康教育運用、出院指導方法。回顧前幾個階段學習內容,在各班崗位職責中運用相關知識,鞏固學習內容。階段培訓與學習可根據規(guī)培的表現(xiàn)、考核成績、臨床護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予以調整。
1.2.2.2 培訓方式。①綜合培訓。采取護士長、護理組長、高年資護師組成的多教師培訓方法。具體如下:第1~3階段安排專人高年資護班,規(guī)培跟隨高年資護師履行崗位職責和完成培訓內容。第4階段安排小查房,護長對規(guī)培的查房做出評價,培訓完成,規(guī)培根據個人能力在安排一對一導師跟班[10]的基礎上,單獨上責護班、文秘班等,熟悉每個班次的流程,由帶教護師負責培訓考核。護士長著重進行護患溝通、醫(yī)護合作的技巧、避免耦合性差錯發(fā)生技巧培訓和考核。階段培訓與學習可根據規(guī)培的表現(xiàn)、考核成績、臨床護理效果及患者滿意度予以調整培訓目標、班次或帶教老師。②強化培訓。對心理素質差、工作中表現(xiàn)緊張、缺乏自信者,要求其寫護理周記,以書面形式進行回顧和總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對溝通能力弱者,幫助其規(guī)范操作指導用語,先進行模擬訓練,再實際運用,老師跟蹤輔導。對階段考核成績不合格者,進行一對一輔導,必要時重復該階段培訓至合格。對工作效率低者,幫助其擬定個體化的工作流程,學會時間管理。
1.2.3 考核方法。①根據掌握內容評分。總分100分,其中基礎分20分,運用護理程序進行相應護理20分,基礎護理分40分,健康教育分20分。②隨機考核。采取護理組長每天口頭提問考核、現(xiàn)場查看工作質量、詢問病人知曉率,每天書面考核的方法;采取護士長周檢查、定期抽查的方法了解培訓進度、培訓質量。③獨立值班批準,對考核達標者安排獨立上班,護理組長及帶教老師通過檢查其護理質量、查看各項記錄、詢問同班護士及所管護理的患者,觀察其獨立上班能力;根據各班次完成的質量,經帶教老師集體評分,個人提出獨立值班申請,向護理部申報。通過護理部考核小組考核合格者,可取得獨立值班資格。不達標者延長培訓或轉崗。
2 結果
2.1 培訓效果。18名規(guī)培管床評分均≥85分。18名護士完成階段培訓計劃時間為6周,平均5周(3周3名,4周5名,5周4名,6周6名)。18名護士均通過護理部的綜合考核,成績達標,并順利通過培訓;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最長已工作24個月,最短已工作12個月。無一人發(fā)生護理差錯事故,無一例護患糾紛投訴。
2.2 新護士對培訓方式的評價。培訓結束后發(fā)放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管床評分》的設計、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安排、導師教學5個方面,每個項目各占20分,總分100分。結果評分最高98分,最低85分,平均90.5分。
3 討論
對于新護士來說,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的訓練是其能否勝任護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對其培訓的重點[11]。《管床評分表》的設計涵蓋了護士獨立管床所必備的內容,增加了溝通等內容,消除崗前培訓風險管理知識的盲點,降低護理風險;《管床評分表》的應用使教學科學化、規(guī)范化,還使醫(yī)院對新護士上崗考評管理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12]。從培訓、帶教、考核、科室集體測評,到經護理部考核小組考核取得上崗資質,體現(xiàn)了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為規(guī)培下一步輪轉和護理人才的選拔提供了依據。帶教老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對規(guī)培影響較大,因此對所有老師進行培訓與考核,統(tǒng)一《管床評分》教學內容、目標和方法。同時要求新護士通讀《指南》,預習每個培訓階段的培訓內容,以提高學習效率。教學過程中通過分內容考核和測評,能發(fā)現(xiàn)新護士的弱點,針對性調整培訓計劃,使培訓工作更規(guī)范和合理;通過高年資護師帶教為主,護理組長平時督導,使老師的專業(yè)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從而提高對規(guī)培的培養(yǎng)效率[13]。研究結果顯示,18名新護士完成階段培訓計劃平均時間為5周,通過護理部的綜合考核成績均≥85分,目前獨立工作時間最長的已24個月,無一人發(fā)生護理差錯事故,無護患糾紛投訴。顯示總體成績較好。規(guī)培對于護理隊伍的建設和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護士的培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過程,也是隨著醫(yī)學科學發(fā)展不斷改進的教育工程。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fā)展,需要不斷增加新的知識點,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管床評分》和培訓方法,使規(guī)培的培訓適應臨床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廣清.導師制在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1):59—60
[2] 李敏.護理風險管理在新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7):1947
[3] 姜衛(wèi)民.手術室新護士培訓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6):8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條例[S],2008
[5] 湖北省衛(wèi)生廳.醫(y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guī)[S],2009
[6]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
[7] 武漢市物價局,武漢市衛(wèi)生局.湖北省武漢市醫(yī)療服務價格手冊[S],2006
[8] 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792
[9] 陳麗萍.現(xiàn)代兒科臨床護理[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6
[10] 胡敏.成批新護士培訓應對ICU床位擴展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0,25(7):70—72
[11] 曲錦蓮,于淑燕,肖洪香.新護士系統(tǒng)化綜合培訓模式的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5):85—86
[12] 蔡虹,姚莉,孫紅,等.新畢業(yè)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方法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90一292
[13] 曾友燕,周嫣.手術室護士的培訓[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