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3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已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侵權責任法的實施將對日常醫療活動和糾紛調節產生廣泛的影響。
1 醫務人員要盡到告知義務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應當向患者說明病情和醫療措施。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說明和取得同意的對象首先應是患者,這要求我們在患者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要首先取得患者本人的簽字同意,保障患者選擇的權利,當出現患者無法簽字情況時,再考慮近親屬的簽字同意,而近親屬的甑別也需要工作人員認真對待,不可貪圖方便而隨便找患者身邊之人代簽字。
2 并非只有事故才賠償
醫療事故是行政概念,對于侵權責任法來說,只有是不是醫療損害侵權的問題,不考慮是不是醫療事故!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之規定,醫療事故鑒定今后不再是每個醫療案件都必須進行的!同時侵權責任法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我國現行法律中第一次明確規定了精神損害賠償。
3 要重視病例、簽字等書證
第六十三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治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提醒臨床醫師時刻加強醫療文書書寫并提高質量,各種檢查要符合診療規范。在有創治療領域,只要醫療機構不能舉出書證證明其盡到了說明義務,而患者又受到了損害,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未盡到說明義務和患者受損害成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充分條件。
4 改動病例滿盤皆輸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這些做法既損害了醫療形象,加大了醫患關系的對立,加劇了醫患矛盾,又在相當程度上損害了法律程序的正當性和權威性。《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了這兩種違法行為的侵權法律后果:可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結合《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損害,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責任。
5 嚴把藥品器械質量關防止發生追償事件
侵權責任法規定,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此項要求我們在藥品、器械等材料的采購中的藥嚴把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醫療環節。
6 尊重病人隱私
隱私權作為人身權益的一個重要類別,是醫療機構最不易避免的侵害的對象。目前很多醫療糾紛出自病人隱私泄露問題,特別是各地出現的婦科檢查被實習生觀摩、未婚女做人流手術遭實習生集體觀摩、未婚女等案例,令病人非常憤怒,甚至告上法庭。防范措施:如果處置需要組織觀摩,應首先征得病人同意;床頭卡不要標示傳染性肝炎、性病、未婚女宮外孕等社會輿論敏感性疾病;特殊檢查室要做好隱私保護工作,設置隔簾、屏風等工具;門診注射、特殊部位換藥要保證一醫一患,杜絕多人同在現場的情況;嚴格保護患者基本信息和診療信息。
參考文獻
[1] 劉鑫,主編.《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條文深度解讀與案例剖析》.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年版
[2] 王勝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釋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3] 楊立新.《醫療損害責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 楊立新.《中國醫療損害責任制度改革》.《法學研究》,2009年第4期
[5] 陳聰富.《美國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研究》.載《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