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在鄉鎮衛生院從事護理管理工作18年,對鄉鎮衛生院在護理管理體系方面、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護理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 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33-01
護理管理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工作的核心[1]。其中護理工作的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本人在鄉鎮衛生院從事護理管理工作18年,對鄉鎮衛生院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1 存在問題
1.1 管理體系方面。
1.1.1 護理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鄉鎮衛生院一般分門診輸液室、住院病區、手術室等護理單元,只有病區設有護士長,卻沒有設護理部及總護士長,無專職護理管理人員,護士長同其他護士樣,從事著臨床一線護理工作,同樣倒班,還要協調各方面關系及承擔一些瑣碎的后勤事務,他們往往會重心偏移,沒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的。
1.1.2 護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別是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落實不到位。質量控制管理標準不規范,質量控制活動流于形式,使護理人員分工不明、責任不清,給護理工作和患者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2]。全面質量控制不能做細、做實,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無追綜落實。
1.1.3 醫院感染管理落實不到位。存在潛在的院內感染問題,一是護理人員無菌觀念不強,無菌技術操作時未戴帽子、口罩,傷口換藥或拆線在病房內進行;二是病房不潔、陪人多、無人管;三是特殊保潔區域如手術室、供應室、治療室、分娩室布局、流程不合理;四是醫療廢物處理不規范
1.2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1.2.1 臨床護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基層衛生院由于受市場經濟影響,臨床一線護士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加之重醫輕護的現象,造成護理人員嚴重缺編。20多年來筆者所在醫院均未達到國家規定的床位與護士比1∶0.4的編制標準[3]。
1.2.2 護理人員結構不合理。基層鄉鎮衛生院護士年齡存在兩極分化,一小部分40歲以上還在從事護理工作知識結構滯后,多年工作的不規范習性都直接影響工作質量。30歲以下護士占60%以上,其中一部分是學校分配新生,缺乏臨床工作經驗,職稱過低,中級職稱護士少。院內科內不組織培訓學習,護理人員外出進修學習機會極少,無法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業務水平很難提高。
1.2.3 護理人員的情緒不穩定。醫院對護士專業重視不夠,聘用合同制護士占比例大,達到護士總數的一半多,又由于鄉鎮衛生院條件差,設備落后,待遇及地位低,護士們都想盡辦法躋身于縣級條件好、設備先進、人員多的醫院,已多年培養出的護理骨干陸續離開。護理人員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
1.2.4 護士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護理文件不全,基本操作不嚴謹,非搶救時執行口頭醫囑,證據保全意識差。甚至無護士執業證人員單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1.3 護理質量管理方面。
1.3.1 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體溫單描記不真實,缺項、漏項,簽名不規范或代簽名,醫護記錄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時間:入院、搶救、用藥、病情變化、出院等,護理記錄太簡單,缺乏連貫性,記錄內容上忽視非操作性護理措施,如巡視病房、主要的指導內容及告知性的護理措施等。
1.3.2 護理安全管理不到位。住院患者管理差擅自離院現象較普遍,甚至有少數一級護理及需要監測血壓的病人,醫生也默認其離院;目前老年住院病人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無人照顧,容易發生跌倒、墜床等;住院病人安置不合理,多病種患者混住容易出現交叉感染;患者身份查對制度不嚴格,床單位無床頭卡,患者沒有手腕帶。還有陪人和病人在病區吸煙,床旁吸氧裝置用后無及時取走,長期安放病房。
1.3.3 健康教育宣傳不到位。一是觀念陳舊,對護士角色認識偏差,相當多的人員只注重執行各項治療與分級護理要求。觀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偏低,不能正確認識護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差,給護理開展教育活動帶來了一定困難。二是知識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知識接受能力差,缺乏教育知識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
2 對策和建議
2.1 健全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嚴格落實護理質量管理制度。衛生院要高度重視護理工作,成立護理部,實行院科二級護理質量控制組織
2.2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全面落實護理核心制度。針對護理質量、安全問題,制定相應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制定可行護理工作流程和指引,規范護理技術操作流程的各個環節,開展前瞻性和回顧性相結合質量控制模式,讓質量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人人有職責、事事有人管,并使各項工作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形成一個質控循環。加強護理人員對核心制度的學習,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2.3 合理配置臨床護理人員。國家規定醫療機構床護比例要達到1∶0.4比例,主管部門及領導要高度重視護理人人員的合理配置,逐步實現以實際工作需要為基礎的護理配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改變護士缺編現象,如通過科學排班、彈性排班,高低搭配、強弱搭配以改善臨床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現狀。
2.4 穩定護理人員的情緒。醫院應根據工作風險程度和工作量分配獎金,提高夜班補貼和節假日加班的補貼,提高護理人員福利待遇,醫院政策應該向臨床一線傾斜,穩定臨床一線護理隊伍。在晉升聘用上,對臨床一線的護士給予政策傾斜,切實提高病區護理人員福利待遇,使臨床一線人員安心工作,以達到穩定護理隊伍、避免人員流失的目的。
2.5 加強住院病人的管理。對新入院病人發放入院須知表,嚴禁病人擅自離院。要認識到住院病人管理的重要性。工作責任心強的護士,她們在值班巡房時,假如發現病人不在病床上,會先到洗手間察看,到病人可能活動的地方察看,做到對所有住院病人的動態和病情的掌握心中有數,尤其重視夜間的巡視。在日常的病房巡視中,護士應養成敏銳的安全觸覺和隨機安全宣教的能力。此外,適時對病人進行防滑宣教和防盜宣教,也是確保住院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郭燕紅.貫徹《護士條例》保障護士合法權益.全面履行護士義務[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5):390-391
[2] 左月燃.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1—192
[3] 郭燕紅.貫徹《護士條例》保障護士合法權益.全面履行護士義務[J].中華護理,2008,43(5):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