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了解新興縣肺結核病發病情況和流行特征,為控制和降低肺結核病的感染和發病提供依據。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新興縣2007—2011年肺結核疫情年報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新興縣2007年—2011年五年來共報告肺結核2113例,年平均報告發病率為90.48/10萬,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動人口較多的新城鎮、太平鎮等地區,發病人群男性明顯高于女性,以壯年和老年農民發病為主。結論:加強病人歸口管理,及時正確診斷、報告和轉診肺結核病人,全面實施DOTS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結核病疫情。
關鍵詞:肺結核 流行特征 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44-02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帶菌的痰、飛沫、噴嚏而傳播,結核菌在感染者的肺里繁殖并產生多重耐藥性,長期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是我國重點防治的傳染病之一,從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結果分析[1],我國結核疫情還相當嚴重,結核病防治工作形勢不容樂觀,防控工作任重而道遠,為了了解新興縣近5年來肺結核病發病流行情況,制定有效適合本地區防控措施,盡最大努力減低該縣結核病感染、發病提供科學依據,現將對新興縣2007~2011年肺結核疫情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1.1 材料。資料來源于該縣各地2007—2011年在大疫情網絡直報系統上報告的肺結核訂正病例資料及個案回訪信息,人口資料來自該縣統計局人口年報表。
1.2 方法。運用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方法和EXCEL2003、STSS11.0統計軟件對該縣2007-2011年報告的肺結核病例進行流行病學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發病情況。2007—2011年5年共報告2113例肺結核,平均年發病率90.48/10萬,其中2007年100.56/10萬(462/459401),2008年發病率為100.86/10萬(466/462018),2009年為78.87/10萬(368/466545),2010年為92.25/10萬(436/472591),2011年79.84/10萬(381/477175)連續五年來病例居該縣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之首位,占每年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總數分別為67.25%(462/687)、70.71%(466/659)、57.95%(368/635)、71.71%(436/608、67.91%(381/561),從2009年后總發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具體見表1所示。
2.2 地區分布。全縣12個鎮皆有病例報告,以流動人口密集的新城區為高發地區。其中新城685例(32.42%)、車崗103例(4.87%)、太平205例(9.70%)、河頭74例(3.50%)、勒竹96例(4.54%)、六祖277例(13.11%)、東成130例(6.15%)、大江35例(1.66%)、里洞71例(3.36%)、水臺71例(3.36%)、稔村156例(7.38%)、天堂192例(9.09%)、地區不詳18例(0.85%)。近交通發達,人口集密的發病率(例如新城、六祖、太平等地區)與山區地方(如里洞鎮、水臺鎮、大江)有顯著差異(X2=27.80,P<0.001),提示:流動頻繁,相互接觸容易感染肺結核。
2.3 時間分布。全年均有病例發生,以1、3、4、月份病例較多,分別占全年總數的32.56%,其余為5.11%~8.85%,提示當地肺結核以發病初春季為主,詳見表2。
2.4 年齡、性別分布。男性1566例(74.11%)、女性547例(25.89%),男女之比為2.86∶1 ,發病人群主要是30—50歲的壯年占總病例45.59%,70歲的老年人占總病例數15.91%,各年齡組發病構成如表3。
表1 2113例肺結核年發病率構成
表2 2007-2011年新興縣肺結核病例時間分布特征
表3 新興縣2007~2011年新興縣肺結核發病年齡特征
2.5 職業分布。農民居首1363例(64.51%),其次為家務待業213例(10.08%),第三位是退休人員110例(5.21%)、學生61例(2.89%)、教師15例(0.71%)、醫護人員3例(0.14%)、商業服務44例(2.08%)、工人106例(5.02%)、民工108例(5.11%)、干部職員24例(1.14%)、其它86例(4.03%)。
3 討論
本分析結果顯示:新興縣報告肺結核連繼五年居該縣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之首位;職業分布以農民發病人數最多,占總發病人數占總數64.51%,60歲以上的老年人肺TB發病率相對較高,與楊華林等報道相同[2],發病人群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男女性別之為2.86∶1。這與男性暴露因素有關,流動人口密集的新城鎮為高發地區,為遏制肺結核上升趨勢,建議落實防控措施:①盡可能發現和治愈涂陽病人,并對病人進行定期訪視及歸口管理。②加強全程、規范治療,確保病人有高治愈率,此乃結核病控制新時期的策略目標[3]。③開展健康教育,讓群眾知曉肺結核的有關知識,主動自覺導診與及時轉診。④關注農村貧困高發病人的弱勢群體,防控部門要組織上門為他們實行多形式免費診治,政府加大農村結核病防治網絡投入與建設。⑤加強結防機構疫情追蹤,完善鄉鎮衛生院查痰點,可以有效提高新涂陽肺結核病人的發現。當地應加強重視結核病控制項目的實施,落實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控制結核病的傳播。農民、男性、老年人、壯年是肺結核防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持續規范實施現代肺結核控制策略,高發現和高治愈病人。當地衛生部門帶頭組織,利用縣城優勢的綜合醫療技術力量,到山區到邊遠農村開展普查,盡早發現病人,控制傳染源,多部門合作,加強長足的結核病預防的宣傳力度,積極地開展健康教育,制定有效地措施和科學的機制。規范性的健康教育在肺結核的防治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也減少了復發和傳染。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宣傳與教育,積極地開展科學的防治工作與健康的促進工作,使公眾能夠加深了解。了解結核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及國家的相關政策,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知曉率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肺結核病人的發現率和治愈率,多管齊下做好農村地區的肺結核病的預防與治療工作。
參考文獻
[1] 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領導小組.1979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綜合簡報,1982
[2] 楊華林.現代結核病監測[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6
[3] 戴元生.“高發病率,高治愈率”結核病控制新時期的策略[J].中國防癆雜志,1997,1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