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招遠采金歷史已有2000多年。這里誕生了中國最大的金礦、最大的選礦廠、最大的冶煉基地,連續30多年黃金產量全國第一。
暑熱正盛,這里卻涼風習習——北向面海的煙臺,清新涼爽而不潮濕。到煙臺看海,可以欣賞八仙過海、始皇東巡;親手摘櫻桃,可以體驗農家樂;感觸黃金文化,這里有淘金小鎮每月20萬元金粒任你淘。
如果來煙臺游玩,除了知名的張裕葡萄酒莊園外,在金都招遠,更是可以體驗一把礦工的淘金之旅,這為煙臺“金”上添花。
走進招遠,戴上安全帽,坐上電力驅動的小火車,沿著近千米的礦井平巷前行,盛夏的高溫轉瞬消失。慢慢走進礦井深處,可以完整地了解鑿巖、爆破、通風、支護、扒裝、運輸、提升等黃金采礦的全過程,甚至可以撿拾幾顆金礦石……
天賜:圣地黃金傳說
哐當哐當的小火車,仿佛把我們拉回了早已逝去的年代。中國金都,招遠這塊響徹全國的“金”字招牌,可說的上是名副其實。據記載,招遠采金歷史已有2000多年。經地質研究,在招遠的山間和地下蜿蜒有上千條的黃金礦脈,已發現的金礦脈高達2000余條,探明金儲量上千噸。這里誕生了中國最大的金礦、最大的選礦廠、最大的冶煉基地,連續30多年黃金產量全國第一。
承蒙地球的賜予,招遠成為聞名于世的金礦富集地和黃金生產地。招遠先民無從知道這寶藏從何而來,“天賜”便成為最好的解釋,一個個與金相連的傳說經由歷史淘洗,成為招遠黃金文化的一部分。
流傳最廣的是羅山神針的故事:傳說五帝中掌管金一行的少昊為了尋找可以托付金針的人,幻化成一只受傷的燕子四方游歷,久尋未果。直到有一天行至羅山,被善良的部落首領救起,并得到悉心醫治和照料。深受感動的少昊認定這位首領就是金針有緣人,幻化成本尊后少昊說出了實情并派一位仙姑教授首領如何使用金針。在仙姑的指引下羅山首領率領全族找到了通天河,令族人用金針擊打河水中會吐金水的金魚,一條條金魚竟然變成一塊塊狗頭金,而從金魚嘴里吐出的水則變成了一條條金礦脈,先民們認為這就是羅山周圍金礦聚集的原因。
神鰲是招遠黃金傳說中的另一位神話形象。相傳神鰲本是羅山的一只巨龜,它終日悠閑,時常爬到山脊曬太陽。附近的村民從不打擾它,還時常拿食物供給巨龜。一年招遠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農民們一籌莫展。忽而一陣涼風吹過,一個村民們從未見過的粗矮漢子笑嘻嘻的向人們走來,只留下一句話“天無絕人之路,地下的金銀財寶用不完”,說完就不見了。村里老者們幾經商議:這個漢子的身形和羅山上的大烏龜很相像,難道是神龜在為村民暗示一條活路?于是人們紛紛拿起鐵釬和鏟子挖掘,果然找到了金礦脈,用黃金換來了充足的食物,平安度過了旱災。
興盛:潘美督金招遠
早在宋朝,招遠人就發明了黃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煉技藝,自宋代至今,這一采金工藝影響深遠。宋代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兩州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盤淘得之,甚微,且費力。登萊金坑戶只用大木,鋸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鋸紋中,甚易得。”
宋代時,山東登、萊兩州已開始使用木制溜槽大規模采金,即使用鐵錘、石臼、石磨、石碾、溜槽、陶尊(或坩堝)等工具,通過手工操作的破碎、磨粉、拉流和熔煉而采冶黃金。這就是被黃金史學家們命名的“溜槽堆石砌灶冶煉法”,其技術核心是通過重力選礦,高溫熔煉提取黃金。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大臣潘美到招遠督辦了中國第一個官辦金礦——羅山玲瓏金礦后,該技藝被寫入《宋史》。
這位在宋代時期大大推進了招遠采金工藝的督辦大臣潘美就是《楊家將》中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宋真宗時,大臣潘美因自負專斷,致使楊家全軍覆沒。楊業夫人上告御狀潘,美被降職,真宗派他到招遠督辦采金。潘美在招遠辦礦期間,首次將火藥應用于開礦,由淘沙金轉向開采巖金,實行了“先碎后淘”的工藝,極大地提高了工效和產量。《宋史·食貨志》載:“天圣中(公元1023——1032年)登萊采金歲益數千兩。”
到了近代,招遠更是以“地下出黃金,地上出將軍”著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全國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湘南起義的部隊與秋收起義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后,星星之火得以保存。在星星之火成長為燎原之勢的過程中,招遠人民將兩樣珍品送往革命根據地——黃金和自己的兒女。抗戰時期,招遠的黃金遭到日軍警備隊的瘋狂掠奪,中共膠東特委成立“膠東黃金工作委員會”積極組織虎口奪金,秘密運送礦石到我黨的煉金廠。武裝護送黃金的過程困難重重,不僅要避開頻繁的“掃蕩”,還要穿越敵人炮樓的火力壓迫。重重封鎖并沒有攔住招遠人民抗戰的決心,僅1940年時任中共膠東區工會書記的蘇繼光等人就將2萬多兩黃金秘送延安。
綻放:開采黃金文化
2006年,那座有著無數傳說的羅山金礦走向開采的尾聲,但黃金生態旅游的興起讓這座已無黃金的金山迎來嶄新意義的“采之不盡”。這里開發了國內唯一一座以淘金體驗為主題的仿古小鎮——“淘金小鎮”,這處別具一格的中國式淘金小鎮以仿古建筑群助力宋代采金業場景再現,打造招遠千年的黃金開采、冶煉和黃金加工歷史的文化脈絡。盛夏季節,淘金小鎮淡青色的瓦房錯落在羅山腳下,遠山含黛,山水悠韻,其南方不遠處就是中國黃金實景博覽苑,形成“南苑北鎮”的格局。
“淘金小鎮”依托招遠千年黃金開采歷史,不僅重現了一千年前宋代采金場景、街景,還以游客參與宋代古法“淘金”為特色,開展了金河淘金、金礦采金等游客參與性旅游項目,成為游客體驗古代淘金生活,了解中國古法淘金工藝的最佳選擇。
在這里,廣大游客每天有2次觀看戲臺大演出,上午、下午各一場,折子戲、呂劇等精彩上演。漂亮的女演員演出過程中還會拋繡球,從游客中挑選“如意郎君”,哪位游客若是幸運了,可親身體驗一把古代婚禮的過程。此外,還有現場短劇演出——督金府衙門大堂上明鏡高懸,衙役分列兩側,高喊“威……武……”,游客可看那宋朝穿越而來的潘美如何明斷盜金案,而嚴肅的潘美一句充滿現代感的臺詞“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讓廣大游客們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