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宏觀經濟分析師
作為新時代上得了廳堂、嘮得了家常、侃得起大山、看得清風浪的普通青年,如果你還不知道中國經濟最流行的時尚關鍵詞,已從高增長轉化為慢減速,那么你肯定out了,就像不知道老外吃粽子的微博新段子一樣。
有一老外,吃完粽子就和同事贊嘆:“這中國小點心太美味了,就是外面的生菜有點硬”。好一句讓人一臉黑線的有點硬,充分說明,沒有專家指導,吃粽子也能鬧出大笑話。但專家的指導更讓人哭笑不得。
就像這幾天看歐洲杯,對于葡萄牙能不能進決賽,名嘴A會說,進得了,因為葡萄牙有C羅,C羅神武世人皆知;名嘴B則會說,進不了,因為葡萄牙有C羅,就像荷蘭有羅本。匪夷所思的是,一模一樣的事實卻能衍生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更令人稱絕的是,從事實到結論的兩個專業邏輯似乎都言之有理。像這樣有趣的相對論故事在經濟領域也不少見。
對于股市會不會漲,經濟學家A會說,必須漲,因為中國經濟在慢減速;經濟學家B則會說,不會漲,因為經濟在慢減速。既然都是經濟學家,A和B的專業邏輯自然也不會輸給足球名嘴。前者以為,中國股市是政策市,經濟減速必然招致政策放松,而政策放松則會激勵股市觸底反彈;后者則會說,中國股市是經濟市,經濟減速必然對應企業微利,進而使股市走強缺乏物質基礎。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