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評改作文,費力不少,卻收效甚微,可嘗試讓學生參與評改作文。
關鍵詞:作文;評改;學生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聽到上作文課就頭疼,癥結何在?作文水平為何不能趕上去呢?
教育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中心,作文的評改也是如此。
或許,有的教師會問,評改作文是教師的事??!其實不然,只有學生的參與,學生貫穿整個評改過程,才能真正地把作文評改好。
一、學生應該參與作文的評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兩節(jié)作文課下來,學生寫,教師改,好像天經(jīng)地義。但這樣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只為完成任務的習慣,大大降低了作文的興趣。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教師費力不少,而收效甚微。教師批改完全部作文發(fā)下去需要幾天,效率慢,學生看了一下評語和分數(shù)就結束了,也不知他人的作文水平怎樣,不互相學習,則提高不快,不能取長補短。文科教學是我們的弱點,作文更是弱中之弱。所以,傳統(tǒng)的教師批改作文的缺點顯而易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另外,面批也不現(xiàn)實,這么多學生,作文哪來得及當場看完啊。只有學生主動參與評改,認識到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寫作文不是應付老師,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我班暫差生丁小剛,我每次把作文批改好發(fā)下去,他經(jīng)常不看,我問他幾分,他也不知道,評語也不去管,只把老師找出的幾個錯別字改一下就算完成任務。讓學生參與評改作文后,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其實,學生是有惰性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文章只有反復修改,才能生動自然。
二、讓學生學會修改
評改作文是有難度的,這需要教師的教導和培養(yǎng)。有的學生找出幾個錯別字就算評改作文了,這也是不對的。
1.教給學生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
語文教科書上著重出現(xiàn)了四種常用的修改符號,即“刪”、“補”“調”“換”。刪,刪去多余的部分。補,補上欠缺的部分。調,順序位置調動一下。換,用正確的換去錯誤的。另外,還可以補充幾種大家認可的符號,如,“___?”表示語句欠通順或有問題?!啊北硎菊Z句優(yōu)美,“□□”表示開頭要空兩格。強調作文評改要統(tǒng)一符號,特別是要找出別人作文中的好詞、好句,彼此取長補短。
2.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
《語文教學指導綱要》對作文的要求是:中心明確,語句通順,意思連貫,內容健康等。教師要明確提出評改要求,要讓學生明確評什么,側重點是什么,要像一個老中醫(yī),做到“望”“聞”“問”“切”四點。先是“望”,多讀幾遍,在讀中可以發(fā)現(xiàn)錯別字,標點、句子是否正確。聞,聽聽小作者的觀點、解釋。問,可以了解溝通。切,可以找出醫(yī)治的良方。
為使學生評價有依據(jù),避免盲目亂改,打印象分等情況,也為了增加學生評改作文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教師應將作文評改標準事先分項,每個年級依據(jù)學生實際可有所不同,要求逐步提高。
例如,三年級量化標準表格
(1)標題(10分) 評分________
(2)格式(10分) 評分________
(3)卷面(10分) 評分________
(4)錯別字(10分) 評分________
(5)病句(10分) 評分________
(6)標點符號(10分) 評分________
(7)中心(10分) 評分________
(8)選材(10分) 評分________
(9)結構(10分) 評分________
(10)語言(10分) 評分________
一句話評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作文是否有標題、標題是否醒目、是否引人入勝、是否離題、格式是否正確,特別是應用文。開頭是否空兩格,是否分段寫。書面是否整潔,字跡如何。發(fā)現(xiàn)錯別字,每一個扣一分,但封頂。在批語欄右面畫上方框。找出病句,用______?標記,每處扣1分。標點錯圈出來。中心要明確,離題要重寫,選擇材料是否典型、真實。能否符合要求,語言是否簡練,修辭方法能否運用,有沒有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
3.教給學生評改作文的步驟
一般說來,評改文章,首先要著眼全局,全局的問題評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問題評改以后,還應從頭到尾再讀一遍。從全局出發(fā),看一看評改得是否恰當,基本上沒什么問題,才算定局。具體地說,作文評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內容與形式是否統(tǒng)一。第二步要從字、詞、句、修辭、標點、書寫、行款格式等方面評改。第三步是通改,看評改是否具體。
例如,在評改《愛惜糧食》這篇習作時,首先要看作文的內容是愛惜糧食。這是一篇看圖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不能太夸張。接著修改字、詞、句,最后得出總體結論,寫上評語,打上分數(shù)。評改一般的作文,這樣的步驟就可以了。
三、作文評改形式要多元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我們在引導學生評改文章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從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來督促學生養(yǎng)成自覺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提高寫作水平。
1.自我評改
葉圣陶先生反復強調:“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者本人?!弊寣W生自己修改作文,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評改作文的能力。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使他們養(yǎng)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事實上,作文過程的本身就是學生自覺與不自覺地修改作文的過程,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析,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就感,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只有學生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作文興趣與作文欲望。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還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自評自改,不僅可以了解自己的進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還能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的良好習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
例如,在評改習作《暑假中的一件事》時,這篇作文的要求是“用我手寫我口”,學生寫的全部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是自己最熟悉、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在評改時,要求學生遵循“多讀”的原則,作文寫完后,先輕聲讀幾遍,統(tǒng)觀全文,邊讀邊思考,改好后再進行復查,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同時,教育學生要細心,說真話,公正合理地自我評價,養(yǎng)成自改自查的好習慣。
2.結對互改
有些時候,很多錯誤往往自己熟視無睹,習慣性錯誤不易發(fā)現(xià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小學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們對同伴的作文時時充滿好奇,很喜歡看別人的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尋找一位習作寫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結對修改,也可以同桌互改,一方面,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不會辜負同學的信任,一定會備感榮幸,他們會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當好小老師,審視同學的習作一定格外認真投入。另一方面,習作能力弱的同學既可以多接觸小老師的優(yōu)秀習作,又能聽取小老師的真誠指導,受益匪淺。
作文評改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整個習作修改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形式評改,才能真正起到導向、激勵作用,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讓我們教師把作文的評改權還給學生吧,那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黎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