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小學教學與初中教學的區別談一些看法,希望能與大家共享。
關鍵詞:基礎;工具性;口語表達
萬事開頭難,小學教學和初中教學存在很大的區別,我得從頭再來。
一、小學重基礎——生字詞的講授
一開始,我很怕學生字詞沒有學好,于是一個一個地講,“這個字是左右結構,那個字注意是有點的”,往往一節課就占去了大半,課堂死氣沉沉,我想我該放手,相信五年級學生對字詞的自學能力,于是我把字詞的學習放到了課前預習里,批閱完后就知道哪些字詞學生沒有掌握好,講解課文時就隨文講了易錯的字。但我還是對近義詞、多義詞、多音字講得不夠細。
二、課文朗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剛開始,我覺得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朗讀上,覺得課堂沒有質量,一般就是全班齊讀一遍就開始分析課文了。一次,我發現叫學生回答問題時,他連較短的句子都讀不連貫,更別說體會句子流露出的情感了。這一下敲醒了我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于是,我開始注重學生的閱讀,一篇課文叫不同水平的學生連讀,優生起到模范的作用,中后生就給他鍛煉的機會,讀得很“辛苦”的學生就下課來我這里慢慢讀。經過這么一抓,一部分學生開始重視自己的朗讀水平,開始有感情的朗讀,開始追求朗讀的美感。其中,一個叫郭祖光的學生說:“我以前讀課文都讀不通順,現在可以讀得不差一個字,下次我要讀出美感來!”
三、課文分析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部分
課文分析中總擔心學生這里不懂,那里不清楚,往往一篇課文講好幾個課時,后來學生無意的一句話:“我們班的語文學得太慢了!”讓我開始把自己平時反省的——抓重點、解決難點的思想落實下去。這樣我也輕松了不少,逐漸我明白了:小學語文課堂的課文分析主要是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中心,理解那些難于理解的句子,并聯系生活聊聊文章的中心。
四、語文的工具性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要有體現
學語文就是要會用語文,這是我堅定的想法。學生不會寫作文,作文寫不生動,除了生活素材單一,就是用語文的一些方式技巧沒有掌握,不會運用。我認為,我現在任教的年級,學生的作文除了要寫出真話實話,還要能靈活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出有生活感悟的句子,使文章立起來。
五、口語表達根據年級要有不同的側重點
我現在教的班級,很多學生講話都缺乏條理性,思考問題不全面,表達欠文雅。針對這些現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會比較“計較”,如要求學生換個好詞再說一次,如要求學生簡練地再說一遍。每個學生得到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看到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說:“我覺得有三個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這是我教小學后,經過教學實踐得出的一些經驗,并把它進行了簡單的總結,也許存在一定的狹隘性,也許有些膚淺,但這些是我自己在摸索中的足跡。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雍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