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基本通過作業反映出來。現在,基礎教育最重大的改革就是要實現“減負增效”,以生為本,對有效作業內容本質的研究,無疑是追求有效的最有力的支撐點。
一、新授課的作業要更多地關注內容本質
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過多地追求練習形式的變化,一節新授課設計的數學習題既有操作題、判斷題、改錯題、又有匹配題、選擇題、自編題,有的還出現游戲題和思考題,學生處于練習題的萬花筒中。其實,新授課的練習設計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更多地注意內容本質。好的作業設計應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規律,做到緊密聯系教學內容,緊扣教學要求,以教材為主,以基本練習為主,以練關鍵點、突破難點為主。
1.例題要有代表性,作業要有針對性
為了保證選擇的例題有代表性,設計的作業更有針對性,可以做好課前調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和認知心理。根據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編制成測試題目,對學生進行測試。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掌握,可以用前測法,也可以訪談。一般來說,新知識如果和前面的學習聯系比較密切,就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前一節課觀察到的情況并結合自己的經驗發現問題。但如果是一節起始課,而其中的部分基礎知識又很長時間都沒有應用過,就需要好好作調研。比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是北師大三上的一個教學難點,如何設計一些針對性強的有效作業,就需要精心研究。通過個別訪談,作業抽查,發現有的學生基本會列豎式計算,有部分學生是先口算出商,再寫出除法豎式,但寫不規范,有一部分學生是一點也不會,但大多學生能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根據以上的調查基礎,教師教學設計就要解決學生對除法豎式的規范書寫,如何去計算?學生難以掌握的地方是商的得出與書寫位置,前一位除得余下的余數要和下一位合并在一起繼續除。對這些較難學習內容的作業設計,既要抓住關鍵,又要分散難點。教材中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內容是放在一塊學習的。我認為,在教學中,先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有兩類:被除數百位除以除數,剛好除盡。被除數中間有0,用0除以除數,商寫0;另一類是被除數的十位不夠除,用0占位。先讓學生把這個計算方法鞏固,再學商末尾有0的除法,把難點分散,學生的學習負擔就會輕一些,并且能學得更扎實。書本上的專項針對性作業較少,教師還需增加一定的針對性作業,以鞏固基本技能。
2.要有一定量的基本作業作保證
小學數學課本上安排了一定量的練習題。練習是數學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發展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練習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
在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時,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時間的:高位夠除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以每一位正好除完的為教學起點,以前一位除后有余數的要和下一位合并除以除數(3課時)為突破口;在每位學生都掌握了筆算的方法和書寫格式后再進行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2課時),同時要讓學生明白豎式可以簡寫的原因;被除數最高位不夠除的一位數除法(1課時);整理復習(2課時)。在教學每一部分知識點后,書上都有對應的習題加以鞏固。我把學生分成三類,進行對比試驗。A類:只完成書本練習;B類:書本練習+作業本;C類:書本練習+做過刪減的作業本題+老師補充的針對性強的專項作業。我發現:A類學生對筆算除法的豎式掌握不夠熟練,計算較慢,出錯率高;B類學生基本掌握筆算除法的方法和書寫格式,但容易知識回生,前一天學會了,第二天又模糊了;C類學生掌握得最好,準確率高,計算方法熟練。我認為,像這些學習難點,要有一定的基本練習作保證,作業的針對性要強,要根據學情把作業本做適當的調整,在基本技能完全掌握后再做適度的拓展。
二、整理課的作業要多關注知識的聯系和拓展
在整理課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設計一些拓展題,布置變式作業和拓展作業。讓學生綜合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作業。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了考慮全班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合理設計作業的基本題、鞏固題、拓展題。在學了比的化簡后,我設計了( )∶20=4∶5=8∶( )這樣的變式練習。在進行《圓》這一單元的復習時,我設計了以下的課堂練習層次,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活學活用。
基本題:已知圓的半徑是2厘米,求半圓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半圓的面積呢?
拓展題:直角等腰三角形的面積是50平方厘米,直角邊正好是圓的半徑,求三角形所在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作業是必要的,作業的量應適中;要有一定量的基本題和變式題,以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要有綜合題和開放題,以發展能力,開發智力;要有好的數學問題,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
有效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才能的有效手段,是知識的補充和延續。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作業,不僅僅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通過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設計有利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探索的作業,關注數學思想方法和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關注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看似平常的作業中多花些心思,多加以變化,在既扎實又豐富的作業中讓學生明白數學道理,掌握數學方法。
(作者單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大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