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當今英語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提高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幾點方法。即:指導學生預習;指導學生“記憶”;指導學生會“問”;指導學生查閱資料;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
關鍵詞:小學階段;英語教學;自學能力
如今的英語教學往往存在教師用足了勁卻收效甚微的現象,而身為教師的我們,卻時常會抱怨學生自身的種種原因。其實,究其原因,學不得法才是癥結所在。不少教師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是原因之一。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生如果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就可使他們的學習具有較高的效率,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于是,在我工作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始終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主要從以下幾個要點出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指導學生預習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讀書往往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因此,學生的預習更需要教師的指導。預習的開始階段,我要求學生能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這幾點。同時還要教他們把生詞、重點詞組、語句以及有困惑的地方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來,促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的習慣。在預習時,引導學生養成聽錄音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久而久之,還能使學生把好聽力這一關。閱讀課文在預習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通過閱讀掌握課文的大概內容,還能在閱讀時及時發現自己存在的語音方面的問題,便于自我糾正口音。
但是,如果預習的任務只是一味地閱讀或聽錄音跟讀的形式,學生肯定會對預習缺乏興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有時我在布置預習時,還會巧妙地設計一些難度不太大的任務,這樣既有新意,又能讓學生在預習時找到小小的成就感。如,我在教授3A Unit 1 Hello的B部分動物單詞前設計了這樣的預習任務:
1.嘗試模仿幾樣你所知道的動物的叫聲,在下節課上進行表演,讓同學猜猜“What is it?”
2.要求學生用學過的語句來介紹或描述自己最喜愛的其中一種動物,下節課進行小組交流。
這樣一來,學生就比較有興趣去完成,同時,我會在課上及時地表揚這些預習充分的學生,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教學任務更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
二、指導學生“記憶”
常聽到學生對于背單詞、記單詞感到十分苦惱,背了又容易忘的現象更是普遍存在。我在平時會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記憶,如,聯想法、區別法、歸類法、循環記憶法等。例如,三年級學生在學習大象“elephant”這個單詞時,難免會覺得這個單詞有些難記。我引導他們這樣來聯想,大象有兩只大耳朵和一個長鼻子,這看起來就和單詞的前三個字母“ele”是很像的。這樣一來,學生學起來也就省力多了。
三、指導學生會“問”
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常會發現不少學生上課沒有提問題的習慣。長期的接受性的教學使學生失去了個性,增加了依賴性。究其原因,學生問題少的根源在于沒有自信心,有時怕自己的問題太簡單,問老師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害怕所問的問題遭到同學們的笑話……所以,教師應該打消他們的種種顧慮。
1.必須打破學生的依賴思想,“逼迫”學生發問,哪怕是膚淺的問題,只要敢于提出,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特別要重視表揚那些提問角度新穎的學生。
2.要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愛問”。例如,我在教授4B Unit 8 Open day這一課中的“there be”句型時,為了使學生能多操練新授句型而不感到枯燥,我利用課件呈現了一幅自己的書房圖片,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都饒有興趣地觀察我的書房,然后運用“What’s in/on /near the...?”“There is/are...”來進行問答,效果很不錯。
3.要加強學生提問方法的指導,教他們“會問”。因為學生提的問題中有不少是缺乏思考價值的,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提問方法的指導,教給他們一些提問的技巧。例如,我在四年級的課堂讓學生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的時候,學生一下子被調動起了興趣和積極性。接著,我引導學生來詢問我關于這位好朋友的一些外貌特征,從而讓學生根據我的回答來猜測。學生馬上就有了思緒,“Is she a girl?/Is her hair long?/Are her eyes big?...”一連串的有效提問不僅使學生感到趣味無窮,體會到了小小的成就感,還讓他們在不斷地提問中有效地掌握了重點句型,一舉兩得。
四、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在英語學習中,資料查找也是一個重要的自學過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勤查字典,這樣學生可以從字典中知道單詞的讀音及其含義,從而去理解句子。同時,我還鼓勵學生收集一些簡單易記的英語句子。英語中有些約定俗成的用法,可以通過上網或短篇閱讀學習到。我平時利用每周的英語課外“小百花”活動的時間,讓學生分享他們所收集到的課外小知識,對于他們英語知識的積累,對于他們能力的形成也是潛移默化的。在短文教學中,我經常進行自主閱讀訓練。五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都有一篇小短文,先就該短文進行自我閱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學短文,再口頭回答我就短文所提出的問題。我平時在設計回答的題目時,適當地增加一點難度,來幫助學生完成。長期這樣堅持下來,學生的詞匯量擴大了,閱讀的速度和理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
眾所周知,只靠課堂上的時間來學好英語是肯定不夠的,課堂教學應該與課外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忽略使學生養成“多說、多讀、多寫”的課外學習的好習慣。我平時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進行交流,并鼓勵學生不要怕說錯,要敢說、敢表達。時間一久,口語就慢慢地在班級中形成,同學們也開始發現張口說英語并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同時,我也重視指導學生勤于練筆。學英語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英語的書面表達需要多做練習,勤于積累。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我平時經常會通過要求學生寫英語小短文的方式來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如,我在教授4B Unit9 Breakfast時,在學生通過課件了解到了多啦A夢的早餐情況后,我就接著引導學生大膽地運用所學的句型來描述自己的早餐情況。事實上,學生寫的小短文時常會給我不小的驚喜,部分學生能得心應手地運用“I have...for breakfast.I like...very much.I don’t like...I want to eat...for breakfast.”這樣的句型來寫。每次批閱時,我總會標出學生寫得出彩的語句,或者寫上我的激勵性評語,及時給孩子必要的鼓勵。批閱完后,我會有選擇性地把寫得不錯的讀給全班同學聽,或在教室的板報上展出,對出現的一些語法錯誤也批注在一邊讓大家共同幫助改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輔導他們用英語寫日記、寫明信片、寫信等,指導學生利用一切機會鍛煉寫作能力,使他們養成自覺用英語寫作的好習慣。
對于自學取得效果的同學,我經常給予積極的評價。如,給學生一些“自學小能手”“小老師”等稱謂,讓學生都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和快樂。
總之,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從而讓學生真正達到“Learning is interesting.Learning is fun.”的境界。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實驗小學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