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規定小學生必背70首古詩詞。研究探討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師重要的研究課題。每一篇古詩詞都是一個典范,學好它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很大的幫助,也能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一、理解字詞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
學習古詩詞首先要理解每句詩詞中各個詞的意思。先讓學生自學,看注釋,借助工具書、字典、詞典。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后,教師再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先讀懂詩句。如,學生先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字面意思,才能領會李白和好友汪倫的深情厚誼。對字詞意思的理解是學習的基礎。
二、運用電教媒體,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每首詩都表現一種情感、一個場景,表達一個內容,可以把這些改編成故事以多媒體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要表達的意境,感受古詩詞表達的內容。在教學《所見》時,讓學生邊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蟬的動畫片,野外林蔭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加上森林中潺潺的溪水聲、悠揚的笛聲和知了的鳴叫等等情景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一步體會到古詩中的意境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三、詩畫結合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
每首古詩詞都能配以符合內容的圖畫,詩畫融合在一起的學生讀物中,所有的畫都是幫助理解古詩詞的。教師可以在學完每首詩詞后,根據詩詞所表達的內容讓學生想象作畫。如,教古詩《鋤禾》時,可以讓學生用手中的彩筆,描繪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揮汗如雨鋤禾的情景,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有一些人在有滋有味地用餐。學生畫完后,先小組或全班展示,相互說說自己所畫的內容。這樣,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感受古詩。
四、帶著情感采取多種形式反復誦讀
古詩詞都是平仄押韻、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體現出古詩詞的節奏美,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注意重音、速度、韻味。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能達到背誦的效果。并在朗讀時進一步感受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中通過朗讀體現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五、讓學生描述古詩詞表達的內容
古詩詞學完之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把作者要表達的內容、情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添加自己的感想,形成一篇小短文。在作文評析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互相展示,相互學習,把別的同學寫得好的地方添加到自己的作文之中,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西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