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想通過提問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有效提問,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同時,教師要保護學生的思維,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保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以及去偽存真、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在提出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的被動思考變為主動探索,從而提升數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問題意識;主動探究;數學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就要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并能通過自主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
1.尋找本班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的原因
目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了小學數學課堂的當務之急。小學數學教師要認真思考本班學生的教學策略,抓住本班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的原因。數學的學起于思,而思考源于疑問。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能夠提出問題,才能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小學生有惰性,老師怎么講解,就怎么聽,從來就沒有想過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考來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2.教師要創造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敢質疑到敢于質疑,從敢于質疑發展到會質疑,通過從無疑到有疑,再到解決疑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學生思維的疑點,從而讓學生積極思考,使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如,在學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和畫法”后,教師可以出示鐘面上的角鼓勵學生質疑。當教師及時表揚學生發掘新問題的意識后,學生會因為這種表揚而開心激動,從而會更加深入地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會將問題挖得更深,解決得更徹底。
二、通過提問,讓學生從被動思考變為主動探究
1.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發展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就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讓學生能夠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讓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什么樣的問題才能誘發進一步的思考,什么樣的問題缺乏價值。只有掌握了提問技巧,學生才能真正通過提問提高探究能力。
2.讓學生從被動思考變為主動探究
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思考當中。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想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使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決心。學生真正主動探究問題了,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問題當中去,數學能力才會真正得以提高。如,在《圓錐的體積》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長方形沿對角線切開旋轉得到圓錐體,將整個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體。讓學生根據這個演示產生問題。學生很自然會提問: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如何通過圓柱的體積求圓錐的體積?學生在提問后自主探究的欲望被激發出來了,教學目的也就會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三、通過有效提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1.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才能深入地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是針對無效提問和低效提問進行的。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思考,從而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教師要想引導學生提出有效問題,首先就要吃透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系統性以及重難點,并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提問,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
2.教師要研究學生,思考學生有效提問的思維連接點
教師要想讓學生有效提問,就必須掌握學生數學思維的基本特點,從而能夠深入學生實際,通過對學生的誘導,幫助學生建立有效提問的思維方式,提高有效提問率。在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通過發掘問題從而引發探究思考。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從來沒有問題的教學應該是有問題的,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真正思考。如,在《角的認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給學生講了角各部分的名稱后,可以讓學生提問。如果學生說沒有問題,那么教師就可以示范提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為什么無關呢?”這樣的示范提問,可以讓學生學會積極思考。
四、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保護學生的探究欲望
1.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
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勢必會提出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不管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善待學生的提問。同時,當學生沒能回答出完整的答案時,教師也要多加鼓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要多采用一些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滿足探究的需要。
2.適當延長候答時間,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
學生在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時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注意適當地引導,盡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生無法回答出來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延長候答時間,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真正進入到思考狀態。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思維水平的機會,不要讓教師的提示過多地干擾學生的思考。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避免造成有效的資源浪費。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學生的有效提問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就要以生為本,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通過不斷地訓練提升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并要引導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探究,從而促使數學實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嵇紅梅.芻議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吉林教育,2010(02).
[2]李榮艷.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吉林教育,2010(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圩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