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與文學本來就是最親密的姊妹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音樂不僅同文學一樣,以感情為生命,而且也同文學一樣,是作用于人的感情的。
關鍵詞:音樂教學;音樂氛圍;配樂朗誦
一次,我和我校一個語文老師聯合設計了一次成功的示范課《葡萄溝》,他充分利用音樂的特殊魅力結合語文課的教學同步進行。其中的新疆歌曲的旋律始終貫穿在授課過程中,期間適時的新疆舞蹈、音樂的穿插,將孩子們包圍在濃濃的新疆氛圍里,讓學生達到了身臨其境、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這是用語言難以代替的特殊教學手段啊!
一、營造音樂氛圍,導入新課
我們在課程編改及教學中,會驚異地發現音樂與語文其實有許多共享之處。如,在教學《回聲》一文時,任憑老師如何做解說、示范,我想二年級的孩子是很難明白和形象了解“回聲”的含義的。但如果我們在導入之前,先讓孩子們聆聽二聲部無伴奏演唱的合唱曲《回聲》時,不用老師做過多的解說和抽象費力的演示,相信孩子們在感官上已經有“回聲”的體驗了。又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如果按照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照本宣科的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那必然會使教學變得枯燥無味,毫無美感。但如果先讓學生看電視、聽音樂,學生的興致很可能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認真地看、認真地聽,并不時地輕聲討論、情不自禁輕聲地跟唱。通過看、聽、唱,很多學生將會基本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學習時氣氛會顯得輕松活躍,從而順利達到教學的目的和情感的體驗。不用說,教學氣氛將會是和諧、愉悅的,到授課結束時,孩子們一定還沉浸在藝術的享受中。
二、配樂朗誦,催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對于配樂詩的朗誦學生并不陌生,在電視演播廳和他們接觸的影劇院里也常常耳熏目染,但親身體驗卻未必人人都經歷過。唐代詩人李白那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孩子們早已朗朗上口。然而,當我們和著歌曲《靜夜思》的旋律,播放給孩子們傾聽及伴曲高聲誦讀古詩時,這將給孩子們一種多么刻骨銘心的享受和回憶啊!
讓音樂走進課堂,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美育的本質和特有的作用,其功能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它不僅能使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起著益智、揚善、求美和激勵的作用。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