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直接運用生活中的問題,延伸課堂,應用知識。
關鍵詞:數學知識;生活;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直接運用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的生活經歷直接展示在課堂上,這樣不僅實現了學數學的目的,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活中,將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帶進教學、走進課堂。
一、構建生活問題,激發學習動機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根據我們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分析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構建教學知識結構,書中的知識情景有的學生沒有親身經歷,不如學生見到的情景感興趣。例如,在教學“乘數是二位數乘法估算”時,根據學生見到的場景設計這樣的問題:學校的多媒體大教室如果350名學生去聽課,能不能坐下?可選幾名學生先到學校的多媒體大教室去數一下,幾排?每排幾座?共有18排,每排可坐22人。22×18=?把問題交給學生,想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學生不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而且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運用生活實例,感悟數學
充分運用生活中生動鮮明、具體的生活實例,把這些事例帶到課堂教學之中。幫助學生來理解數學,為我們的教學內容服務。在生活中分析、感知數學。在教學“重量單位”時,讓學生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重量,課前稱出一克大米,數一數,掂一掂,讓學生用手感覺一下1千克的鹽袋,兩次感受比一比,說出自己的感覺。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由于是學生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所以通過學習,學生對這些概念掌握得很牢固,而且樂于學習。
三、自編生活習題,培養應用能力
在做數學練習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實例,自編練習題,這樣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復習了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做題的積極性也很高漲。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學前讓學生用自己出生的年月日,計算出自己的周歲,再計算出自己出生的年代。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出祖國的周歲。通過自編習題,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同時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也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四、延伸課堂,應用知識
加強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要充分地應用于生活之中,發揮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利率這部分內容時,課前讓學生到銀行了解儲蓄的種類。課堂上在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礎上,學生能很快地掌握如何計算利息,利息率是多少。讓學生用本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計算奶奶存1000元的一年定期,到期后應取回多少錢。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西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