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圖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可利用的課程資源。高質量、高品位的課文插圖,貼近課文,貼近時代,貼近不同時代的自然和社會生活,貼近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巧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插圖,有利于學生挖掘文本主題和主題文本,讓學生走進課文插圖的視覺形象情境,走進文本深處,深度解讀文本,形成創造性的新認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文插圖;想象;思維;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到要開發多種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我們的許多教師便想方設法拓展語文教學渠道,走出語文課本,走出教室,尋找教學資源。而對語文課本上現有資源,如,課文插圖,卻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在小學語文低年級的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結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情景或景物而繪制了精美插圖。這些精美的插圖以直觀的可視畫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具有形象、生動、可感的特點。
一、妙用插圖,激發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年級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習漢字和課文的基礎。因此,學好漢語拼音,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枯燥地讀、背、寫,而是充分利用文本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運用插圖就可收到這種效果。借助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從觀察插圖上的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把識字與事物連起來,提高了識字效率,鞏固了識字效果。從而激發了學生去探索漢字的樂趣,增強了記憶的效果。
聾校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動畫等,并且大部分插圖、動畫、音像就是聲情并茂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讓學生先看圖,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
二、巧用插圖,引發思維
語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圖,實際上是將課文插圖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予以明確定位。聾生由于特殊的社會屬性,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及正常兒童,以語言媒介來補充的形式又不適合于聾生這一特殊對象,于是,造成了聾生思維和語言發展的滯后現象。聾生對概念的掌握需要直觀形象的事物來幫助,而插圖正是把各種事物直觀形象地展示給他們的一種載體。課文中的插圖溝通了聾生所讀的語言文字與閱讀積淀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他們形象思維的形成,進而促進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由圖及文,突破重難點
使用插圖的時機應依據文、圖及教學目的不同而定,有的要放在講讀課文之前,有的要放在講讀課文之后,有的要放在講讀課文之中。每幅插圖都是該篇課文的重點或難點內容的具體形象的再現,如果在教學中抓住時機充分利用插圖,就能突出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從圖入手,進而學文。人的認識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發展。圖是具體的、形象的。從圖入手,進而學問,是符合人的認識規律的。
四、借用插圖,激發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沒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創造。”可想而知,想象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育中顯得多么重要。
聾校語文實驗教材中的看圖學文,畫面是相對靜止的,課文是在畫面基礎上展開的,除了靜態的描寫外,還有動態的畫面上看不到的內容。要想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通過圖畫與課文中靜與動的比較,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力。
五、抓住時機,插圖生輝
聾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們的思維往往要更多地依賴于具體形象,必須借助形象直觀和實物操作形成表象。生動形象的插圖讓學生在輕松、美好、和諧的氣氛中學習。這樣,既增長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并從審美愉悅中感悟審美的方法和技巧,審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總之,我們教師讀懂“課文”,不等于讀懂“教材”,除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每一幅小小的插圖,我們都要去悉心揣摩編者的意圖何在,仔細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巧妙甚至創造性地利用編者提供的這一系列教學資源,使“死”的插圖“活”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小插圖發揮大作用,讓課文插圖走近學生,讓語文教學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參考文獻:
王憲芳,郭長青.巧用課文插圖,提升閱讀情趣.基礎教育課程,2006(04).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