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潛能的開發,這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多元智能理論也指出:每個人的智慧類型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習需要、學習優勢、學習風格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具體學習方式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創新意識,為他們創設參與體驗、主動探究、積極實踐的條件,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使“個性”在數學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一、構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由被動走向自主
學習方式是人們在觀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對事物做出反應時所具有的獨特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傳統的教學,教師只注重接受性學習方式的研究,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過程,學生個性缺乏的現象十分嚴重。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根據自身的內在需求、學習風格和外部學習環境自主選擇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其根本出發點和核心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我們構建個性化學習方式的策略是:
1.創設和諧氛圍,引導學生展示獨特的學習方式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源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源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睜I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就能充分展示個性化學習方式的獨特魅力。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著力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深入了解學生,關注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力求走進他們各具特色的心靈世界。在教學中,我們還十分注重教師的服務意識,時刻順應學生的內在需求,給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同時,我們還倡導和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數學思考和數學理解,不給學生設置太多的框框,即使學生的思維方向出現偏差也給他們充分反思的時間讓他們自我修正,在這期間,我們給他們的幫助無疑是善意和真誠的。
2.構建教學機制,引導學生運用獨特的學習方式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讓每個學生真正意義上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我們著力在重組和優化數學教學結構上下工夫,構建了如下的教學模式:
(1)自主性感知
改變以往數學教學不提倡學生提前預習的傳統做法,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即組織學生課前自學文本,開展預習活動,讓教材成為學生的學材,使學生產生獨特的文本理解。在教學過程伊始,我們對學生的理解狀況逐一了解,并適當分層,作為選擇下一步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重要依據。
(2)個性化探索
通過自主感知后的匯報交流,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及理解方式就會真實地呈現在教師的面前。其中有的理解是獨特的、深刻的,也必然會有一些理解是一般的、粗淺的。我們針對學生理解的實際情況,篩選出學生自主性感知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誘導學生展開個性化探索。個性化探索的方式可根據問題的難易而定,如果難度較大,便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力量;如果問題比較容易,便鼓勵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充分發揮個體蘊藏的潛能。
(3)彈性化反饋
及時反饋是檢查個性化學習效果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教學反饋這一環節,我們采用提供選擇性練習的策略,幫助學生主動檢查自我學習的效果。選擇性練習的設計,包括形成性練習題、鞏固性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三個梯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正確地選擇并獨立完成。在當堂單獨或集中批改后,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反思活動,并面向群體交流。
(4)開放性延伸
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僅憑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如何把學生思維的觸角和學習的熱情延伸到課外,這是本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一方面努力使學生既帶著問題走進教室,也努力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讓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課外更為廣闊的舞臺上盡情施展;另一方面,我們在家庭作業內容的選擇方式上大做文章,除了少量的必做作業外,鼓勵學生自選家庭作業的內容,讓學生的課后學習更具有濃重的個性特色。
二、實施個性化的學習評價,實現學習評價由一元走向多元
不同的學生,評價的標準、內容、方法也不一樣,不可以強求統一。基于以上認識,在開展學生學習評價的過程中,我們要在堅持以激勵為主評價原則的前提下,充分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感受,采取更為靈活多變的評價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比如,對學習狀況好的學生,我們采用發展性評價的策略,激發他們向更高目標邁進的熱情;而對于學習狀況不太好的學生,則往往采用激勵性評價,以幫助他們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為后續學習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實踐證明,由一元走向多元的、個性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更有利于促進整體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過程,是充滿自由和歡樂的。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將課堂變成學生張揚個性的舞臺,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廣袤的宇宙空間自由地呼吸,自由地去發現、創造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育紅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