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幼教實踐與社會觀察中發現,無論在任務目標、內容要求還是形式方法上,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使得雙方在教育特點與模式方面“自成一體、各自為政”。目前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相對缺乏平穩過渡,致使剛剛離園入校的低年級小學生在一種新型環境中不很適應,有一些前所未有的學習和生活壓力,這無異于“冷水澆熱臉”,不僅迎頭打擊了小學生的各種認知情趣,而且嚴重挫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推動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產生無可避免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有效過渡銜接;實踐與思考
近年,筆者曾參與幼兒離園入校后的學習生活情況追蹤調研。在對八所學校的300名一年級小學生訪談中顯示,有85%以上的孩子心理上還是傾向于幼兒園生活,能夠較好適應小學教育的占32%,一般適應的占43%,不很適應的占17%,很不適應的占8%左右。由是觀之,如今園校教育存在著亟待改進的過渡問題。如何才能有效實現園校教育的過渡銜接呢?
一、注重教育方式上的培養過渡,有效實現園校銜接
由于沒有硬性教育任務和剛性考核指標,因而與小學階段相比,幼兒教育具有一定的寬容性和開放性。比如,在教育方法上隨機性有余而固定性不足,在教育評價上柔軟度有余而剛強度不足,在教育內容上情趣性有余而嚴肅性不足,等等。
因此,本人認為,幼兒到了大班,尤其在畢業離園之前的一段時期里,幼教人員要本著“扶上馬、送一程”的想法,對幼兒教育方式要適當規范一些,使之在歷經初步的“強化教育”之后,能夠更加接近不久之后即將開始的小學校園生活,還可以對幼兒進行相關內容的口頭教育,通過一系列的言傳身教,促使幼兒更加適應和熟悉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方式,不至于在剛剛入學之際有一種突然、陌生和不適應的感覺。
二、注重常規習慣上的培養過渡,有效實現園校銜接
俗話說,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從一點一滴逐步養成。按照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有關規定,幼兒大班上學期的集體性活動時間一般在30分鐘,下學期則延長至35分鐘左右,且以動靜交替的游戲活動為主,而到了小學期間,課堂上以學習為主,且紀律的約束性比較強。這就是說,孩子們在離園入校之后,一下子要求完全適應和改變過來,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挑戰。因此,在幼兒大班教育過程中,我們首先可以在集體活動的時間安排上適當做一些延長,讓這些孩子在時間概念上和思想上有一個好的準備過程。
還有,使幼兒初步養成正確而又科學的坐姿、寫姿和握姿等習慣,這也是一件看似普通實質同等重要的事情。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起點,等到了小學階段再注重改進,則自然不會輕而之舉了。理論和實踐同時證明,有了這樣的基礎,對于小朋友的小學起點教育必將大有裨益。
三、注重多種能力上的培養過渡,有效實現園校銜接
能力是一個人在發展征程中的核心因素,也是學習、生活乃至人生事業中的重要保障性因素。一個人的基本能力要在教育中養成,而且要從小開始培養。學前教育中的能力培養畢竟是有限的,真正意義上的能力培養要從小學開始做起。為了不致讓低年級小學生感覺到“壓力陡生”,在大班時期我們的幼教人員就應當適度注重對幼兒進行一些基本能力的培養,以有效實現園校的教育對接。
1.生活能力的培養
如整理和保管自己的書包、文具等東西,準時來到幼兒園而不能無故遲到,有效聽從老師的指令和指揮,在初步養成獨立生活能力的基礎上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承擔集體活動中的簡單義務與責任等等。這對培養他們必須擁有的獨立心理、性格和能力都大有幫助。
2.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語言是人們之間相互交往的最常用工具。幼兒教師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創設有效情境,不斷鍛煉大班幼兒的各種語言能力,如普通話的正確、流暢,語言描述得形象度、準確度和唯美度等。
3.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
現代社會離不開合作,大合作有大成就,小合作有小成就,不合作就很難產生成就。因此,在教學和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相互合作精神和能力,為他們在今后各個方面的合作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注重閱讀興趣上的培養過渡,有效實現園校銜接
小朋友們自離園入校之后,就開始了人生之旅的正式脫蒙啟蒙階段。既然是求取“真知”,就必須納入相對嚴肅的教育教學規程之中。如果介于幼兒教育的寬容開放和小學教育的規范嚴格之間缺少一個相對平穩的過渡適應,那么不僅對小學教育造成一定的困難,就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必將形成一個轉折時期的“陣痛”,這種“陣痛”對于一些學習能力不強、學習品質較差和性格心理相對脆弱的孩子來說,甚至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性考驗。因此,在幼兒學前教育期間,我們要注重對他們開展一些學習情趣和能力方面的“學前教化”。比如,對幼兒進行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有效培養,著重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掌握一定的基本閱讀方法,初步培養幼兒的原始閱讀素養和良好習慣。有了這一切,就能使得他們在未來的學校教育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閱讀自古就有“學習之母”的稱譽,它是學習能力中最基礎的因素。
本文認為,閱讀興趣應當從小中班幼兒著手培養和慢慢激活,到了大班時期,則注重引導幼兒通過“以賽激趣促讀”等形式,初步培養他們的良好閱讀習慣,為未來的閱讀學習奠基鋪路。這應當引起學前教育及其幼教工作者的重視和深思。
(作者單位 川東農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