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課作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平臺,在義務教育階段有著重要的作用。要更好地實現對生活經驗的傳承,就需要將小學教育同社會生活關聯到一起來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以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生活化實施為研究,以小學綜合實踐課的教育意義為切入點,分析了如何提升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實施效果,以期為更好地提高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效果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個體探究的課程,在促進學生發展的空間中,要不斷地實施綜合實踐教學。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生活化,是以學生的生活世界為載體開展的實踐,幫助小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并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因此,將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在生活中開展,回歸學生的日常生活,就能夠實現知行的統一,實現小學綜合實踐課對素質教育實施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的教育意義
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生活化,突破了傳統課程的限制,努力向著兒童的生活和經驗回歸,這種回歸意味著綜合實踐活動是“在生活中,通過生活并為了生活的課程。”《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標準》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門課程是以小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注重的是小學生的實踐、參與,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悟,生活化的綜合實踐課程把學生置于實際生存的世界之中,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促進小學生主體能力的有效發展。
二、實現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的策略
1.貼近生活,內容豐富
小學綜合實踐課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小學生在實踐知識獲取、生活技能掌握的過程中,通過選取貼近生活的內容,來發展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比如,在開展《走進春天》這一實踐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到學校的花園、操場、樹下走一走,探尋春天帶來的變化,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領略春天的特點。這種生活化內容的選材和教學方式,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認知、興趣特點。
2.加強學校、社會的聯系
實現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生活化,就不能將學生局限于課堂,要通過構建多元的教學方式,開展以學校課堂、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活動方式,促進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育的有效實施。組織小學生踏出校門,走入家庭、社區,體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內容,以學生個體的觀察能動性,來感受這些變化帶來的體驗,是綜合實踐課程多元化開展的目標。如,在學習《通訊工具發展》這一活動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自己家中的手機品牌、型號,然后再組織學生走進附近商場的手機賣場,觀察當前的手機品牌,條件達到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通訊器材博物館等觀察。
3.切合實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個體生活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接受教育的過程,教育需要在生活中開展。因此,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際二者的有機結合。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和發展特點的不斷更新,小學生成長所處的環境,變化速度更快、環境構成更為復雜,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課的過程中,重視教學內容的選取,以發展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為主,選取更加適合小學生年齡、興趣特點的內容,來開展綜合實踐教學,這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北京奧運會開展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附近小區或者學生所在小區的體育器械情況,并就如何使用這些器械,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帶著任務回家觀察和練習,無形之中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遵循小學生的年齡、性別、興趣特點,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為教學素材的來源,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為目標出發,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在構建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生活化的基礎上,注重對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創新,真正實現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生活化教學、有效教學,為小學生素質教育效果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慧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想說愛你不容易[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
[2]徐玲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年級整體設計初探[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