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階段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分數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以及解簡易方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現選取本單元教學中自己所親身經歷的兩組案例做些分析,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師:你的解法確實挺有新意,其他組還有不同解法嗎?
生3:18千克占了總量的3份,我們可以用18÷3×4,先求出面粉的總量,再去求剩下的面粉重量,也就是18÷3×4-18。
生4:他們組的解法給了我們啟發,大家看線段圖,剩下的面粉占了總量的一份,我們就可以依據“總重量÷份數=每份數”
師:同學們的解法真是太棒了,剛才大家想出了這么多辦法,都有道理。你們的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并且在思考中借助了線段圖,可見同學們還是挺有學習方法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分析: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對知識而言,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取長補短,實現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晰的螺旋漸進和分化整合。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師在尊重、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設了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自由發言的時間和空間,使整堂課的教學行之有效。
例二:以人的天資和使命來看,每個人均具有創造力,他們以不同的方式顯現出來。一次數學活動課上,我出示了這樣一道思考題:下面五個分數中,最小的分數除以最大的分數,商是多少?
我要求學生很快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思維活躍的學生說:“首先找出最小的分數和最大的分數,然后再求商。”大家都點頭默許。接著,我鼓勵學生根據原有的數學知識來想一想如何找出最小的分數和最大的分數,這時教室里沸騰起來。
生1:把它們同時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后去找。
生2:我也有一個想法,把這五個分數分別化成小數后再去找。
生3:前面兩個同學的方法都過于繁瑣,大家可以想想:13、17、19、29、31這五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該是多大一個數啊,把它們化成小數得花多長時間啊!我想把它們化成分子相同的數會簡單一些,就用60做它們的公分子。
最后,我引導學生反思和評價這一段學習過程,闡明了這樣幾點看法:(1)這四種方法都是正確的,只不過有的復雜,有的簡單。(2)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敢于直面反駁,反駁的過程便是逐步深入的開始。
分析:本例通過一題多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是對舊的突破,沒有發散思維,墨守成規就談不上創新。在本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思考想出了四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4還總結出了通俗直觀的“折中找差距法”,這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講確實是挺不容易的。
國外最新的創造力研究特別重視環境對創造力的作用,把創造性思維過程看作是人與他所處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因而努力在課堂上下、校園內外營造一種寬松、和諧、融洽、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空間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 湖北省當陽市太子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