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語成語作為俄羅斯語言中的精華, 俄羅斯民族文化的映像,在其字面意義下還承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意義。時下俄語人常遇到一些流行的俄語成語,研究一下它們的起源及使用對我們學習俄語會大有裨益。
[關鍵詞]成語;起源;寓言;使用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097 — 02
俄語成語是俄語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充分體現了俄語的博大精深。和漢語語言一樣,俄羅斯語言中也擁有大量的成語,它們是經過許許多多世紀提煉出來的固定詞句,俄語成語生動形象、比喻精準常常引申出比字面意義更為深遠的涵義,并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大量俄語成語都是出自于古典作家們的文學作品。如: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鮑耶陀夫的喜劇,萊蒙托夫和普希金小說和詩歌,契科夫和果戈里的小說等等。所以,很多成語都是典故。典故是一些經典著名的故事或話語,不一定最后總結成成語,但是大部分成語卻都源自典故,研究一下它們的起源及使用對學習俄語會大有益處。
1. 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
這句成語出自俄羅斯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ров)1812年發表的寓言《貓和廚師》(《Кот и Повар》)。直譯為“而瓦西卡一邊聽,一邊仍然大吃著”,寓言說的是一只叫瓦西卡的貓,趁廚師不在的時候偷吃雞肉,被廚師發現后,廚師喋喋不休地訓斥貓行為不檢點,而貓卻一邊聽,一邊仍然吃雞肉,根本不加理會。這是一篇張揚愛國主義熱情的寓言,借諷刺廚師只說空話而不采取具體行動,而貓又根本不理睬廚師,繼續把雞肉吃得一光二凈,用來影射當時的沙皇政府對拿破侖的侵略很長時間都不采取任何行動。這篇寓言一經傳開,在俄羅斯大地引發共鳴,其中А Васька 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這句話逐漸成為了流行的成語,經常用來指某人對別人的勸戒置若罔聞,你說你的,他還干他自己的,相當于漢語成語“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例:Особенно ухаживает за ним девица Вата , полтавская институтва...А《слушает да ест》и курит свои сигары. (А.П. Чехов, Письмо к Суворину 30 мая 1882 г.)有個叫達瓦的少女,一個波爾塔瓦的專科學校女學生,對他特別獻殷勤但他卻無動于衷,自顧自地抽他的雪茄煙。
2. Да был ли мальчик-то?
這句話來自高爾基的作品《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Жизнь Клима Самгина》):一年冬天,幾個孩子來到城外河岸上剛剛開辟的滑冰場上。包里斯和華麗亞不慎掉進冰窟里。他們在那里拼命地掙扎著。梨吉雅招呼克里姆快來營救,把皮帶扔給他們。在這之前不久,克里姆由于他自己的錯誤曾經被包里斯揍過一頓。這時他看到包里斯的危險處境,剎那間竟產生了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如果不是在這兒,而是在家里,能叫許多人看到包里斯這張難看的嚇壞的臉,看到他那種軟弱無力和倒霉的樣子,可就好極了”。他把皮帶扔給了包里斯,但是他怕自己被拉下去,于是他尖叫了一聲,閉上眼睛,就把手里的皮帶松開了。等他睜開限晴,要離開這里的時候,包里斯的頭和手都不見了,只剩下一頂羊皮帽子還在水面上漂蕩著。TS5X8zWlN3+/hksqO9w3Hw==后來有許多群眾來救人,不知是誰提出了這樣一個懷疑性的問題: “真的——有小孩子掉下去嗎,也許并沒有小孩子掉下去吧?” 克里姆聽到這句話,好像一個落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一樣,感到自己良心上的譴責頓時就減輕了,似乎自己也并未曾有過什么錯誤,又變成一個完美的好人了,又可以心安理得地生活了。“真的——有小孩子掉下去嗎”現在用來表示嚴重質疑某事。
3. Кровь с молоком
“臉色紅潤;臉色紅潤的人”—— 該成語指的是臉色紅潤、健康的人。短語來自俄羅斯的民間創作。這句話表現了俄羅斯人對顏色美的認識,像血一樣的紅色和向牛奶一樣的白色。很久以來俄羅斯人就認為白白皮膚加上兩頰上的紅暈是美的標志,是健康的象征。例1:Терентий и Олексей---оба кровь с молоком,похожие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сильные,плечистые.(Глабк.Пов.о детстве)捷連季和阿列克塞倆人都面色紅潤,長得都十分相像,身強力壯,肩寬背闊。例2:Свеж он был,как кровь с молоком;здоровье,казалось,так и прыскало с лица его.(Год.Мертв.буши)他容光煥發,面色紅潤,從他的臉上好似迸發出一種健康的活力。
4.Медвежья услуга
這個成語還是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隱士和熊(《Пустынник и медведь》)。直譯為“熊的效勞”,寓言說的是:一位離群索居的隱士和他結交的一只熊朋友,他們共同生活在一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一天,他們倆出門,隱士很快就走累了,熊讓隱士躺下休息一會兒,隱士躺下很快就睡著了,熊則在旁邊殷勤地護衛著他,忽然飛過來一只蒼蠅,蒼蠅一會兒停在隱士的鼻子上,一會兒落在隱士的額頭上。為了不讓蒼蠅干擾朋友的睡眠,熊就拿起一塊沉重的石頭去砸停在隱士頭上的蒼蠅,結果隱士在熊如此的殷勤效勞下斃命了,永遠地醒不過來啦。真是:急中相助誠可嘉,但不可隨意將手插;有難別去找傻瓜,殷勤的傻瓜比冤家還可怕。這則寓言一經發表медвежья услуга這個形象得到了廣泛地流傳,逐漸成為了一個俄語成語,用來表示不恰當的效勞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按其形象意義,相當于漢語的“幫倒忙”或“好心辦壞事”。
5.Бабушка надвое сказала
直譯是“占卜的巫婆說得模棱兩可”。這句話是從俗語中截取出來的,原俗語是:“占卜的巫婆說得模棱兩可:或許是雨,或許是雪,或許會下,或許不會。”現在已單獨使用,意思是“還說不定”“難說”“沒準兒”。 例1:---Не знаю. Только это ешё Бабушка надвое сказала,что с теми карасями сталось.(М.Е.Солтыков,-Щедрин)“這點我不知道,不過這些鯽魚的遭遇如何,還是很難說的,”例2:Бабушка надвое сказала:либо дождик ,либо сгнг, либо будет,либо нет.(Пословица)老大娘講話兩頭通:下雨下雪,下或不下,都說得通。
6. Всё пройдёт,как с белых яблони дым
這句話出自葉賽寧于1922年寫的《我不嘆惋、呼喚和哭泣》(《Не жалею,не зову,не плачу...》)。葉賽寧在晚秋時看見枯木,表達出對時間,對生命衰老這一不變的自然準則的無力感。現在這句話作為安慰的話語,其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所有的事都是過眼云煙,無論是好事還是不幸,一切都會過去,對事情不要太過執拗。
7. Герой не моего романа
引文出自格里鮑耶多夫的喜劇《聰明誤》(《Горе от ума》)第三幕。現在的意思是“不是我喜歡的人”, “不是我中意的人”,“不是我的菜”,類似英語中的“you are not my cup of tea”。 例:И не думала(краснеть)!Если это и герой, то не моего романа.. Он ещё мальчуган...Я ему в тетки гожусь.(Бобор. Перевал)我根本就沒有【臉紅】,如果說這是個對象,那也不是我中意的人。他還是個孩子...我當他的姑姑那倒合適。
8.Сильнее кошки зверя нет.
這句成語源自克雷洛夫1816年創作的一篇寓言《小老鼠和大老鼠》(《Мышь и Крыса》)。直譯為“沒有比貓更厲害的野獸”,寓言說的是:有一天,一只小老鼠興高采烈地地跑來告訴大老鼠:“據說獅子把一只貓抓住了,今后大家可就高枕無憂安全了”。但大老鼠卻搖搖頭說:“不要寄希望于空高興,如果它們的爪子碰到一起,那么,獅子的命就保不住啦。比貓更厲害的野獸是不存在的!”。克雷洛夫非常巧妙地利用老鼠怕貓這一現象,形象地比喻那些拿自己狹隘的感性認識來衡量世界上一切的人,譏諷它們孤陋寡聞,愚昧膚淺。從老鼠的切身經驗和角度來看,世界上最強大、最可怕的動物就是貓了,根本不理解還有比貓更強大百倍千倍的“獸中王中王”----獅子。再后來,該篇寓言所寄寓的意義就由Сильнее кошки зверя нет.這句話簡潔而完備地概括出來,經過人們不斷地引用,漸漸成為了一句俄羅斯成語,相當于漢語的“井底之蛙,所見者少”。 例:... не существует на свете никого,кроме Плеханова: сильнее кошки зверя нет..(В.И.Ленин, соч.,т..14,с.128.)......除普列漢諾夫以外世界上再沒有別人啦,再沒有比貓更厲害的野獸了。
9.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
這個成語出自克雷洛夫1830年創作的一篇的的寓言《梭魚》(《Щука》)。直譯為“把梭魚拋到河里”,寓言說的是:大家都控告梭魚坑害了整個魚類,破壞了水池里的寧靜生活。于是由驢子、老馬、山羊擔當法官,狐貍擔任檢查官,共同對梭魚進行審判。梭魚的罪行證據確鑿可信,無可抵賴,法官們打算把梭魚處以絞刑。但由于梭魚曾經請狐貍吃過美味的魚肉宴,所以狐貍決定助他一臂之力,提出:“絞刑過輕了,要判處梭魚空前的重刑,以儆效尤,殺一儆百,這就是把梭魚扔到河里淹死”。法官們立刻應聲道:“好極了!”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沙皇政府的官吏們狼狽為奸、官官相互的卑鄙技倆,以至于罪犯不僅未得到懲罰,反而得其所哉。所以,語言中就產生出了Щуку бросили в реку.這個成語,它概括出了寓言所寄托的意思,相當于漢語的“縱虎歸山”。 例:Этому государству сдать дело борьбы с《хишничнством》капиталистов значит бросить щуку в реку.(Л.24-523)讓這樣的國家去同資本家的“掠奪行為”作斗爭,就等于把梭魚放到河里。
〔參 考 文 獻〕
〔1〕 彭在義.俄漢成語釋源〔M〕. 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 周紀生等.俄漢成語詞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3〕 曹靖華.俄國文學史〔M〕. 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05).
〔責任編輯:郭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