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群體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者所必備的、最基礎的一種學習能力,因此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的關鍵所在,也對整個國家、民族的高等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引導大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知、改革教師教學方法以及高等院校專業體系設置這三個方面來探析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127 — 02
好的教育,是讓人學會學習;好的學習,學到的是一種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會學習的體現,更是學習能力的集中體現,它不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對整個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引導大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正確認知
無論是學習的認知不足還是看待學習認知上的種種偏差,學生對自主學習認知的各種誤解和不了解,是阻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道門檻,因此強化引導大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正確認知是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任務。
(一)加大對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的講解力度
加大對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的宣傳和講解力度,可以采取兩種途徑和方法。一是學校通過設立與自主學習相關的公選課或通識課來提高大學生對自主學習的了解。二是督促教師對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的關注。學生了解自主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來源于教師,所以大學教師自身要提高對自主學習知識的學習,才能把相關理念和知識與學生分享、交流,擴大自主學習知識在大學生中的廣泛性和普及度。
(二)豎立大學生終身學習價值觀
有統計分析說,在一個人一生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學校教的知識僅占三分之一,而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人們走出校門以后依靠自己不斷的自學能力所獲得的。也正因為此,“終身教育”這一術語自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期,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的保羅·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來,短短數年,已經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①我國在十六、十七大中都提出要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這是整個社會對終身學習價值觀的一致重視,而作為大學生這一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群體所要具備的學習價值觀必然要與社會保持一致。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
大學生學習目標定位普遍功利性,歸根結底都還是因為他們的急功近利,但是人生規劃中任何短期目標的定位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生的長遠目標,而學習目標的定位亦是如此。社會風氣的功利化、工作職場上對各種證書的重視等問題,的確是讓學生在面對畢業找工作的壓力上難免焦慮、功利化,但作為高等教育主體的大學教育,應加強在學生樹立學習長遠目標上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這其實也直接決定了學生人生長遠目標的確立。
二、授之以漁,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作為基礎和保障的,即學生要具備“會學”的能力。一方面自主學習必須具有獨立性,它的“自主”就是在沒有他人指導或幫助的情況下學習仍然能夠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學習都是具有其自身獨特性的,每個人的天賦資質各不同,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也就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才能夠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擁有系統的、多樣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是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內部條件。
(一)改革教學方式,變“授人以魚”為“授之以漁”
學生的學習容易具有隨意性、習慣性,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知識傳授者和引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師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尋求開放式、多樣化的方法于學習之中,讓學生掌握方法后去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把打開探尋知識的“金鑰匙”交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成就個人終身學習的基礎。
1.開放式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主動
在開放式教學中是要改變學生的被動狀態,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師處于一個引導、輔助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雖然這個學習方向或問題是教師給定的,但是這樣的判斷、尋找答案的過程本身就是利用各種學習方法的匯集,以此讓學生養成具有懷疑、發問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
2.情境式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內容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或借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所授內容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①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
3.案例教學,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案例教學,學生成為課堂講授的主體,不僅鍛煉了搜索信息資源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小組分工合作能力,還有語言表達溝通能力等等,這是一串綜合能力的訓練,而教師的總結、點評,也是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有利途徑。
(二)加強大學生信息資源利用能力,適應網絡信息時代需求
在網絡信息時代,如何最快、最好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則成為一種信息資源利用能力的關鍵,也是適應這個新時代對人才標準的新要求。
1.樹立大學生對網絡信息資源利用的正確認識
學生在利用計算機、網絡主動開展學習的情況很少,更多時候是用于娛樂休閑、網絡聊天比較多。那么針對這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注意幫助大學生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網絡學習意識,并引導大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等,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和開闊自己的視野。
2.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
翻看公共計算機課程教材來看,很多教材實用、應用性來說非常不足,甚至可以說落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偏低,起不到實質性的教學效果。
因此,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急需改革,來適應時代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應加大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的應用,讓學生多接觸計算機和網絡,在實際操作中學到實用的技巧和能力,以促進學生能夠在課堂之外的“虛擬世界”中具備更好、更強的能力暢游其中。
三、完善專業體系建設,促進學生專業學習興趣
大學教育也是專業教育,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多數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專業技能踏入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所以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體現。但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存在興趣不高,甚至想換專業這樣的問題,這就從根本上失去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的基礎。
(一)改革院校專業體系制度,靈活專業課程設置
我國高校專業體系制度存在專業設置整齊劃一、培養目標單一,專業調換阻礙大等問題,這樣的專業體系制度雖然便于統一管理,但是對于面對眾多大學生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難免流于刻板、脫離人本教育精神,無法尊重大學生的個人意愿,導致很多學生難以投入專業學習教育,使得大學教育缺乏人文關懷。
所以在專業設置方面,國家高等教育系統不僅應給各高校有一定的自主權,讓其根據院校特點來設置一些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滿足社會需求的相關專業,而且在專業選擇方面,高校應盡量降低學生調換專業的障礙。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靈活專業課程設置。
(二)分年級各有側重的專業指導策略
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不喜歡,有很大程度上是對專業的結構、內容、就業前景不了解所致,但是對待不同年級學生的專業指導策略應各有所側重。
比如說,針對大一新生的特點,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幫助學生理解學校的課程設置、了解本專業學習的整體框架、特點以及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有助于大一新生對自身專業有個清楚的整體印象和發展前景的了解,盡早判斷自己興趣、職業理想與專業方向的契合度。
而對于大二和大三的學生,主要側重于指導學生在專業學習知識和方法并重的講解。不僅讓學生了解學習到大量專業的課程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到專業知識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進一步建立起具有個人特色的、系統的學習方法。
到了大四,指導的關鍵任務是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搭建,和心理建設上的疏導,應多舉辦一些往屆畢業生考研、找工作的經驗交流會,以促進大四學生對自身和未來前景的了解,消除他們的心理焦慮、減輕就業壓力。
(三)以教學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學教師任重道遠
自主學習能力中自動自發的學習表現很大程度上都是來源于這種學習興趣的驅動,那么大學教育中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提升,主要還是依靠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高校教師來完成。首先是努力提高教師教學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其次,要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給學生的學習加以激勵。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與興趣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讓學生有獲取成功心理的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繼而產生學習的熱情、興趣,從而更為自動自發的去學習;最后,是要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感。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過程,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的傳遞有著重要的影響。建立具有情感性、雙向性、互動性等多方面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直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而且在社會不斷提倡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下,自主學習能力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分析研究如何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也應從學生、教師、高校以及國家教育環境等各個方面來探究多樣途徑去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 董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馮石崗,李春華.關于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問題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02).
〔4〕楊美榮,劉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0).
〔5〕鄒念,盧紅輝.關于如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析〔J〕.新西部,2010,(14).
〔6〕任相花,江云霞,論如何培養和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07).
〔7〕楊亞萍.淺議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技術監督教育學刊,2005,(02).
〔8〕張俊,張紹紅.關于構建高校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6,(12).
〔9〕杜曉芬.高等教育視角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7,(01).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