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寫作一向是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薄弱環節。由于學生們運用英語知識的實踐能力比較差,再加上中、西文化背景及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英文的表達存在很大問題。要提高英語寫作水平,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英語,了解中文與英文的本質區別,結合所學語法知識,并運用增詞、省詞、轉換等詞法翻譯技巧、主動與被動、動態與靜態的轉換以及句型重組等句法翻譯技巧,掌握英語的表達方式和習慣,進而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翻譯技巧;提高;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133 — 02
英語寫作一向是高校學生學習英語的薄弱環節,對于如何提高英語寫作的句子表達效果,很多專家學者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解決辦法。中國人注重整體和諧,強調以多歸一的思維方式,所以句子結構松散,注重動態表達。敘事以時間發展為序,層層推動,歸納總結。西方民族的分析型思維方式,使得西方人注重分析方法,慣于由一到多的思維方式,句子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結構復雜,但形散而意合。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及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英文的表達效果存在很大問題。
一、 寫作中的典型錯誤
1.該增詞不增,該省詞不省
比如,該文章內容有趣,文字淺顯。
誤:The article’s content is very interesting, the words in the article are very easy.
正:The article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asy.
從此句中可以看出“content”以及“the words in the article”均屬于多余用詞,而且兩分句間缺少連詞的銜接。以上錯誤,在學生的寫作當中是很常見的,而且出現錯誤的頻率也是相當高,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要表達的句子沒有全局上的規劃,對于句子的表達沒有進行合理的整合。
2.選詞錯誤,造成誤解
學生在寫作中常犯的一個通病是習慣于用漢語思維,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翻譯成英語,其結果必然導致味道十足的Chinglish (漢式英語)。同時,由于缺乏對英語詞匯所包含的外延義及內涵義的理解,雖有的句子從用詞角度上看合乎漢語語義,但表達方式卻完全不被西方人所理解,不是地道的英語,有時可能因此鬧出笑話和誤解。
比如,原材料raw material
原油crude oil
原著original works
三個表達方式中都用了“原”字,但對應的英語均不相同。可見,這也是同學們用英語進行寫作的容易出現錯誤的原因之一。
4. 各種基礎語法錯誤
如果學生對詞語搭配、主謂一致、時態呼應、語態對應等方面的基礎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的話,寫出的句子有時讓人難以捉摸,不知所云。比如,“他喜歡英語”這一句,經常有學生錯譯為He like English. 而正確的表達應該是:He likes English.
可見,要提高英語寫作的句子表達效果,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英語,了解中文與英文的本質區別,進而掌握英語的表達方式和習慣。這樣再結合教學要求需要背誦單詞、詞組和句型,會使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加靈活,從而極大地提升英語寫作中的句子表達效果。
二、 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
1.意合與形合
屬于不同語系的英語和漢語在句法上各有特色,差異甚多。當代美國著名翻譯家Nida 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 1983) 一書中提出:就英語與漢語而言,也許在語言學上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在于形合與意合的差異。英語重形合(Hypotaxis),句中各意群、成分之間一般都用適當的連接詞(Conjunctions) 組成并列句或復合句,形式上比較嚴謹,但缺乏彈性;而漢語則重意合(Parataxis),即更多地依靠語序直接組成復合句,由于其句子成分用邏輯意義貫穿起來,結構靈活、簡潔,不會引起誤解。在漢英翻譯中如果了解了上述差別,翻譯在構句上就有了基礎。
2.物稱與人稱
漢語的語言習慣是經常以人的角度來敘述客觀事物,采用能主動發出動作或有生命的東西,包括人類的組織形式,充任主語,即漢語習慣于人稱化的說法。相反,英語的主語往往是不能主動發出動作或無生命的事物詞語。所以在英漢互譯中經常要進行人稱與物稱的轉換。
3.主動與被動
由于英語經常采用物稱的表達方式,所以在英語中有很多被動句的表達形式。而漢語則經常出現主動表達形式。
4.靜態與動態
從詞類的運用和遣詞造句的方法來看,英語和漢語還有一個顯著差異:前者呈現靜態(static),后者呈現動態(dynamic)。也就是說,英語較傾向于少利用動詞,亦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動作意義的自然傾向;而漢語的動詞極其豐富,使用非常廣泛。此外,英語的動詞曲折變化很多比如時態、語態中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現在分詞及第三人稱單數等,而漢語卻沒有此類的嚴格限制。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語言學上的差異之外,漢語與英語還存在文化造成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只有掌握了諸多的不同才能在寫作表達上有所提升,寫出正確而地道的英文句子。
三、翻譯技巧在寫作中的應用
在寫作中,學生們經常會將作文進行漢語思路的規劃,然后將腦中的漢語翻譯成英語。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常常會犯字字機械對應的錯誤,這樣翻譯出的作品往往失去了學生們所傳達的真正意義,有時甚至會令目的讀者不知所云。因此,在將漢語轉換為英語的過程中,建議學生們深刻理解其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后以此為指導,根據英文句式的特點,有意識地用英語的思維模式去表達英語。
(1)注意復合句的連接問題。
因為英語注重形合,所以在使用時應適當增加連接詞例如:聽到這消息,他滿眼是淚。譯文應為: When he heard the news, his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這是隱含時間狀語從句的漢語意合句,翻譯時,這個when的翻譯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違反了英語的表達習慣。
又如,雖然他很年輕,但他非常了解歷史。
誤:Although he is young, but he knows a lot about history.
正:Although he is young, he knows a lot about history.
從以上句中可以看出并列連詞與從屬連詞在英語復合句中的作用,應給與重點注意。
(2)采用多種搭配形式,傳遞同一信息。
比如, 他這次旅行的所見所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表達1:What he saw and heard on his trip gave him a deep ( strong, lasting, indelible) impression.
表達2:The things he experienced during his trip made (left, created, produced) a deep impression on him.
表達3:His trip left a strong impression on him.
表達4:What he saw on his trip marked ( impressed, struck) him deeply.
表達5:He has many unforgettable memories of his trip.
從上述表達中可以看到,熟悉詞的搭配非常重要。可以與impression 搭配的動詞有make 、give、leave、create 、produce、 gain等,用以修飾impression 的形容詞有deep、 lasting、 indelible、 vivid等。多記一些搭配,就能運用自如了。
(3)動態表達與靜態表達的切換。
因為英語句式多用靜態表達方式,所以在使用英語進行寫作時應將漢語的動態表達轉換為靜態表達。比如,如果喜愛那個表達“她酷愛音樂。”應該寫為“She has an intense love for music.”或“She is an ardent lover of music.”雖然也可以表達為“She loves music very much.” 但這并不是地道的英語,屬于“漢式英語”。
(4)主動句轉換為被動句。
英語被動結構使用非常廣泛,絕大多數及物動詞和相當于及物動詞的短語動詞都有被動式。英國語法家耶斯佩森(Jesperson)曾把英語被動語態歸納為五種。其中三類不提施動者(agent),或由于不知道施動者或施動者不宜指出,或由于施動者在上下文中比較明顯而無需指出,或是由于其他特殊原因。由于以上原因,在英語表達中如果有上述情況出現則應適當采用被動句。比如,“這部電影明天還要放映。”正確表達應為:The movie will be shown again tomorrow.
此外,漢語中不一定會出現如“把、被”等明顯意義的被動詞匯,亦或是帶有解釋性的語氣,著重說明一件事實怎樣的,或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做的,這些都屬于被動。而且,漢語還有很多無主句亦或是泛稱句。英譯時,常使用被動語態。比如,“這本小說已譯成好幾種語言。”應該譯為:The novel has already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而“據說,他能講幾種外國語”譯文應為:It is said that he can speak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5)注意轉譯的靈活性。
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往往需要將意合句轉化為形合句,這就需要將漢語的表達進行大的突破,比如在句子結構上進行重組、更換用詞或轉換詞性、適當增加介、副詞的表達形式等。
比如,原文:職責所在,我不能臨陣脫逃。(更換用詞)
譯文:My duty forbids me to fly from danger.
原文:我突然想到一個主意。
譯文: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結構重組)
原文:他挨了批評真是遺憾。
譯文:It is a pity for him to be criticized. (增加介詞)
結語:
學生們運用英語知識的實踐能力比較差,而且常常受漢語習慣的影響,用英語套用漢語的表達方式、習慣說法和思維模式等,結果常出現問題。如何提高寫作水平,關鍵是我們在要了解漢語與英語兩種語言的區別,要在寫作中有一個正確的思考方法,對于要表達的中文首先要有一個總體上理解,再根據英文的用詞、句式及語法的特點補充次要內容。如果學生能長期堅持這種思考方式,再加之平時的積累和大量的練習,寫作水平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參 考 文 獻〕
〔1〕.張震久,孫建民.英漢互譯簡明教程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許建平.英漢互譯實踐與技巧〔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饒衛民.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英譯漢句子翻譯技巧探析〔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3).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