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伊始,北京現代面臨一喜一憂。
喜的是過去的一年,北京現代年銷量超過85.5萬輛,市場占有率從2011年的6.2%提升至6.7%,行業排名重回全國第四,穩居中國車市“第一梯隊”的位置。憂的是,在“3·15”消費者權益日前兩天,驚爆出旗下多款車型使用鐵質油箱,存在燃燒和爆炸安全隱患。經過媒體發酵傳播后,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尤其是不少北京現代車主紛紛擔憂自己配備鐵質油箱的車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據報道,北京現代在售車型中伊蘭特、悅動、ix35、第八代索納塔、途勝等車型都在使用鐵質油箱,其他車型中僅有朗動、瑞納和全新勝達的部分車型配備了市場上較為主流的樹脂油箱。目前,市場上普便使用的油箱是樹脂油箱,鐵質油箱并非行業的通行規則,因此逆市而為的北京現代才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讓我們先來了解樹脂油箱和鐵質油箱的區別,資料顯示,樹脂油箱誕生于上世紀70年代,因更好的防滲透、防爆、重量更輕、利于設計等原因,逐漸取代了存在安全隱患的鐵質油箱。樹脂油箱還具備耐酸堿腐蝕、不生銹、使用壽命長、在摩擦或撞擊過程中不會產生電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等優點。樹脂油箱替代鐵質油箱被認為是汽車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國際上通行的規則是鐵質油箱已被排除在外。上世紀70年代開始,歐洲和日本汽車公司即開始用樹脂油箱替換鐵質油箱,2000年以后,樹脂油箱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0%。美國加州甚至立法規定汽車油箱的滲透標準等指標,徹底將鐵質油箱排除在外。
顯然,北京現代使用存在燃燒和爆炸隱患的鐵質油箱,并非想故意制造隱患,而是基于節省成本。與樹脂油箱相比,鐵質油箱的采購成本要低二分之一。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樹脂油箱的采購成本大概1000元左右,而鐵質油箱的采購價通常在500元左右,約為樹脂油箱價格的一半。我們可以粗略估算,一輛車能節省成本500元,北京現代去年全年銷量近90萬輛,因為使用鐵質油箱便可以節省成本超過4億元。
客觀地評價,北京現代使用鐵質油箱,責任不完全在北京現代,而是中國汽車產業游戲規則不完善,讓北京現代打擦邊球。眾所周知,國內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只是近幾年的事,由于發展過于迅猛,很多法律法規的出臺并不及時,這也導致部分車企開始“鉆空子”。
如果從社會責任層面看,北京現代的社會責任意識遠落后于同行。雖然國內的法律有缺陷,但北京現代必須知道,同樣在沒有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中國市場排名前15位的乘用車公司產品大都采用樹脂油箱,唯獨北京現代屬異類。作為逐漸被消費者接受的北京現代,卻因貪圖利潤最大化,忽視安全隱患,失去消費者信任將是北京現代面臨的最大“罰單”。
一流企業看重企業可持續發展,二流企業看重當前利潤最大化。從銷量來看,北京現代正在向國內一流汽車企業靠近,但鐵質油箱卻暴露出北京現代的短視。鐵質油箱案,暴露出北京現代二流企業的本色。北京現代需要修補的,不僅僅是鐵質油箱更換樹脂油箱這么簡單,它需要做的是在未來的日子里,挽回自己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