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翅膀輕輕扇動,風暴便刮到了納斯達克。3·15晚會曝光網易默認第三方在其網站掛代碼窺視用戶隱私、偷窺用戶郵件內容后的第二天,網易開盤后股價下跌2.56美元,跌幅4.83%。
雖然輿論危機很快被一句“大約八點二十發”蒙上了喜劇面紗,被點到名的幾家公司依然不敢怠慢,立刻發布聲明,口徑異常統一地表明自己的cookie不會涉及姓名、地址、電話,網卡號等網民隱私問題。
和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被點名的易傳媒、傳漾科技、悠易互通、品友互動,愛點擊、隨視傳媒等逃過一劫的網絡廣告公司也紛紛主動站出來,表明自己同樣是“精準營銷”的身份,集體為cookie正名,為行業叫冤。
按照常理,一個企業被曝光,競爭對手該得意,更何況是往日里為廣告主、為資源、為數據爭得一塌糊涂的廣告公司。這次的團結一致一方面是竊取隱私的罪名之下,受打擊的是精準營銷全行業。此時正處于廣告主投放的爆發前夜,如果鬧內亂,這個剛開始成長的新興行業就會犧牲在搖籃里。另一方面就要歸功于央視為cookie做科普時實在不該有常識性的錯誤。
品友互動CEO黃曉南透露,央視隨后對這些公司進行了后續報道,她向記者解釋作為第三方cookie協議,廣告技術公司獲得的只是網站允許的、和廣告投放相關的信息時,記者進一步問她:“獲得這些行為數據,你們經過網民同意了嗎?”
聽到這個問題,黃曉南感覺就像在問:“有一個餐館,我經常去吃,久了老板就知道我喜歡點辣的菜。不知老板獲得這個信息的時候需要經過我同意嗎?”但毋庸置疑的是,cookie的合理使用、大數據背后的標準問題,也不像他們叫屈時說得那么完美。
來自美國的一項追蹤技術,已經可以實現不同平臺之間的追蹤,這意味著用戶即使在不同應用間切換,廣告主依然可以借助iPhone和iPad內置的UDID唯一標識符追蹤其使用情況,從而發布精準廣告。在桌面平臺,營銷人員可以借助cookie追蹤用戶在不同網站之間的行為。引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調查這項技術。而英國、加拿大等政府已經頒布法令禁止第三方廣告平臺使用Cookie獲取用戶信息,IE10與Safari也增加了反跟蹤保護工具。
事實上這對保護隱私產生的作用極為有限,因為“禁止追蹤”僅僅是告知網站停止搜集用戶在線活動信息,但是網站可以忽略該通知,繼續使用信息追蹤,其提供廣告的行為并不會因此被阻斷,比如雅虎就公開表態稱將不會遵守IE10的默認設置。
爭議也好,禁止也罷,精準營銷本身不是廣告公司造出的概念,而是受眾對營銷的最高期許,當廣告足夠精準時,就變成實用的信息,而精準營銷的基礎,恰恰是巨大的用戶瀏覽行為數據。
DMG集團COO李映紅暢想不久之后的智能電視時代:“電視行業必將和互聯網行業一樣,廣泛使用cookie。有了cookie,我們在不同電視頻道之間更換時不用反復觀看加多寶伊利可口可樂,女生不用看茅臺酒劍南春勁酒,男生不用看蘇菲護舒寶安爾樂,窮人不用看寶馬奔馳,富人不用看寶萊比亞迪,單身漢不用看雅培嬰兒奶粉,已婚者不用看世紀佳緣……”
這一天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