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打噴嚏,中國患感冒。用這10個字描述當前歐洲和中國的關系,似乎并不為過。
作為歐盟第二大出口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的中國,歐洲經濟的好與壞,已成為中國對歐洲出口業務的晴雨表。受歐債危機影響,在過去的2012年1~10月,中歐雙邊貿易額下降3.0%,對中歐雙邊的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分別為4700億美元、5939.7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3.1%和13.6%。近幾年,中歐雙邊貿易增速回落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2013年市場對歐洲經濟的發展變得積極而且充滿期待,這同樣給中國市場帶來了好的預期。
我們在研究歐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致力于關注、研究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以及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表現。信息技術、營銷方法、產品質量優于中國的歐洲企業,他們將以怎樣的態度和中國企業合作?挑剔的歐洲消費者是否還會對中國的產品打上問號?這是我們始終思考的一個問題。
近兩年,我們一直關注中國家電業在歐洲市場的表現。這是因為,歐洲的家電,無論是技術、設計、性能,還是消費環境,都比中國要成熟許多,而中國家電業要在歐洲市場有立足之地,他們如何打動歐洲、打動消費者?
和其他行業相比,中國家電業的利潤并不高,經過早期中國國內價格戰的血腥拼殺之后,生存下來的中國家電業皆為王者。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都能在歐洲留下完美的足跡,如果在歐洲沒有市場,如何在國際上通行?這亦是我們關注中國家電業的要素之一。
在歐債危機的大環境下,2012年中國家電業出口歐洲同樣受挫,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家電對歐洲市場整體出口量同比下降2.6%。未來中國家電業在歐洲還會有機會嗎?歐洲消費者眼中,誰能代表中國家電業走向國際?
為真實了解歐洲市場的需求和消費意愿,我們針對歐洲消費者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試圖真實了解歐洲消費者對中國家電產品最客觀的評價。本次調查問卷從2013年1月開始,為期1個月,共有歐洲14個國家的消費者參與了調查。
對中國家電業的關注和研究,將會是可持續的課題。我們希望,透過我們對歐洲市場的了解,透過對消費者的問卷調查,能給中國家電業帶來很好的啟發,亦是我們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