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茶葉市場、茶博會將在三年內面臨生死考驗?
問癥
@安然茶舍:多而雜,雜且亂,是茶葉市場和茶博會的越來越困難的根源。
@中國鄭方行:茶博城的功能和本性被無限夸大,是最致命的問題,構造發展平臺,服務茶葉產業,本地區產茶葉的地區,應該立足本地區產業橫縱向發展!
@三白茶人02:萬事可變。茶博會本身沒問題,問題出在形式上。當今茶博會太繁太雜,各種訴求都要服從官場。所以,不能開好。
@大印茶:茶博會只要官方支持,就難說和大眾說再見,盡管勞民傷財。
@海峽茶道:一整年下來,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茶博會有近百場,茶城亦是遍地開花。真正形成品牌的高質量茶博會、茶城屈指可數,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同質化嚴重,而且功能、定位不甚明晰,缺乏針對性,使不少企業疲于奔命,卻收效甚微。因此,品牌化大趨勢下,對有些泛濫的茶博會、茶城進行重新洗牌是必然也是必要的。
要重新洗牌,優勝劣汰
@伴夏茶網:產業正在變革,大浪淘沙,留下的金子將是真正的希望!時間不會太久。靠特色準確定位的茶企有生存空間(差異化個性企業),資本加模式創新的會如魚得水(以渠道為主),特別重視品牌建設的(文化軟實力是高級階段)企業將會異軍突起。后兩種極有可能強者通吃。不思變的企業日子不會像先前那樣滋潤了。
@靜清和:茶葉市場及其一般的茶葉店,三至五年內消失,是可能的。未來,中高檔茶以私房茶為主,存在于工作室或體驗店內,中低檔茶,基本會被網絡店鋪消滅掉。這是靜清和半年前,經過思考與調查,形成的自己的看法。
@米蘭的蘭:個人覺得茶葉市場考驗大,茶博會以品牌展示為主,可能會規模越來越大,但最多一兩個。地方小規模展會展商多為賣茶必將淘汰。
@紅燈禁止右轉彎:不同意,三年的時間只能會篩選出各種優秀的茶品牌反之被淘汰。茶博會的形式會變,但一定會緊密結合互聯網產物。茶博會的成本也會逐年增高。
@海峽茶道:優勝劣汰是每一個行業發展的永恒鐵律,強者總是會笑到最后。還需要更長時問的考驗
@六堡茶,業黃振杰:三年是早了點,三十年又晚了點。搞個茶葉期貨交易市場吧,又法實現標準化的期貨合約,天貓呀天狗的又沒辦法喝喝逛逛,最后一家品牌企業找了一家門店,生意好點又跟來了幾家十家幾十家,最后又形成了一個茶葉市場……
@石塔山小編:三年突變,不太可能。這個行業不是IT,歷史太悠久了。只能說是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對茶民有好處,不管要喝好茶的、要喝性價比的,都更容易找茶一些。茶博會還會有,本來這個是B2B的活動,不管哪個行業都一直會有。一家之言,請批評……
@心耕老農:中國有上千個產茶縣,產茶區政府對茶葉市場和茶博會有獨特偏好,這些因素都助長了茶葉市場和茶博會的泛濫。所以,我覺得這個預測樂觀了些。
@孫連祥2010:茶葉品牌化的實現,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升溫,茶博會和茶市場的血拼是在所難免了,至于鹿死誰手要看政府把秋波送給誰了……至少大連這邊是這樣的。
@海峽茶道:茶城、茶博會至于是否會難以為繼或是消失,時間長短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因而,如果不轉變觀念、轉變形式,使之更好地貼近市場需求、貼近實際,并形成品牌,“滅亡”一定會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