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白雪陽春送君歸

2013-01-01 00:00:00王達敏
粵海風 2013年3期

3月15日早晨,陡然獲悉張暉垂危,我心頭一震,拋下書包,奪門而出。急急趕到醫院,倉惶見過張霖,我來至張暉身邊,拭其額,滾燙;呼其名,不應。霎時,淚水猶如波濤,將我迅速淹沒。

在希望與絕望中,送走上午,迎來下午。張暉和張霖的師友趕來了,從海內外匆匆趕來。大家進進出出,雜沓沉悶的腳步聲里透著無限焦灼。檢測屏上,一道道曲線,一個個數字,究竟代表什么,沒有多少人了然。但眾人都盯緊它,沒完沒了地緊盯著。最終,當特請的醫學權威表示束手時,悲痛,不可遏抑地蔓延開來。張家伯父來了,剛叫出“我的兒”,就搖搖而墜。我竭力攙住,好久,才想起為老人拭淚。老人哆嗦著摸出百元紙鈔,放在愛子掌心,一遍遍幫愛子攥緊。張伯母隨后到來,那錐心的哭聲,使多少剛收淚者復又無語凝噎。

當晚,徹夜難眠。移動鼠標,在一個幾近廢棄的郵箱里,我意外發現一封未曾閱讀的張暉來信,時間是2012年8月7日。略云:“很久沒有聊天,今天看到你,也是很忙的樣子。我最近心情一直不暢,剛好有朋友愿意為我印一本隨筆集,故輯錄文字,取名《無聲無光集》。傳上自序,供一笑。此序已被媳婦嘲笑為小資產階級的無病呻吟。”點開附件,我讀到了那篇驚采絕艷的華章。這是張暉此生所寫最美的文字。因為疏忽,此信,此文,被我錯過。張暉欲對我傾訴什么,心情何以不暢,今世今生,我再也無從知曉。而我對這篇序言的由衷贊嘆,張暉也永遠不能夠聽到了。

塊然獨坐暗夜中,思緒渺渺。不久前,我偶爾在四十年代傅增湘主持的《雅言》上,看到有龍榆生之作,告訴了張暉。他說:“麻煩你得便鈔來。如果是佚文,就編入龍先生全集。”而今龍作在手,張暉永歸,我可交付何人?張暉作為“中國近代稀見史料叢刊”的主編之一,數月前向我約稿。我擬將桐城派最后的重鎮賀培新的刻本、稿本纂為一集,他極表首肯。而今書未告竣,他已魂游太虛。我若有疑惑,可憑誰相質?去年的一日,正說話間,他突然打住,目光在我發際尋來覓去。我正詫異,只聽他認真說:“你怎么有白發了。是不是累著啦。”我不禁失笑,還當是啥大事,恁莊重,因說:“有什么好奇怪,多大年紀了。況且你不累?”張暉和我前后腳移居,相距只有一站之遙,我家在東,他家在西,佳日,皆可見西山蜿蜒、落霞與孤鶩齊飛。春節后,他笑說:“你啥時候來我家看看?你不來,我就推著寶寶散步到你家去了呀。”言猶在耳,斯人安在?

2006年4月的一個星期二上午,古代文學研究室來了個年輕人,短發、沉默,坐我對面,一動不動。大家到齊,室主任介紹,這年輕人是我們的新同事,叫張暉。我一聽,驚喜!還是2001年的一天,我去拜見太老師吳小如先生。先生說:“我給你看一本書,南京大學一個本科生寫的,你看看是不是比北京大學一些博士或者普通青年教師的水平還要高些。”先生在堆積如山的書中,抽出一部著作,曰《龍榆生先生年譜》,娟秀的書題,正是先生手筆。打開書,環襯上,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小照:寸頭,瘦,白襯衫,像個中學生。先生說:“拿去吧,對你搞近代文學有用。”先生所賜這冊有張暉題詞的書,至今還在我書柜的顯著位置,靜靜站著。2006年春,我撰寫上年近代文學研究綜述,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上,再次與張暉的名字相遇,論題是《新時代與舊文學》。世事難料,那個沒有立體感的抽象的張暉,今日竟從紙面上走下來,生動地坐在我的面前!簡短的見面儀式結束,我快步走過去,握住張暉,說:“我讀過你的書和文章!”他含著笑,略帶羞澀,說了些什么,已記不得了。

張暉之來,他人只道是尋常,獨獨喜才的王飚先生,視他真若奇寶。王老師乃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界的老輩,長期主持近代文學學會和南社研究會的工作。他聞聽張暉在近代詞學研究方面頗有造詣,專門約晤,一見嘆賞。經王老師提攜,也因學術業績突出,張暉先后任南社研究會秘書長、近代文學學會理事。學會工作不忙,卻甚繁瑣:發展會員,填寫表格,往各地寄資料,籌備會議和雅集,作會議記錄,考察南社遺跡,等等,張暉都踏實做了。時間就是張暉的生命,好性情的他,為學會事,陪上了一些時光。我知他心疼,卻從未見其怨艾。數次,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上,所議內容甚與張暉素日格調不諧。我看他皺著眉頭,一臉肅穆,只管埋頭筆錄,心下不由感慨:“我們這才子真乖呀!”近來,王老師三番五次說,他要退下來了,擬讓張暉在南社研究會擔當重任。可是現在,這重任只能由他人去挑了。

張暉和我性情相若,研究領域相近,學術趣味尤為若合符契,因此,很快成為論學之友。每個星期二是文學所研究者的返所日,我們或在辦公室,或圖書館,或樓道,若遇著,必會聊上一陣子,主題往往是交流彼此讀書治學的心得。下了班,因回家的路有一半重疊,多數時候,我們就把單臂吊在車內橫杠下懸著的環上,各自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在擁擠嘈雜中搖晃,專注地聊著周圍人絕不關心的學術話題。假如因事誤了,我們有時會特意相約。2007年9月11日,他來信云:“下回見面仔細聊。”11月1日,他來信云:“現在每次周二去都太匆忙,等您忙過這一段,可以和您聊聊天嗎?”2008年5月24日,我們在北京大學燕園從午前聊到黃昏,我留下了這樣的簡短記錄:“張暉說:目前最重要的是:一、古代文學研究如何搞;二、搞文學研究必須有雄心、野心;三、必須有理論;四、必須突出文學作為文學的特點;五、必須有焦慮感。我同意他的說法。……張暉文獻、理論均有底子,且有學術的自覺,將來會有出息的。他自己則后悔入手做年譜,影響了自己的眼光。”那次,他從中央研究院做博士后歸來,我向他請教史語所、文哲所、近代史所和臺灣大學的學風、研究狀況。他一時興起,在地鐵上談之不足,我們從西直門站上升到地面,隨便找了個可坐的僻靜處,又繼續談。直到舌燥口干,日薄西山,華燈初上,各自才意猶未盡地散去。后來,我們相繼離開了古代室,他到了《文學遺產》編輯部,我去了近代室,相聚雖不似往日便利,但長久形成的交流習慣并沒有中斷。2012年3月28日至4月2日在湖南大學開近代文學學會年會,10月13日至15日在香山飯店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會,我們同居一室,公事理畢,深宵聯榻,豪談不止。我就那么隨意倚在床頭,他則隨著談話的節奏,躺下,坐起,又躺下,又坐起,反反復復,意興之激揚,得未曾有。長沙、西山會間,我們的臥談,總是到凌晨四五時,因人困馬乏,方才彼此胡亂倒頭,沉入黑甜之鄉。有個小花絮,長沙之夜,談著談著,他一躍而起,說是要搓衣服。洗畢,窗臺上、椅背上、沙發扶手上,到處晾著他的內衣、外衣和襪子之類。我嘆說:“張霖真有福氣!只怕你在家還帶孩子、燒飯吧。”他笑說:“聽說你也下廚呀。”

在治學中,張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張和研究思路。他以為,為學應古、今貫通,而以現實人生為歸;文獻、理論雙修,而以理論為歸;中學、西學兼綜,而以中學為歸。在中學中,他的核心工作是在具體的歷史語境中闡述“詩史”概念的內涵,而其注目的焦點,則是詩與史的關系。他討論詩與史,是以詩為本位。他以為,由于詩能在保持抒情美學特征的基礎上記載現實,因而它比史更深刻、更復雜、更博大,也更有魅力。透過詩,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一個時代的精神。透過詩走進歷史,我們才能目睹并展示有別于純粹史家的獨特景觀。近年,學界不少名家從文學研究中逸出,走向歷史、思想史、教育史和學術史諸領域。文學研究出現了空洞化現象。張暉對此很不以為然。他愛文學,尤其愛詩。他對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的特性有獨到體悟。因而,當別人魚貫而去的時候,他留下,浩然堅守。

在治學中,張暉也經歷過陷入迷悶和從中走出的曲折。博士畢業后,他一直在尋找下一個突破點。他曾想以老舊雜志為史料源,探索舊體詩與新文學的關系;曾想從與北京大學學風迥異的南高派入手,研究民國學術史的演變;又曾想點校《張之洞詩文集》,借此走入近代文學深處。他甚至在古代室以《忠孝觀念與革命困境》為題,討論過《封神演義》中的忠孝與武王伐紂的合法性。再后來,他擬立足文學,探索清代視野中的明朝,只因此題過大、難以入手而放棄。有一個時期,當我們的話題涉及其學術進展時,他常愛嘆息一聲“難呀”。2007年4月17日,他說:“現在找不到方向,最苦惱。想到的題目,路子很熟,不用動腦子,大家都會那么做,照樣出成績,有什么意思呢?”經過一段并不算短的時間的艱苦摸索,他終于脫離迷悶,發現了一個足以施展其抱負的領域,這就是南明詩歌研究。清軍南下,南明數個小朝廷惶惶不可終日,或彼落此起,或互相爭鋒,最終難逃滅亡命運。而一批士人,或追隨行在,或效命疆場,以他們的詩,記錄了易代之際的風云變幻,和他們的悲傷與絕望。張暉試圖通過對南明詩的深入研究,呈現一個動亂年代的歷史畫卷和士人的精神史。他在古代室先后以《詩與史的交涉:錢澄之<所知錄>書寫樣態及其意涵之研究》、《南明文人的返鄉》為題作過演講,引起同事們注意。我在當時的發言和私下討論中預斷:研究南明詩歌史是一項不朽的工作,期待他全力以赴。前年他來我家,告訴我,計劃研究崇禎、南明詩,兼及順治一朝。2012年8月21日,“他說,他的南明研究已經有眉目了。題目是:《帝國的流亡》,四章,談在流亡中文人的聚散,談文人對死亡主題的強調。”9月14日,我們在安徽大學磬苑校區散步,他說,擬囊括明清之際,寫成《帝國三部曲》,第二部暫題為《帝國的風景》,第三部還在構思。我說:“你的題目,還有你這次向會議提交的論文《死亡詩學》,很洋氣呀。”張暉的學術構想如果實現,那么,由《詩史》肇端的詩與史的研究思路,才算有一個完滿終結。張暉的學術生涯至此也就告一段落,可以另開新局了。有誰知,大故陡至,一切頓然成空。

人多道張暉渾厚靜穆,何曾知其胸中自有鋒棱。在學生時代,他直言:摯友難成文豪;一些搞學問者不過渣子而已。此后,他足跡半天下,遍識海內外研究中國文史的精英。這些名流,為他所欽仰者,固然多有;為他所不屑者,亦不乏其人。對那些學問膚薄而妄希前哲者、不務學術而專精學院政治者、自命不凡而其實幾近山窮水盡者,他偶爾月旦起來,詞鋒犀利,不稍假借。而對社會環境、學術氣候的惡化,他也有切膚之感,每每痛下針砭,甚而謚之曰末法時代。他品覈時流、裁量時事之時,常常目光炯炯,雄辯滔滔,最見風采。

這些年,我得益于張暉之處甚多。首要者,他對學術的激情和抱負,就是一團火;他在,就有一股熱力在。與他相處,我深感此道不孤,也倍受激勵。八十年代中期,我忝列樂黛云先生門墻,并常請益于湯一介先生。受二老教誨,在相當長一個時段,我曾傾力于西方哲學和西方文論;后自知材質菲薄,在西學方面不堪造就,遂轉向了清代近代的文史研究。張暉來后,知道我有這段經歷,竭力慫恿我重拾西學,豐富自己,以待突破。他的鼓動,重新點燃了我閱覽西學著作的熱情。只是我這次學習的重心,從文哲轉向了西方近現代史學和社會學方面。張暉得知我對新文化史有興趣,馬上將收藏的彼得·伯克撰《制造路易十四》臺灣版借給我。我閱畢歸還后,還想再閱,他又馬上將書送來,直到我購了該書的商務印書館版,才將臺版還了他。我把研究論題從乾嘉轉向近代后,他向我介紹了海外有關學者的著作,特別講述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的卓越貢獻,并將以郭廷以先生為核心的優秀學者群體的著作推薦給我。當我抱怨用中國社科院藏《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甚感不便時,他雪中送炭,將手頭所存十三張光盤借給我使用。我在學術上的一些做法,張暉若認為有可議處,從來直言不諱。我做姚鼐研究有年,一直想把搜求的史料考訂、鋪排起來,撰成一部姚氏年譜。張暉卻說:“這是常規題目,不急之務,誰都來得。不如放放,撿些更有意義的做。”我雖不能忘情于現實,但在研究中,卻主張為學術而學術。張暉則說:“治學背后,如果沒有大的關懷,不行!”去年一日,我對他談講學習新文化史的心得,他突然說:“新文化史已經過時。”等等。他的坦言,促我自省。我的小文,無論發表與否,多半要請他指教。2007年2月6日,我寄函給他:“奉上小文兩篇,請正之。……我當時有一個較為強烈的愿望,就是在思路上希望能有所突破。……你我之間不必客氣,我相信你的眼光。你的何種意見,對我都是最珍貴的。我希冀在你的評判中,我自己未來在選題思路、資料處理和論述方式等方面,能有一個新的境界。遇到你,是我到文學所的重大收獲。謝謝你!”這封短簡表達了我對張暉學識的尊重和得其幫助的感念心情。

我比張暉癡長十余歲,他因而謬稱我為老師。我敬畏其學識,不允;他不依,只好隨了他。也因此,交往中,我們雖有分歧、爭論,他總是態度謙抑。《詩史》由臺灣學生書局出版,他欲賜書于我。2007年6月12日,他來信云:“今天下午一直沒有見到您,所以《詩史》只能下周給您了。這是小冊子,我其實也是羞于送給您的。”我拜讀之下,至為欽服,不知他何羞之有。只是,我提出,封面未免艷麗,學術著作樸素些才是。2008年1月,他在新加坡教書。是月24日,他來信云:“我還有問題請您幫助。近日上課需要處理姚鼐的古文,我想知道,代表姚鼐古文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章是哪幾篇?我想上課給學生推薦一下。”其實,這問題他翻書即得,原不必如此周章下問。他作編輯,有關明清詩文的一些文稿,拿來要我審閱。我的一偏之見有時未必中肯,他卻溫厚待之。由于謙抑,他的一些絕妙觀點表達較為節制,使我難以迅速得其精蘊。也由于謙抑,他在同齡人那里的幽默風趣,我亦很少有緣一賞。這在我,是何等憾事!

有一事殊不可解。據張暉學友維舟發布的史料可知,他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就沉迷于《紅樓夢》,極力搜求紅學著作。1995年1月22日,張暉欲購的紅學作品,就包括俞平伯撰《俞平伯論紅樓夢》、郭豫適撰《紅樓夢研究小史稿》及續稿、蔡義江撰《紅樓夢詩詞賦評注》、何其芳撰《論紅樓夢》、一粟編《紅樓夢卷》以及《紅樓夢問題討論集》、《紅樓夢研究集刊》等等。這是一個中學生無數購書活動中的一次,且僅是其所開清單中的一小部分!至大一,他還呈書吳小如、郭豫適兩先生,請教紅學問題。他曾認為,文學具有特殊的魅力,“《紅樓夢》中人就是通過詩文來欣賞自然,自然本身無所謂美不美,但再現它的文字就美了”。奇怪的是,其現有著述,至少在表層,并無多少紅學蹤跡可尋。我只在《我們怎樣理解黃侃》中,見其信手所拈“取一瓢水飲”之典,和一篇《大觀園里的生老病死——讀〈紅樓夢人物醫事考〉》,算是他曾經愛紅的雪泥鴻爪。我也酷嗜《紅樓夢》和紅學,曾拜讀過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的幾乎全部重要紅學著作;后來雖然漸行漸遠,但從來沒有放棄過再回此題的夢想。去秋在安徽大學召開的清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周建渝教授、夏薇博士的紅學論文,還是我濫竽作的點評。而張暉碰巧就在現場,瞪著眼,帶著笑,不動聲色,在那里任我雌黃。與張暉相識如此之久,他向來不曾與我談過紅學哪怕一個字。此生,沒有與他共享論紅之樂,在我,又是何等憾事!

張暉面臨的壓力有隱有顯。社會環境、學術氣候的不佳等因素所帶來的心靈緊張不必深論。不能不言的,是生計問題。我入文學所的時候,待遇不抵原來單位的三分之一,而且也無福利房可想。一位權威前輩說,中國社科院待遇,在京城知識界倒數第一,真是笑話。初聞之下,我的感受,可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了。不過,要做學術,自己的抉擇,豈不聞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默察,這里的老中青三輩學人,其中多有享譽學界者,整日吃草擠奶,但言談若偶及待遇,則要么沉默,要么忙避而言他。上峰來調研座談,本是呼吁改良的佳機,而與會者多論學術,甚或彈唱頌歌,而不稍及于俗事,使來者輕松滿意而去。古代室的年輕人組織了一個討論班,每周二下午讀經,讀完《詩經》,接讀《三禮》,一讀就是七八年。大家團團圍坐,時而推敲聲韻,切磋古訓;時而一人領誦,眾人和之,金聲玉振,響徹屋頂。他們中一些人親老子幼,薪俸微薄。處此窘境,尚笳吹弦誦不輟,能不令人欽敬、心酸?多少次,我默坐一邊,恍若時光倒流,置身于西南聯大校園,佩服之余,心潮難平,悲憤和同眼淚,直往心靈深處橫流。這里有個說法,叫一家兩制:夫妻雙方,一個做學問,另一個養家糊口,方好維持。這些年,有多少能者從這里出走。但也另有一隊隊燈蛾,朝著火光,絡繹撲來。就是在這時刻,意氣風發的張暉,懷著他的學術夢,從豪華的香港,翩翩而至。這里曾經有他少年時代就仰若山斗的錢鐘書、俞平伯、鄭振鐸、何其芳,有琳瑯滿目、別處難得一見的藏書,有相對自由的學術空氣,又有大塊的讀書寫作時間。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里還有:常人難耐的——清寒,在時時煎熬侵蝕著一群有抱負而沒有給自己留退路的讀書人!早在大學畢業前夕,張暉就悟到:“學問須金錢鋪路。”因家境并不豐贍,多少個時日,他彷徨于歧路。入京,他再一次體會到了選擇魚與熊掌的兩難。由于意欲二者兼得,他只好一面讀著書卡上滿是大師簽名的珍貴古籍,一面也開始為生計而忙。他也不是沒有閃過挪動的念頭。我笑說:“你難道沒有聽人說過:板凳甘坐十年冷,到時候什么都會有,出場費可比大明星呢。你走了,日后可別后悔!”說畢,相與拊掌大笑。他終于還是挺了下來。但為生活而勞作,無疑既無益于健康,也有損于學業進展。不然,那部可期傳世的《帝國三部曲》,何至于有目缺文?整整十年,我見證了,在這世上,就在鮮花著錦的長安街左,還有一個部落,特別是其中的一群可敬可愛的年輕人,他們把青春,把生命,獻給了祖國的學術事業。他們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來,為理想而在,為理想而拼搏。而其中一位,剛剛,為理想,赍志以歿!原本數月后創新工程就要啟動,曙光在望,他卻轟然倒下!

世間難道真有所謂預兆、定分?還在綠鬢少年時,張暉情迷紅樓,大觀園里多少水做的美少女,他不愛,卻偏偏鐘情于那個心高、無運且短命的秦可卿。朱彝尊多少絕妙好詞,他略過,偏拈出“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之句,號曰自寒。他攝蹤南明,那是個什么時代?刀光劍影,血沃南國,顛沛流離,死喪枕藉!那部未完的《帝國的流亡》,他最為苦心孤詣的,是《死亡詩學:南明絕筆詩初探》一章。而此章了畢之日,卻是他塵緣已盡之時。年內喬遷,新居窗含西嶺,門對玲瓏。如此佳構,他卻顏之曰雁度廬,張霖則名之為鐵月山房。剛剛定居,想的卻是一雁南飛,欲隨之振翅回歸。古人最喜玩月,因有“千里共嬋娟”、“天涯共此時”等千古絕唱,多少清幽溫馨在里頭!而鐵、月駢聯,著一鐵字,風景頓殊。那本隨筆集,原題“鹵煮”,已夠別致,臨了卻非要換作“無聲無光”。女詩人施淑儀的集子,張暉親手整理之,張霖撰文闡述之,竟也題為《淚痕化作湘江水》。張霖來函云:“現在看來,都是讖語。”又,張霖十三歲時游玲瓏塔,這里還是荒郊,不知冥冥中何事觸動了一個少女的靈機,因有《關于塔》之作。其三云:“是那座高聳的石塔嗎?你就葬在那個地方。它的脊柱在夕陽中顯出一片金黑,你的墓碑無比輝煌。它的年齡朝朝生長,而你的面容卻永遠年輕。”張暉身材強健,走路搖搖而快捷。可他留給我的隱隱之感,卻是脆弱,尤其是其聲音到了溫和處,細語緩緩,眼神游移,有時甚至可說是無力了。聯想他嗜學如命,不分夜晝,飯食潦草,壓力山大,我曾與妻說起對他健康的擔憂。妻熟悉張暉,知他活力盈溢,因笑說:“什么話!你自己熬的夜還少!”如今再與妻舊話重溫,倍感凄切,不覺相對潸然。

3月19日上午,永訣的時刻。梅廳內蕩漾著舒伯特的《弦樂五重奏》第二樂章。我一眼就看見了小貞觀,坐在奶奶胳膊上,四處張望。我記起張伯父3月15日下午的話:“我的孫子多可憐,兩歲就沒有了爹。”驀地,淚如脫韁之馬,胡亂奔逸起來。我趨過去,摟住孩子,輕吻其嬌嫩的耳朵。他扭動著小體格,直向奶奶懷抱深處拱去。當初,得知張暉、張霖已締結連理,我就催他:“要孩子吧,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事辦完,好利落讀書。”他說:“哪敢要呀!”孩子終究還是來了,他大樂。不知過了多少時日,他輕笑著說:“孩子會晃著走了。”又不知過了多少時日,他輕笑著說:“孩子會說話了。”平淡中,彌漫著喜悅和憐愛。孩子還不到一歲時,他就為上幼兒園發愁了。我家附近一所幼兒園聲名在外,他動了心。2011年7月7日,天大熱,他拋下書,乘著拐彎抹角的公交車,專程來探路,連帶把毗鄰的附小也考察了。我陪著,看他興致勃勃,也跟著樂,巴不得他搬來,我們好作鄰居。考察畢,順訪寒舍,茶水放涼,他也不喝,只顧在我的書架上尋尋覓覓,又隨手翻閱書架外東一堆、西一團亂撂著的書,感嘆:“書真多呀!”我說:“房子太小,人都要被這些書擠出門了。書到用時方恨多,有時說聲用,找不到,還得到圖書館借。”他笑說,他的藏書也不少,類別豐富,邀我有暇前去一賞。如今,他去了,書冊仍在,書案空余。此后能用得著那滿室縹緗的,除了張霖,就是長大后的貞觀了。我撫摸著奶奶懷中的貞觀,默禱:張暉有子!

出了梅廳,天色沉沉,雪舞春風。大而薄的雪花,一片又一片,到地面,就沒了蹤影;從上午到下午,寂寂飄墜。翌晨,站在十三樓書房,推窗西望,一派陽春白雪:遠方山舞銀蛇,近處樓馳蠟象。白茫茫之上,躍動的,是新春太陽的光芒。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久久久|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成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区|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中文字幕1区2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va|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区免费|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精品福利网|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999国产精品|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另类色|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澳门av无码|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免费|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五月天久久综合| 欧美激情综合| 久草中文网|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色天天综合|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亚洲最大综合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9热|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欧美色综合网站| 91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欧美综合激情|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无码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