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重金屬污染與生態修復問題研究

2013-01-01 00:00:00課題組
鄱陽湖學刊 2013年3期

[摘 要]目前,重金屬污染被國際上公認為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在我國,自20世紀晚期以來,不少地方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首先對重金屬污染進行界定,并分析了重金屬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接著,對我國重金屬污染的現狀進行描述,考察其來源并分析其類型;最后,則以江西省新余市為例,對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態修復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給其他受重金屬污染的地區提供借鑒。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X71/7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3)03-0005-11

一、重金屬污染及其危害

目前,對于什么是重金屬尚無嚴格的、被大家一致認可的定義。化學上一般根據金屬的密度把金屬分成重金屬和輕金屬。所謂重金屬,是指相對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屬。①在金屬元素中,原子序數從23(V)至92(U)的天然金屬元素共有60種,除其中的6種外,其余54種的相對密度都大于4.5g/cm3,因此,從相對密度的意義上講,這54種金屬都應該屬于重金屬。但是,在進行元素分類時,由于其中有的元素屬于稀土金屬,有的元素則被劃歸為難熔金屬,所以,最終在工業上真正劃入重金屬的共有10種金屬元素,即:銅(Cu)、鉛(Pb)、鋅(Zn)、錫(Sn)、鎳(Ni)、鈷(Co)、銻(Sb)、汞(Hg)、鎘(Cd)和鉍(Bi)。在環境污染方面,我們所說的重金屬,主要是指生物毒性顯著的汞(Hg)、鎘(Cd)、鉛(Pb)、鉻(Cr)、鋅(Zn)、銅(Cu)、鈷(Co)、鎳(Ni)、錫(Sn)、釩(V)、鈹(Be)、鋁(Al)以及類金屬砷(As)等等。

在受污染的環境中,無論是在空氣、泥土甚至飲用水中,都可能含有重金屬,如引起衰老的自由基、對肌膚有傷害的微粒、空氣中的塵埃、汽車尾氣等,有些護膚品如潤膚乳也可能重金屬超標,甚至一些大米、小麥或水產品中也存在重金屬過量的問題。這些重金屬在化學上各有各的特性,在工業上各有各的用處,但它們都具有一個共性:當它們被吸入人體,并在人體中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慢性中毒。比如,汞被食入人體后,會直接沉入肝臟并對它造成傷害,而且汞對大腦視力神經的破壞也極大;含有微量汞的飲用水,長期食用會引起蓄積性中毒,如果每升水中汞的含量達到0.01毫克的話,則會引起強烈中毒。鎘進入人體后會導致高血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并會破壞骨鈣、引起腎功能失調。鉛一旦進入人體就很難排除,會直接傷害人的腦細胞,特別是胎兒的神經板,從而造成先天大腦溝回淺,智力低下;對老年人則會造成癡呆、腦死亡等。總之,這些重金屬中的任何一種進入人體并達到一定指標后,都能引起人的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神經錯亂、關節疼痛,并引發結石、癌癥、烏腳病、白血病等多種疾病,從而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危害。其中,一些重金屬(如汞、鉛、砷等)只要在人體內蓄積就會產生潛在的毒性,而另一些則通過氧、硫化物或氯化物形成化合物而具有毒性。

由于重金屬污染的特殊性,其危害的嚴重性,以及重金屬污染的難以排除和修復,所以,目前重金屬污染被國際上公認為是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在界定重金屬污染時,我們必須明白:雖然銅、鋅等重金屬元素是植物生長和代謝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當它們進入環境中的量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則具有相當的毒性,就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污染、危害和破壞。此外,還應該知道的是:重金屬污染并不只是近代才發生的現象,對距今7000年前格陵蘭冰中銅濃度的檢測表明,大約自2500年前開始水,(冰)中銅含量已超過自然水平,這種北半球早期的重金屬污染是由于古羅馬和中世紀原始的高污染煉銅技術所致,特別是在歐洲和中國,伴隨著其“青銅時代”文明而來的則是難以避免的重金屬污染。②但是,古代的重金屬污染畢竟范圍有限、程度不深,其危害性也并不明顯,真正對人類造成重大危害的重金屬污染還是發生在工業革命之后,尤其是自20世紀后期以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步步深入,重金屬污染才真正成為一個危害人類、困擾人類的嚴重問題。在我國,自20世紀晚期以來,不少地方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本文試圖在對我國重金屬污染現狀進行描述的基礎上,以江西省新余市的有關做法為例,對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態修復問題略陳管見,以期給其他受重金屬污染的地區提供借鑒。

二、我國重金屬污染的現狀

要明白某一地區之所以會造成重金屬污染,知道其污染源是問題的關鍵。所以,要考察某一地區重金屬污染的現狀,我們首先必須考察其來源。

(一)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重金屬的來源非常廣泛,傳統上可以分為工業來源和農業來源。①其中,工業生產中的重金屬污染,隨著人們對金屬礦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大而逐步加深;而重金屬礦山的開采及其產品的利用是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也是全球重金屬污染的源頭所在。在采礦、選礦、冶煉、鍛造、加工、運輸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污染,這是國內國外都遭遇過的一個殘酷現實。排放的廢水、廢渣等直接進入水體及土壤中,廢氣中的重金屬經沉降作用也進入土壤等環境中,從而使得環境中重金屬濃度嚴重超標。如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1966年,湘江水體中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20世紀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廢棄尾礦也是重金屬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礦區堆放的尾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源。尾礦中的重金屬含量通常很高,在遷移轉化過程中往往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由于重金屬的難以分解性,重金屬被排入環境后具有永久性,且具有明顯的累積效應,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以云南鉛鋅礦為例,云南擁有國內儲量最大的蘭坪鉛鋅礦和國內品位最富的會澤鉛鋅礦,②它的開采量日益增大,而產生的環境問題也隨之日益增多。由于云南鉛鋅礦山布局分散、規模偏小、工藝技術落后、裝備水平低,③并且有相當一部分鄉鎮和個體私營企業沒有專門的尾礦壩,尾礦、廢水隨意排放了,加之由于當地開發無序,濫采濫挖,環保投入不足,導致礦山特別是鉛鋅礦山老化,品位下降,開采難度增大,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并使得生態環境的修復、改造和維護難以進行。④

在農業生產中,污水灌溉、農藥、劣質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重金屬重要污染的重要來源。以磷肥為例,生產磷肥的磷礦石成分復雜,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如鋅、鉻、鎳、銅、鎘、鉛等,對其不合理使用,則劣質化肥中的重金屬雜質會直接導致土壤的被污染。⑤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有別于以往的為城市所特有的污染來源亦隨之產生,城市正在日益變成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污染過程主要包括污水處理中產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滲濾液的泄漏、含鉛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車交通等。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土壤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城市垃圾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飛灰及堆放填埋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中的重金屬量通常也會嚴重超標。含鉛汽油的燃燒是城市鉛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汽車輪胎添加劑中使用的鋅也導致城市土壤的鋅污染。研究發現,交通密集公路帶土壤中鉛、銅、鋅、鎳、錳、鈷的含量均顯著高于交通非密集區域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交通主干道兩側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顯著高于公園土壤,這表明交通運輸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污染是相當嚴重的。①

(二)我國重金屬污染的總體狀況

我國是一個重金屬開發歷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商代,我國就已經很好地掌握了煉銅技術,并憑此進入到文明化程度很高的“青銅時代”。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則很好地掌握了煉鐵技術。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重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更是得以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我國重金屬產量和對礦產品需求量快速增長。目前,為了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量,我國還在建立190萬t新鉛產能以及290萬t鋅產能。由此可見,重金屬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就像一把雙刃劍,重金屬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種種環境污染問題:一方面,重金屬資源的開發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大量重金屬資源的不良開發活動勢必會造成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尤其是鄉鎮、個體礦山的開發,由于其各方面的技術、設備簡陋,環保意識缺乏等原因,對土壤、水源的破壞和污染均非常嚴重。②

據統計,目前全國不同程度遭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接近2000萬hm2,約占耕地面積的l/5,③且絕大部分未得到合理治理。據農業部環境監測系統近年的調查,我國24個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區、工礦等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的320個重點污染區中,污染超標的大田農作物種植面積為60萬hm2,占監測調查總面積的20%;其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農產品產量與面積約占污染物超標農產品總量與總面積的80%以上,鉛、鎘、汞、銅及其復合污染尤為明顯。④如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導致0.23×103km2農田受到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污染農田27.0km2,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積占郊區耕地面積的46%;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北京某污灌區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大約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問題。⑤又據我國農業部所作的全國污水灌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污水灌區面積約140萬hm2,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水灌區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嚴重污染的占8.4%,并且以汞和鎘的污染面積最大。⑥此外,據統計,我國約有3萬多公頃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萬多公頃土地受鎘的污染,每年僅生產鎘米就達5萬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損失的糧食約1200萬t,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糧食生產和食物安全。江西大余縣污灌引起的Cd污染面積達5500萬hm2,青島市2.7-9%的農田土壤分別受到Cr、Hg、Cd、As、Pb、Cu、Zn等7種重金屬的輕污染,沈陽張士污灌區多年使用沈陽市重工業部門排放的污水灌溉,有2533hm2土地遭受鎘的污染,其中嚴重污染占13%,污水灌區人尿中鎘的含量增高,癌癥、風濕性關節炎、腎炎等平均患病率均高于清水灌區。⑦

(三)重金屬污染的主要類型

與世界上其他許多被重金屬污染的國家和地區一樣,我國的重金屬污染也是主要存在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兩種類型。

1.水體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污染已成為水環境面臨的重要污染問題之一,著名的“公害病”——水俁病和骨痛病就分別是由重金屬汞和鎘污染引起的。重金屬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難降解性等特點。一般而言,通過自然途徑進入水體中的重金屬一般不會對水體造成污染,但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屬的污染物在進入水體之后,卻既可以直接通過飲用水或生活用水作用于人體,也可以為水生動植物富集吸收而進入食物鏈,從而危害人畜安全。試驗證明,鎘質量濃度為1.0mg/L的溶液24h可使柵藻中毒,表現為細胞質萎縮以及葉綠體的被破壞。重金屬對水生動物也有很強的毒害作用,短暫地暴露在高濃度的重金屬溶液中的魚類會產生應激反應,使魚體的免疫能力降低。據研究,重金屬銅、鋅、錳的積累對魚類的性別、體長都存在一定的影響。①

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礦山開采、金屬冶煉等所產生的污染物通過不同方式進入水中,是造成水體重金屬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各大江河湖庫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其底質的污染率高達80.1%,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到水體的質量。②據調查,2003年,黃河、淮河、花江、遼河等十大流域的流片,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受重金屬污染,且都超標;2004年,太湖底泥中總銅、鉻、鉛均處于輕度污染水平;黃浦江干流表面沉淀物中鎘背景值是正常值的2倍,鉛則是背景值的1倍,而汞的含量也有明顯的增加;蘇州河中的鉛全部超標,鎘超標75%,汞則超標62.5%。總之,現在我國城市河流中的鉛總量均超過了標準值,全國近岸河域海水中鉛、汞、鎘、銅等重金屬也存在嚴重超標現象。③

2.土壤重金屬污染

土壤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生產、生活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獲取食物和其他再生資源的物質基礎。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逐年增加,工業、城市污染逐漸加劇,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并已成為一個危害全球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④

所謂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使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累計量明顯高于土壤環境背景值,致使土壤環境質量下降和生態惡化的現象。其中,尤其受人們關注的是毒害性較大的汞、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⑤重金屬元素是一種潛在的污染物,很難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它一旦污染土壤,便具有累積性、隱蔽性、長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⑥治理起來將非常困難。因此,對重金屬污染過的土壤進行改良和生態修復,已成為土壤學和環境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介于無機與有機成分之間的土壤的質量惡化,必然會導致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如土壤中的有害金屬會通過雨水的沖刷、攜帶和下滲向水體中遷移或流失;附著在土壤顆粒表面的重金屬容易在風力作用下進入大氣;另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質會影響到土壤表面的植物、土壤動物、微生物。總之,土壤中的有害金屬最終會通過植物富集經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還可能會通過飲用水或大氣浮塵來危害人體健康。如廣西某鉛鋅礦區的開發引發土壤的鎘污染,當地居民有很多人出現腰背酸痛、尿鎘增高等癥狀。①另據美國學者統計表明,城市兒童血鉛與城市土壤鉛含量呈顯著的指數關系。②另外,土壤重金屬污染會抑制植物生長,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如鎘與巰基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結合引起氨基酸蛋白質的失活,甚至導致植物的死亡;③鎘通過形成過量的氧自由基,影響植物體內抗氧化酶活性,破壞細胞膜系統、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抑制水稻葉綠素合成和植株生長。④土壤重金屬污染,給國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報道,中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t,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也多達1200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達到200億元,這對于耕地資源有限、人口總量不斷增加的中國來說,糧食的數量安全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由于重金屬的污染,其質量安全也無法保障,許多地方的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鎘、鉻、砷等重金屬含量超標或接近臨界值,如江西省某縣的耕地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形成670hm2的“鎘米”區,從而引發比較嚴重的生態安全問題。⑤除耕地之外,我國不少的工礦區和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壤(或土地)重金屬污染問題。⑥

不僅我國如此,土壤重金屬污染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全球性難題。比如,日本就是世界上土壤污染發現最早,也是污染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土壤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據統計,全世界平均每年向土壤系統排放的汞約為1萬t、錳約為1500萬t、鉛約為500萬t、鎳約為100萬t、銅約為340萬t。⑦

三、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及其生態修復:以江西省新余市為例

重金屬污染不僅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對這種污染的生態修復是十分困難的。如今,重金屬污染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鑒于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目前世界各國的實際部門和專家學者均非常關注重金屬污染問題。在中國,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以及對被污染環境的生態修復,亦被提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議程。當然,由于重金屬污染的特殊性及其生態修復的艱巨性,目前國際上都還沒有找到一種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生態難題的可行方法。就此而言,江西省新余市在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及其對被污染環境的生態修復方面的一系列探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介紹新余市在這方面的一些好經驗,以期給全國乃至全球遭受同樣污染地區的實際部門提供借鑒,并給關注這一問題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鮮活的案例,以引發更深的思考。

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新余市是江西省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后,新余市就較大規模興起了煤礦、鐵礦、金礦、鉛鋅礦開采,以及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這些產業在推動新余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村和城市部分區域水質、空氣和土壤污染,重金屬含量超標,危及生態環境,危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生命健康。這些重金屬污染問題怎么辦?是歸入歷史舊賬不聞不問,還是加大投入,采取新的手段抓緊治理?而治理需要大量財力,作為欠發達地區,錢從哪里來?所有這些問題,都成為新余市在科學發展進程中繞不過的坎。

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但江西一直在努力探索。自2009年12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江西堅持用生態的辦法治理污染,用生態的手段包裝產業,用生態的模式發展經濟,取得顯著成績,現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進位趕超,有的在全國或中部處于領先位置,森林覆蓋率達到63.1%,位于全國前列。①而要推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首要的是解決好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2011年初,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視。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將以目前受重金屬污染最為嚴重的內蒙、江蘇、浙江、江西等14個省區市為試點,全面啟動砷、鉛、鉻、汞等重點污染物的源頭減量和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尤其提出對責任主體歷史遺留場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復的投入力度。為此,省領導多次走訪調研,并強調:治理重金屬污染是廣大群眾多年期盼解決的一個重大難題,解決好這一難題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搞好環境保護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直接關系老百姓的生活生產乃至健康和生命,關系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大局;要堅持探索多途徑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地的辦法,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有利于產業發展、污染治理的良好環境;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是一項造福百姓、惠及子孫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面對巨大的環境治理壓力,近年來新余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走綠色崛起之路。他們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先,以保護子孫后代為重,敢于面對和擔當,把治理失去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重金屬污染,作為民生工程的頭件大事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來抓,下大決心,綜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著力推進環境綜合再造,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其具體舉措如下:

第一,政府高位推動,建立專項治理聯動機制。2012年,新余市專門成立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重點污染區域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由各縣區人民政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各牽頭單位作為各項具體工作任務的責任單位,做到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通力協作。

第二,出臺多項相關政策,加強環保機構建設,加大對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管力度。近年來,新余市先后出臺了《新余市關于加快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新余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新余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2011年年度實施方案》、《新余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2012年年度實施方案》以及《新余市農村重點污染區域專項治理實施方案》等文件。此外,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編輯一期專報,及時通報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情況。為了防治重金屬污染,新余市嚴格環境執法,從嚴規范企業行為。

第三,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鼓勵企業進行工藝改造和技術革新,對新上的項目進行嚴格的環保審批,從源頭上杜絕了新污染源的出現。2012年,《新余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實施方案》正式獲得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8個城市中首個獲批復的示范城市。《實施方案》著重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甄選了279個節能減排示范項目,預計總投資296.48億元。這些示范項目的實施,將有力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進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增強新余市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①

近年來,新余市通過支持和鼓勵企業技術革新、發展循環型經濟,累計實施技術改造項目300余個,投入技術改造資金數百億元,這些技改項目的實施,不僅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而且調整和優化了產品結構,全面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作為耗能大戶的新鋼公司,近年來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先后淘汰一批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施。三期技改總投資150億元人民幣,其中12%的資金約18億元用于節能環保技術和設施的建設使用。通過技改,新鋼實現用電不增加,勞動力不增加,用水不增加,沒有廢渣(全部用來生產微粉水泥)。此外,新鋼還轉變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工藝生產方式,使噸鋼COD排放量下降77.72%,噸鋼SO2排放量下降42.64%,噸鋼氰化物、煙(粉)塵、揮發酚的排放量的下降比率均在90%以上。②新鋼節能減排的示范效應,讓新余市在節能減排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第四,大力開展水資源綜合治理,出臺保護水質的有關文件,加大對仙女湖、孔目江、袁河和全市山塘水庫等水環境治理,開展普查,依法果斷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確保了飲用水安全。

新余市內居民飲用水主要來源于兩個水源地:仙女湖和孔目江,其中孔目江水源地每年供水量遠超仙女湖水源地。由于養殖飼料中會不可避免地含有部分污染水源的重金屬物質如砷等,為保障居民飲用水的潔凈安全,2012年新余市對袁河沿岸12家沒有辦理環保審批的養豬場和現有工礦企業中廢水未能達標排放的企業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在仙女湖、孔目江兩個飲用水源地共建污水處理設施71套;投入1320萬元全面拆除仙女湖區約2.5萬個網箱;孔目江流域內的小一、二型水庫及山塘實行“人放天養”,確保沿河兩岸一公里范圍內無涉重污染企業污染水質。據報道,2008年以來,新余依法關停仙女湖、孔目江、袁河兩岸污染企業247家,其中工礦企業188家;2011年,又與33家污染企業簽訂了3年內自愿關閉的合同,同時先后投入4.7億元,建成5個污水處理廠,并在重點企業大力開展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24個治理項目的專項整治,徹底截斷污染源。③

第五,在廢棄礦區和受重金屬污染土地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使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得到逐步修復。

國內外對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修復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從目前試驗效果來看,主要有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以及生物修復這三種途徑。其中,利用生物消減、凈化土壤中的重金屬或降低重金屬毒性的生物修復途徑是目前較為安全、無副作用但周期較長的綠色修復方法。它可以利用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提取、揮發、穩定重金屬含量,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降低到背景值以下,這些修復好的土地依然還可以種植糧食等農作物且達到安全食用標準。應該承認,這種做法是具有科學性和技術含量的。1983年,英國科學家Chaney就提出了利用超富集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思想,即植物修復技術。Shefield大學Baker博士在英國首次利用遏藍菜屬植物(Thlaspica rulescens)修復了長期施用污泥導致重金屬污染的土地,證實了這一技術的可行性;同時,他還提出連續種植超富集植物可實現金屬生物回收的實際可能性。試驗表明:十字花科遏藍菜屬植物、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aes)、黑麥(Leleium perrious)、向日葵、白菜、豆科植物、樺樹、柳樹、楊樹等,具有很大的吸取鋅、鎘、鉛、鎳、砷、鉻、汞、硒和銅等重金屬的潛力;其中,有些植物還可以有效地防控土壤侵蝕和滑坡,并降低土壤的鹽度。目前,英國已開發出多種耐重金屬污染的草本植物用于對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的治理,并己將這些開發出來的草本植物推向商業化進程,還建立了超富集植物材料庫。我國的相關科研單位也對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修復問題開展了長期的、富有針對性的研究,取得較好的成果。

在對全市環境污染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新余市最終確定以扶持苗木種植業來治理重金屬污染。在這方面,新余市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如與中國科學院亞林中心合作,對孔目江生態經濟區200畝受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區域進行了樹種修復實驗,實驗表明:木荷、樟樹和丹桂對錳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較高的重金屬吸收能力,是較好的礦區綠化和修復兼用樹種。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該市選育了一些適合當地氣候、土地條件和環境要求,適用于觀賞、建材、工業原料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的樹種和花草在全市推廣,用于吸收、轉化、降解污染物,移除土壤重金屬,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同時,花大力氣發展苗木產業,引進江蘇陽光、新余景笙等10多家境內外林木種苗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大型苗木企業已發展到28家,其中苗木種植大戶就有126家,集中連片開發的苗木基地則有13個。僅2011~2012年冬春之際,就新增苗木花卉基地2.42萬畝(其中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上新種花卉苗木2.3萬畝),全市花卉苗木總面積達到5.63萬畝(其中受重金屬污染土地種植3.6萬畝)。預計到2015年,全市22萬畝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和5600畝廢棄荒地、廢棄礦區,可以基本實現苗木全覆蓋。①

據了解,新余市在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荒山、礦山廢棄地上種植花卉苗木,未改變土地的使用用途,未改變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未改變家庭聯產承包的組織形式,是一種在政策層面、操作層面的創新之舉。通過發展苗木產業,既為企業找到發展機會,又為社會找到治理路徑,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了多方共贏,意義深遠。

第六,對少數受重金屬污染嚴重、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村莊進行整體搬遷,并穩步推進后續民生保障工作,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保障了群眾的身體健康。

為了改善受污染地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新余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對污染區內的自然村實施整體搬遷,讓他們住上新居,享受藍天碧水。2012年,被市順利完成渝水區袁河辦事處趙家村、西邱村,分宜縣分宜鎮鳳鳴村和高新區簡家村4個村莊510戶共1206人的搬遷工作。2013年,新余市擬搬遷634戶共1845人。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理,新余市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仙女湖和孔目江兩個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水質由2007年的三類提高到二類,城市飲用水質達標率達100%,新余先后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四、幾點啟示:在推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中實現綠色崛起

新余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探索重金屬污染的生態修復新路,切實保護和建設好一方青山綠水,使污染地區人民群眾的生存條件逐步改善,生命健康免遭威脅。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是對人民、對歷史、對子孫后代的主動負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總結新余市探索重金屬污染生態修復的做法和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廣辟渠道,破解資金難題

雖然新余市財政狀況較好,但沒有簡單地依賴于財政、企業,而是廣辟渠道、靈活運作,更多地向政策要錢、向市場要錢、向創新融資方式要錢。據孔目江區反映,他們的村民搬遷安置前期資金由政府墊付,然后將原村莊集體土地面向市場招商,引導企業參與治理,政府通過用土地運作收益補貼前期的資金投入,不僅不虧錢,還能略有盈余。新余市治理重金屬污染的實踐表明,環境不僅是資源,更是可以善加利用的社會資本。只要科學規劃,精心經營,即使是劣質的環境資本也可以實現更大的價值,進而實現生態與經濟融合,在綠水青山間收獲“金山銀山”。

第二,找到治理污染和發展經濟之間的結合點,破解路徑難題

例如,新余市在重金屬污染土地上種植苗木,就收到了“一石四鳥”的效果:一是污染土壤開始得到修復;二是土地用途沒有變,今后可以恢復糧食生產;三是促進了種植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四是找到了被關停企業的替代產業。此外,新余市采取土地出租、返租倒包、土地入股、公司+農戶、公司帶基地等多種形式,形成共同利益體,為治污工作團結了更多的力量。也正是因為找到了科學合理的路徑,江西在重金屬污染生態修復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第三,堅持“治”和“理”相結合,破解權益保障難題

在治理污染過程中常常涉及多方利益體,要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就要堅持“治”和“理”相結合。新余積極為關停企業找出路,凡是手續合法,就幫助他們聯系落戶新址,同時給予合理補償,并為關停企業員工找出路,將其推薦給工業園區優先聘用。新余市還規定,對在重金屬污染耕地上建設綠化苗木基地的,每畝一次性補助150元;對規劃區范圍內新建苗木花卉基地達到50畝以上的,除享受國家和江西省有關扶持政策外,實行市、縣(區)連補三年的政策。同時,在村莊整體搬遷過程中,新余市穩步推進后續民生保障工作,市政府按照每戶村民免費安置2套房子的政策實行搬遷,并給予其失地農民待遇和社會保障,群眾滿意,沒有引發社會矛盾。關于搬遷居民遠離耕地后的生活出路問題,新余市政府也在積極為搬遷村民尋找出路,千方百計地做好搬遷居民的民生保障工作。如搬遷后的分宜鎮池塘村委鳳鳴新村村民,由于位處江鋰科技公司附近,政府正考慮讓其村民承接該公司的職工食堂、職工子女幼兒園教育等后勤服務產業。

當然,在治理重金屬污染方面,我們還得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切不可把新余市的經驗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比如,我們得考慮具體被污染地區的水文和土壤情況,還得考慮污染環境的具體是哪一種重金屬。我們認為,關于如何進一步做好我國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已經被國內外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充分結合具體被污染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行之有效的防治和修復工作。最后,我們再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供相關實際部門或從事重金屬污染治理者參考和借鑒:

1.從污染源頭抓起。在土地規劃時,就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經營范圍和污染、再度污染的可能性。在招商引資時,要嚴格限定污染企業對未開發土地的利用范圍,對預計污染嚴重的企業采取一票否決制,堅決不予批準其建立廠礦。

2.相關科研部門應做好詳細的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和水源的數據收集工作,建立詳細的數據庫,及時上報被污染土壤、水源及其生態修復的相關數據,以供政府部門隨時調整防治政策。

3.及時跟蹤國際上最新的有關重金屬污染問題的研究動態,對于一些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應及時引進或采納,以便發現行之有效的治理具體重金屬污染的方法。

4.發展苗木種植業時,應有針對性地選擇種植對該地區重金屬污染土壤吸附力較強的苗木品種,在優先保障其生態修復功能的同時,兼顧其經濟效益。同時,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盡快把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轉化為可再開發土地。

5.在處理受重金屬污染地區群眾搬遷問題時,除了政府出資建造搬遷房屋并提供相關搬遷費用外,也應和相關企業簽訂協議,讓造成污染的企業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于其他在污染治理或生態修復中產生的費用,也可簽署相應的出資協議。為了避免當污染企業關停或宣布破產時政府就得完全買單的尷尬局面,可預收企業部分治污經費。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重金屬污染的生態修復工作還很艱巨。只有始終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崛起之路,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保護和治理;只有把加強生態環境整治,尤其是重金屬污染治理作為民生工程的一件大事來抓,切實保護好一草一木,才能讓人民都能享受到一流的空氣、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生態、一流的人居環境,才能讓贛鄱大地的青山綠水永存,從而造福子孫后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影院久久| a级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就去色综合|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青青国产视频|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啪啪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免费在线一区|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欧美日韩v|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91高跟丝袜|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97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h视频在线|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成人在线网|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伊人成人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1级黄色毛片|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欧美一区精品| 精品三级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四虎亚洲精品|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日韩资源站|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黄|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不卡|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性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95在线 |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