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產業集群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載體,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歷經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和精心打造,已經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集群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一、廈門市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現狀
(一)廈門市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廈門作為沿海經濟特區城市,在30多年間經濟迅速發展,迄今已形成了省內支柱型地位的產業和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態勢。近年來,廈門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現已形成廈門島內以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島外依托各工業集中區、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產業發展格局。
2009年廈門工業產業聚集度進一步提高,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31家,占全市企業數55.9%;累計共完成工業總產值2049.5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3.6% ,已培育的l3條百億產值產業鏈,2009年共完成產值1786.14億元,其中,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汽車、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4條產業鏈已超百億元。①
(二)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集群概況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下文簡稱“火炬高新區”)從一開始就重視產業集群培育,把發展重點放在電子信息、光電、電力電器等支柱產業和軟件、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等特色產業上,優先選擇符合高層次要求且在產業鏈形成中具有一定分量、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尤其是需要產業配套的項目,形成產業集群。開發區內聚集了2600多家有強大科技創新動力的現代企業,形成了電子信息、光電、電力電器等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三大產業集群,三大產業集群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5%以上,成為拉動廈門產業經濟的強大引擎。2011年,火炬高新區完成生產總值35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69億元。1992年至2011年,火炬高新區工業總產值從1.46億元增加到1569億元,增長1074倍,占廈門市工業產值37.17%。②
1.廈門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廈門市電子信息企業呈現出大型化趨勢,共有2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百強,5家企業進入全國“三資”百強,4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元器件百強。③如今,廈門火炬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了以依托戴爾計算機整機產品為龍頭,向基礎元器件、配套件、外部設備、IT服務等方向逐步延伸產業鏈;以廈華、松下等知名品牌企業帶動數字視聽產品產業鏈的發展,實現規模經濟;以聯想手機等整機生產為基點,電子原材料、手機游戲等上下游配套產業的多條鏈條。其中汽車音響、收錄音機、薄膜電容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2.廈門光電產業集群
光電產業作為火炬高新區的支柱產業,聚集了100多家光電企業,百億企業3家,被列入科技部國家級產業集群試點單位,成為全國唯一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產值從2005年的65.58億元躍升至2010年的651.60億元。④短短5年,火炬高新區光電產業高速發展,產業鏈迅速完善,產業集群日益壯大,成為帶動全市經濟增長的強增長極。預計到“十二五”末期,火炬光電產業將形成8家銷售收入過百億的龍頭企業,15家銷售收入過10億的骨干企業。光電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成為海西最大的產業集群之一。
3.廈門電力電氣產業集群
作為國家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廈門電力電器特色產業基地的核心區就在廈門火炬高新區。1992年,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電氣工程公司ABB集團來到這里,成立廈門ABB開關有限公司,火炬高新區電力電器產業由此撒下第一粒種子。就像一塊磁體,其工業吸附性產生了極強的聚能效應,一批輸配電行業配套企業來到高新區安營扎寨,全球電力電器產業巨頭在這里聚集。如今,火炬高新區已成為國內檔次最高、門類最為齊全的電力開關制造基地,從元件、成套設備制造到專業化工藝加工,形成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行業本地配套率達到60%。
(三)廈門市火炬高新區企業孵化現狀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的服務機構。孵化器通過為起步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場地和基礎設施等一系列服務支持,降低創業者的創業風險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幫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
廈門市科技孵化器現已形成投資多元、形式多樣、專業性強,適應各類創新創業需要的孵化器集群,孵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廈門市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靈活運作機制,支持各種形式的孵化器發展,如今全市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12個,正在不斷借鑒吸收國內外發展經驗,提升孵化器服務能力。
二、廈門市火炬高新區產業集群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集群呈現出脆弱性,未構成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政府主要依靠土地經營和各種政策優惠措施,紛紛圈地招商,把“筑巢引鳳”作為其發展產業集群或建設工業園區的主要職能。這些在空間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業并未顯現出強烈的植根性,一旦其他區有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就可能造成企業的外流。在多數企業起點低、規模偏小以及廣泛存在低水平重復和過度競爭的情況下,高新區內企業間聯系不多,因此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網絡尚未形成,合作機制中的各方之間的互動模式尚未建立。大量高度相似的小型企業在同一個集群中的存在,不僅影響有潛力的大企業成長,而且削弱了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空間,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從而危及集群的自我發展和集群競爭力的提升。
(二)園區內各種服務機構與企業尚未實現有效對接
中介服務組織是保證市場經濟順利運轉的潤滑劑,是產業集群正常運轉的支持系統。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服務體系是以專業化服務為特征的一應俱全的“大服務”,它包括風險投資業、金融業、律師、會計師、獵頭公司、投資咨詢公司,以及其它專業化的服務體系。在硅谷每5個工程師就有1名會計師或律師;美國約有6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其中一半集中在硅谷,其年風險投資額占美國年風險投資總額的比例超過25%。而廈門火炬高新區從園區中介機構得到的大部分是基礎性服務,如場地支持和咨詢服務等,較少涉及到投融資、法律、會計等專業性服務。
(三)孵化器的孵化能力還不高,重引進輕孵化
由于缺乏對孵化器的全面認識,有的孵化器的管理機構片面理解孵化器各項服務的含義,將面向在孵企業的各項服務停留在工商注冊代理、物業管理等淺層次的層面,未能建立起功能強、效果好的工作手段,致使孵化器成為比一般工業園僅僅多一些淺層次服務的另一類工業園。由于在孵企業的數量是孵化器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孵化器容易以傳統招商引資的思路來辦孵化器,重引進、輕孵化,孵化器物業化、工業園區化,管理機關化,導致孵化能力低,運作低效,甚至引發新的尋租行為。
(四)缺少能促進區內高新技術產業成長的區域經濟文化
硅谷的成功大大受益于它那鼓勵冒險也接受失敗、專業忠誠而非企業忠誠以及講求合作和重視非正式交流等的硅谷文化。區域經濟文化包括創業精神、流動偏好、信用觀念、合作意識、開放思維等方面,而區域創新文化是區域經濟文化的核心內涵。區域經濟文化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機制,主要是通過價值觀念導向與選擇而進行的資源優化配置。然而火炬高新區,無論是鼓勵冒險的企業家精神還是重視合作的社團文化都相當匱乏。
三、關于發揮廈門火炬高新區產業集群效應的建議
(一)優化集群產業鏈結構,打造集群品牌優勢
加強產業集群內部的專業分工,形成彈性生產體系,進一步發揮集群內部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形成集群競爭力?;鹁娓咝聟^的產業發展要重視相關產業的網絡體系的建立,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緊密結合,專業分工與協作完善的網絡體系。針對現有高新區產業配套能力弱的現狀,可以以大中型科技企業為龍頭,通過產業環節的分解衍生出一批具有分工協作關系的關聯企業。這種企業分解為契機的模式既可以大量增加新增企業數,又可以增強企業的根植性和競爭力。企業之間通過分工與協作可以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與信息共享,打造集群網絡品牌優勢,真正實現集群網絡效應的提升。
(二)健全集群社會化服務機構,深化中介機構與企業的對接
高科技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各種服務機構,這就要求在集群企業內加強技術卵化、信息咨詢及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中介服務體系。各種服務機構要積極深入園區和企業提供優質、誠信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勇于開拓、加快發展,優化產業集群的內部環境,包括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簡化手續、改革管理制度、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園區內還可以建設研發公共平臺,堅持公益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理念,整合區內的科技文獻、科技數據、試驗基地、檢測服務、技術轉移、企業孵化等科技資源,促使科技信息流動有序化和服務專業化。
(三)著力發展專業孵化器
較之綜合性孵化器,專業孵化器體現了更強的人才、技術、管理、市場等資源的整合能力和整合效率,孵化成功率高,投入產出比高,具有創業成本降低、創業效率提高、容易形成規模效應、信息傳遞加快、容易獲得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創業成功率較高等諸多優點?,F有的孵化器要實現專業化,要認真研究擁有的優勢和條件,研究項目和企業來源的特點,研究所能提供、配置和整合的資源條件,并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和調配,在做好綜合性孵化器服務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專業孵化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促進高新產業集群發展的區域文化
硅谷成功的經驗表明,一個成功的高新區產業集群需要有一種與科技企業發特征相容的區域文化來支撐,建設一種鼓勵“創新、創業、創富”的區域創新文化有助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這種區域創新文化在思維模式上倡導開放、共贏、合作;在行為規則上推崇執著、信用、敬業;在制度體系上保護產權、知識、利益;在精神氛圍上鼓勵嘗試,寬容失敗。要大力鼓勵這些文化在火炬高新區中植根和生長,首先要推動園區內企業建立聯系以促進學習和交流,增強企業之間的信任與承諾。其次要在企業內部創造良好的創新
文化氛圍,滿足高科技人才追求社會承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通過形成這樣一種區域創新文化生態體系來影響行為主體的創新發展能力,大力宣揚敢冒風險、富于進取的企業家精神,進而促進集群產業創新競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伍長南. 福建產業集群發展研究[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戴雙興. 福建省高新技術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策略[J]. 高科技與產業化, 2004(04).
[3]匡致遠 陳杰. 高新區內產業聚群的發展策略[J]. 經濟管理, 2001(7):72-74.
[4]宋建學、李靜、李雪梅.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孵化器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 技術經濟, 2005(2).[HJ1.7mm]
[5]廈門市高新技術發展協會. 廈門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情況及對策建議[EB/OL].[2010-9-1]. http://www.chinatorch.gov.cn/dxal/LocalNews/201009/14172.html.
[6]張志文.[專業文獻]區域創新文化促進高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機理研究 [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