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變得日益嚴重,環境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社會對低碳經濟的重視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越來越高。本文對目前我國低碳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了企業財務管理中加強低碳會計理論與實證的辦法,同時實現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
關鍵詞: 低碳會計;企業財務管理
人們的生活環境在現代工業的發展過程中日益惡化?,F在人們都開始關注維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綠色環保的低碳經濟。將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作為全新的經濟模式,清潔能源結構問題以及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其實質,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是其核心。在低碳經濟中應該提高低碳會計的應用水平,并將其應用在企業財務管理中。
一、低碳會計的定義
能源環境法律和法規是低碳會計的依據,低碳會計是一門新興的科學,通過貨幣、實物單位進行計量或者通過文字進行表達的形式,承擔企業應該履行的低碳責任,確認并計量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對企業自然資源的利用率進行報告和考核,對企業自然資本效率和社會效益加以披露。低碳會計的目的在于將企業的節能減排和最大化綠色利潤實現。
二、低碳會計研究的意義
(一)能源結構現狀要求發展低碳會計
煤炭是我國目前能源結構中的主要能源,而且現在能源十分緊張,在應用國際油氣資源方面,有著過高的成本,同時也有一定的限制,可以選擇的低碳能源也很少。煤炭是高碳排能源的一種,根據計算,每噸煤碳燃燒后制造的二氧化碳氣體為4.12 噸,比石油要多出30%,比天然氣要多出70%。水電比重在電力中僅僅占 20%左右,火電比重卻高達超過77%,可謂是很高的碳排放量。
(二) 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發展低碳會計
由于我國目前的快速發展,對于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大。環境的溫度因為我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而逐漸升高。對于能源的過高消耗,導致碳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國的碳排放量是因為能源的現狀和發展需要而提高的,對于低碳經濟和低碳會計問題的考慮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企業應該將低碳會計體系積極的構建起來,對全面計量企業碳成本和收益提供幫助,這樣就可以對企業正確的分析判斷同環境有關的決策產生促進作用,進而走好低碳發展的道路。
三、低碳經濟環境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主題是環保和綠色,以新時期的全球經濟發展為基礎,能夠同經濟市場變化相適應的有效辦法就是企業財務管理。但是我國傳統財務管理理念里面并不具有有效地環保理念,企業因此并不能夠適應新時期的管理要求。換句話說,我國的企業財務管理在低碳經濟環境背景下依舊有不少的問題。下面進行一一闡述:
財務管理的基礎差。企業財務管理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下相對較為薄弱。特別是很多國有企業,都是老舊的設備和管理方法,這就導致很難進行資金管理。與此同時,現代信息平臺的管理才剛剛開始,這就導致財務管理的現代化基礎依舊十分薄弱。
財務管理目標不夠長遠。目前企業都將利益最大化的短期目標作為其運營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受到短期盈利的誘惑,在盈利的同時將犧牲環境作為其代價。企業今后財務管理創新性改革的關鍵在于企業盈利目標的長遠性。
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企業管理層沒有足夠的環保意識,這就導致企業財務管理改革遇到很大的阻礙??墒窃谄髽I的經營方面過分重視利益化,這就容易導致企業盈利污染化。所以,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改革同企業管理者的素養情況息息相關。
監管力度不夠。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監管制度對其進行監管??墒?,在實際運行中,并不能夠進行有效地監管,特別是相關的環保部門,監督的力度更是不夠。我國企業低碳財務管理的執行力度也因此不夠強,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消耗能源。
四、低碳經濟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變革
對企業理財活動的合理性進行評價和完成理財活動的目標就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企業能夠經營的成功同一個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目標息息相關。對于財務管理的目標,一直存在爭論,其中主要有“最大化利潤”、“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股東財富最大化”等,它們各自闡述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不同本質,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特征和要求加以反映,不能說那個觀點是對的,或者哪個觀點是錯的,這些觀點各自有各自的合理之處,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墒窃诮洕鷮W角度看來,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有著一定的間接性,不能夠將目標對企業財務活動的指導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同時以上目標更加重視的都是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如此一來,就會對生態效益及環境保護過于忽視,不能夠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諧、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的理念、經濟環境和經濟制度同確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運行財務管理活動聯系十分緊密。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的新環境之下,應該將自己的低碳核心競爭力積極提升,讓自己的競爭力變成低碳約束,對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重新的審視,對自己的戰略目標以及財務管理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對自己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產生促進作用,對產業結構進行整頓,創新財務管理,讓財務管理目標能夠融入低碳經濟發展中,讓分配投資資源和成本的降低更加合理,將企業自身和產品的綠色競爭力不斷提升,始終堅持技術上的創新,進一步推動低碳經濟。讓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
五、我國低碳會計體系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建設的措施
(一)制定健全低碳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低碳經濟穩步推進的背景下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應該將低碳會計的有關準則和理論加入到新的環境會計準則當中,為進一步有效推進低碳經濟提供根據。不少企業由于沒有有關的法律、法規準則的約束,并不會輕易的為避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去增加這方面的支出。憑借有關法律和法規的制定,可以在法規方面對環境會計的地位及作用加以確定,這樣一來低碳會計也就能夠有法可依,在披露相關信息方面也能夠統一標準。
我國應該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向發達國家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有關的法律法規構建并完善起來,使企業在低碳經濟的構建問題上可以有一定的參照依據,受到法律法規的保護。這樣一來,政府在進行監督的時候也可以有法可依,實時的對企業的低碳規范加以監督,讓企業和社會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增強低碳經濟的意識
低碳會計的發展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們應該讓人們在生活中自覺地產生低碳意識,將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在實際中緊密的聯系起來,不可以再只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企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前提條件就是將自身的低碳經濟意識提高,在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評價的時候使用低碳經濟下的會計核算方式,將碳排放自覺地降低。當然也可以憑借發傳單、貼宣傳海報、展開低碳經濟和低碳會計的相應培訓課程來將社會公眾對低碳經濟的認識提高。
(三)注重低碳會計理論研究 在低碳經濟下將企業的低碳會計體系構建起來,應該將低碳經濟和低碳會計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不斷提升,對現有環境會計系統進行完善。低碳會計在現在的形勢之下,依舊有不少仍未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研究機構及人員對低碳會計的最新發展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例如對于低碳會計理論體系的設計問題、確認和計量會計要素的問題、信息披露的問題等。
我國應該讓一些專業的學者前往西方國家進行低碳會計理論的研究和學習,之后再同我國的實際情況以及發展方向相結合,將有著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會計理論構建起來,讓企業在低碳會計的構建中能夠擁有成熟的理論基礎,讓企業的低碳經濟制度能夠順利的構建起來并加以健全,讓企業的發展能夠始終處于最好的狀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完善低碳經濟市場交易機制,注重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定制方面,各高校應將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重視起來,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應該對會計的技能以及經濟管理知識掌握的十分熟練,還應該對環境資源的知識有所了解。對于已經在會計行業工作的從業人員就應該將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分明白環境保護同企業經營之間的密切關系。憑借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讓會計可以充分的了解低碳會計,同時對低碳會計的處理方法加以熟練掌握。
(五)經營活動核算
企業進行同低碳經濟相關的活動就是低碳經濟下的經營活動,其中具體的有采購、生產、銷售、存儲與運輸等幾大重要環節。企業應該在各個環節中都加入低碳經濟理論,全方位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展開。在進行購買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采購低碳環保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整條生產線都保證低碳化。同時還應該設立碳資產類二級科目。另外,低碳會計在用貨幣計量方法來對采購的材料和能源價值進行計算的時候,應該將應用非貨幣方法(比如含碳比等非財務指標記錄材料、能源的碳含量)記錄在業務摘要中;生產環節應該保證低污染、低能耗,盡可能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企業還可以以自身情況為根據,將合理的分配標準計算出來,在不同的生產部門分配碳成本。對于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低碳材料及耗費的碳燃料等經濟業務,可以在“碳資產”二級科目下設立部分明細分類賬戶,分別進行核算;已經完成的產品應該將碳含量等必要的信息標在產品上,同時應該貼上碳標簽,還應該將有關產品碳成本的核算以及碳含量的披露做好,這樣既能夠使企業對碳成本核算的正確性得到保證,還能夠讓產品的價值得到真實的反映。
通常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共同構成了經營活動產生的
收益。像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之下的減去銷售成本的低
碳產品的銷售收入所剩部分就是直接收益,像因為能源利用率的提升所引起的能源節約同低碳技術及設備超額投資部分的差額就是間接收益。通過低碳經營所獲得的收益,企業可以將它用來對低碳綠色產業鏈的構建進行支持。在低碳環保的進行原材料的采購、生產、物流、銷售等重要環節的基礎之上,憑借低碳收益反哺和回饋的形式對產業鏈條的綠色變革加以帶動,最終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得以實現。企業只有保證其低碳產業鏈,才能夠將低碳產業圈構建起來,顯示企業最大的價值所在。
(六)低碳運營
安排資金的時候確保不損害生態環境所應用的資金情況就是低碳營運管理。低碳運營管理的營運過程需要對資金的合理配置加以保證,讓資金達到動態平衡。不會產生多余的低碳成本,比如說因為觸犯了有關的環境、環保法律、法規而受到的懲罰;因為企業環保形象差進而丟失的市場份額,最終導致收益降低等。因此,應該使資金的充分供應得到保證,同時應該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做到這些就應該對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情況加以掌握,這樣就能夠使動態資金的安排更加方便,使財務管理的平衡性原則得以實現,進而使資金使用效率得到提升。
(七)低碳分配
現在很多企業進行的低碳財務管理都是單一環節,也就是說在企業投資之前,考慮的問題僅僅是是否同生態環境問題有關、應用什么方式來避免環境破壞、同時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如何可以將成本降到最低并獲取最大的收益等,可是企業在籌集資金、分配利潤以及整體運營方面依舊存在很多困難,大部分也還沒有落實。這就導致企業缺少低碳分配的能力。針對剛開始進行低碳財務管理的企業,應該根據主要利益進行分配。提供資金的人是目前最主要的利益人,也就是低碳投資者、低碳債權人。
參考文獻:
[1]桑軍朝.低碳會計理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21).
[2]張瑞,江書軍.低碳經濟下企業碳會計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1(22).
[3]王琳.基于低碳經濟的企業碳會計體系構建分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10).
[4]何帆.淺談低碳經濟下我國會計體系的構建[J].改革與開放,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