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譚某在某水電站工作,其工作制度為輪班制,到電站工作兩天然后回家休息兩天。20××年4月12日,譚某到某水電站上班,按正常情況是,在水電站進行48小時的看護工作。13日晚18點40分左右,譚某與全班職工一起在生活區宿舍走廊用餐,中途因感身體不適回房間休息,隨后同事發現其在水電站的工房內昏迷不醒,經醫院急救中心醫護人員現場搶救無效,當晚21點26分死亡。死亡原因為猝死。譚某妻子對譚某在水電站值班期間死亡一案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案情焦點:
用人單位認為譚某在用餐期間,不是在工作時間、不是因工作原因而死亡。單位在舉證過程中認為在20××年4月13日沒有雨水,根據常規,譚某當夜不用巡渠,從晚上18點開始可以休息到第二天上午8點。譚某在晚餐中喝了酒,屬于酒后死亡,不能認定為工傷(亡)。而職工家屬認為譚某是在工作時間(值班)、工作地點突發疾病死亡,應認定為視同工傷。
認定結論: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譚某20××年4月13日死亡認定為視同工傷。認定為視同工傷的主要事實和證據:
1.根據該水電站《管理制度》第四條:“水工維護班必須按照現有編制人員進行輪值上班,值班當中必須自覺完成日常的水工管護工作”,“汛期期間,大雨時和大雨后,要及時檢查各水工建筑的情況,發現塌方、沉陷、滲漏等現象要及時記錄匯報和處理,違者,報廠部處理。汛期期間要密切注意水位的消漲情況,堅持晚間巡渠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記錄、處理和匯報……”。由此可見,水工維護班輪值上班,工作時間應為輪值期間48小時的全部時間。除了日常的水工管護、臨時任務等工作外,還應當在汛期晚間巡渠、白天檢查各水工建筑等。電站上的電話記錄上有:“20××年的汛期是從4月1日至9月30日,各單位作好汛期準備”。因此,譚某是死在當年汛期的工作時間內。
2.譚某突發疾病死亡在水電站值班工房內,屬于其工作區域。
3.根據電力工業部《關于印發〈電力勞動者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和不定時工作制實施辦法〉的通知》(電人教〔1995〕335號)第八條:“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包括:準備結束時間、作業時間、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和工藝中斷時間。不包括間歇時間和上下班路途時間”。“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系指勞動者因自身合理需要而必須中斷正常工作的時間”。譚某在水電站的宿舍區吃晚飯及休息,符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自然需要的中斷時間”。
案例分析:
爭論的焦點是譚某死亡是否在工作時間內。從譚某的工作性質、上班制度、死亡原因等情況看,譚某是在值班時間、工作值班的地點,發病到死亡沒有超過48個小時,符合《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586號)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視同工傷。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傷保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