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推出家用版諾亞方舟
可在海嘯中助35人逃生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導致超過兩萬人死亡或失蹤。在這次大地震兩周年之際,日本政府開發出了可在海嘯中逃生的家用版“諾亞方舟”。
2013年3月4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地方分支機構“四國運輸局”宣布,該機構已完成用于應對大地震的“海嘯救生艙”試驗艙建造工作,并已通過強度試驗,確認了這種家用“諾亞方舟”的安全性。
日本媒體2013年3月5日報道,這種“諾亞方舟”在大型船救生艙的基礎上改良,船體為全封閉式,長8.4米、寬3米、高3米,重3.5噸。為了在海嘯中緩沖來自外部的撞擊,船體包裹了最厚達1.3米的發泡樹脂。
救生艙內設有25個有安全帶的坐席,并備有可供7天的水和食物。最多可乘坐35人。
上月,四國運輸局對試驗艙進行了強度試驗,在試驗中,這種救生艙可在時速36公里的海嘯中與建筑物相撞而無損傷。兩年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最大流速正是36公里每小時。此外,這種試驗艙在經過特殊設計后,具有沉不了、燒不壞、抗重壓的特點。
據悉,在經過進一步的安全驗證后,日本政府將委托船廠進行大規模制造。四國運輸局方面稱,在量產以后,這種救生艙的單價在70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6.8萬元。
——摘自《新京報》
飛蛾為何愛撲火?
最近國外媒體報道,人們常常用“飛蛾撲火”來形容某種致命的吸引力,這不禁讓人思考,飛蛾為什么對火焰如此著迷?事實上,科學家認為飛蛾并不是被火焰的光芒所吸引,恰恰相反,而是被光源弄得失去了方向感。
正如很多飛行昆蟲一樣,飛蛾也將光作為指南針找尋前進的方向。當光源是太陽或月亮時,由于光源非常遙遠,發出的光線到達飛蛾時恰好與它前行的方向平行。因此,飛蛾以及很多其他的飛行昆蟲,在不斷進化過程中將接受光作為眼睛的一部分,只要飛蛾朝著直線方向飛行,它們眼睛接受到的視覺模式就保持不變。
當光源是臨近的一根蠟燭時,事情就不一樣了。光線到達飛蛾眼部時的角度會隨著飛蛾沿著直線前進時而不斷發生改變,正如飛蛾在月亮或太陽光源下的飛行一樣,它們面對人造光源飛行時也盡力保證恒定的角度。因此,最終的結果是它不斷地繞著蠟燭或其他人造燈光源打轉。這也就形成了所謂的飛蛾被光源“吸引”的假象,它們最終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炙熱的火焰當中。
——摘自《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