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奧地利一名鎖匠家庭。
他的父親在維也納開了一家制鎖店,生意很好。所以,父親希望兒子將來可以繼承自己的事業。但維也納濃郁的音樂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似乎更大,從讀小學開始,他就喜歡音樂,尤其是各種免費的鋼琴演奏會,他場場必到。
小男孩似乎要朝著音樂的殿堂邁進,開明的父親也沒有阻止他。他知道,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就一定是他將來努力的方向。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父親送給他一份貴重的禮物——一架價值不菲的佩卓夫鋼琴。同時,聘請了維也納一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做兒子的音樂老師。
優越的學習條件,再加上維也納得天獨厚的藝術氛圍,父親以為兒子可以專心致志地學下去。誰知,年幼的兒子還是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對一件事物的新鮮度和持久力,僅僅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小男孩學了一年的鋼琴,他發現看別人演奏時輕松容易,一旦自己去實踐,卻是那樣的艱難。于是,他開始打退堂鼓,不停地在父親面前抱怨自己不是學鋼琴的料。
這天,父親正在做一把鎖,男孩又來找父親:“父親,你還是辭退了那位音樂老師吧,我真的學不下去了。你不知道,再這樣下去,我快要崩潰了!”父親停下了手中的活兒,隨手從桌上拿過一串鑰匙:“你去后面的倉庫里幫我拿一塊銅片過來,我馬上要用!”
小男孩接過鑰匙一看,這串鑰匙至少有二三十把,而且每把鑰匙的形狀大小都差不多,小男孩想說什么,父親又催促他:“快去!”小男孩拿著那串鑰匙來到了倉庫,倉庫的門是鎖著的。應該是哪一把鑰匙呢?小男孩想著。管它呢,隨便拿一把碰碰運氣吧。但是,小男孩今天的運氣真的不怎么好,他試了好幾把,都沒有打開。小男孩有些氣餒,他甚至在心里埋怨父親在故意刁難自己。
“還是我來吧!”身后傳來父親的聲音。小男孩轉過頭,父親不知道什么時候過來了。他從兒子的手里接過那串鑰匙,一把一把地去試著打開門上的鎖。“父親,您這樣一把一把地試,要試到什么時候?”小男孩對父親的這個笨法子感到很可笑。
父親沒有回答他,還是在有條不紊地試著。這時,只剩下最后一把鑰匙沒有試過了。父親將鑰匙插進鎖眼里,一聲清脆的“啪嗒”,銅鎖被打開了。這時,父親轉過身來,沖自己的兒子說了一句令他終生難忘的話:“孩子,你要記住,能打開鎖的,往往是最后一把鑰匙!”
20年后,小男孩才知道那天是父親設了一個“陷阱”。“但是,父親卻生動地告訴了我一個人生哲理,要想成功打開這道門鎖,沒有堅持,沒有恒心,沒有一把鑰匙一把鑰匙去試開的決心和勇氣,你就永遠打不開門上的那把鎖。因為能打開門鎖的,往往是最后的那把鑰匙。所以,后來我堅持了下來,我就成功了!”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這樣說。
這位當年的小男孩,就是后來奧地利維也納的世界鋼琴巨匠保羅·巴杜拉·斯科達,一位被世界音樂界尊為“鋼琴教父”的音樂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