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變墻衣色,晴催木筆花。春暖天晴,苔蘚有夢,玉蘭有夢,花樹蟲鳥都有夢。
一滴水的夢想,也許只是滋潤昨夜的花苞;一片葉子的夢想,也許只是遮住午后的蟬鳴。可誰又能說,豐沛人間四月天的不是一滴滴水珠?誰又能說,撐起荒野蔭涼的不是接天綠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一定是馬丁·路德·金光耀人類史冊的宏大夢想,不一定是神舟七號載著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的飛天夢想,可能你我的夢想,不過是有雙相攜的手、有個溫暖的家、有一隊同路的人。
夢想有大小,夢想無貴賤。
但是,在不同的制度環境下,人們實現各自夢想的代價卻是大不一樣的。同樣是美國人,林肯和馬丁·路德·金為了夢想而獻出了生命,迪士尼和雷·克羅克卻只需付出些美元與想法。同樣是中國的湘楚人,屈原為夢想只能自沉,袁隆平卻只需付出智慧與辛勞。
制度環境不僅決定人們敢不敢做夢,做什么樣的夢,更決定了人們夢想實現的可能性。
現在的中國是幸運的,現在的中國人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制度環境正朝著“美麗中國”的方向不斷改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及其具體執行,是整個制度環境的重要層面,小至農民工能否回家過年,大至國家的人才戰略能否實現,關涉著每一個人的夢想的分量和色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實施的方向,應該是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有機會、都有平等的機會去做夢、踐夢,讓每一個朝著夢想前行的人都只需要付出最低的環境代價。
如此,我們才不會聽到“澗底松”的悲慨;如此,我們才會遠離“亡,百姓苦;興,百姓苦”的噩夢。夢想是一種力量,健康向善的制度環境才能將它培育為一種正能量。
為了中國夢,為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我們沒有理由不為“春暖天晴”的制度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