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選出適合種植的優良彩色馬鈴薯品系,為彩色馬鈴薯的引種提供科學依據,2012年冬,欽州地區引進3個彩色馬鈴薯品系進行栽培試驗,對各品系的生育期,植株及塊莖的形態特征,產量等綜合性狀進行分析。試驗結果表明,黑金剛綜合性狀表現較優,其生育期最長,為125d;產量高, 41702.70kg/hm2;塊莖性狀良好,商品薯率達90%,適合在當地種植,可成為欽州地區冬種彩色馬鈴薯的主推品系。
關鍵詞:彩色馬鈴薯;引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S532.0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374(2013)03-0005-03
我國馬鈴薯主產區的種植季節集中在春種。馬鈴薯貯存保鮮期短,全國馬鈴薯供應淡季和旺季十分明顯。欽州地處我國西南沿海,11月至第二年3月,平均氣溫為13—20℃,適合馬鈴薯生長和薯塊的膨大,具有悠久的冬種馬鈴薯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觀念的改變,傳統的“溫飽型”馬鈴薯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綠色,健康,保健”的彩色馬鈴薯正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目前彩色馬鈴薯鮮薯的需求量非常大,欽州地區引進彩色馬鈴薯品種進行栽培試驗,篩選出優良品系進行冬種,恰好可以彌補彩色馬鈴薯淡季的市場空缺,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
2012年冬,引進彩色馬鈴薯品種(系)3份,黑金剛和黑美人引自甘肅蘭州圣榮薯業有限公司,紫云一號引自云南省農科院,為云南省農科院新育成品種,做為對照品種。
1.2試驗方法與設計
1.3性狀的測定方法
在整個生育期內,調查其物候期,每小區選擇有代表性的15株調查其田間性狀和塊莖性狀。
1.3.1物候期調查項目
播種期:播種當天的日期。
出苗期:小區出苗率達50%的日期,開始出苗后隔天調查。
成熟期:50%植株葉片變黃的日期,在生長后期每周調查兩次。
全生育期:出苗到成熟的天數。
1.3.2田間性狀和塊莖性狀調查項目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莖頂端的高度。
單株塊莖數:單株結薯的數量。
單株產量:單株結薯的重量。
小區產量:小區內總結薯的重量。
商品薯率:收獲時塊莖按大小分級,計算商品薯率,大于50g的為商品薯。
塊莖大小整齊度:收獲時調查,分為不整齊,中等和整齊。
薯形:圓、扁圓、長圓、卵圓、長卵圓、橢圓和長橢圓。
皮色:乳白色、淡黃色、黃色、褐色、粉色、紅色、紫紅色、紫色、深紫色和其他。
肉色:白色、乳白色、淡黃色、黃色、紅色、淡紫色、紫色、深紫色和其他。
薯皮類型:光滑、粗糙、略麻皮、麻皮和重麻皮。
芽眼深淺:外凸、淺、中、深和很深。
2結果分析
2.1生育特性
從表1可以看出,紫云1號的生育期最短,為118d,黑金剛的生育期最長為125d,黑美人居中,為120d。由于播種期較遲,溫度較低,3個品系的出苗期都歷時較長,各品系的生育期都相應延長。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3個品系均未發現有病蟲害的發生。三個品種均未見到開花。
3小結與討論
馬鈴薯是欽州地區冬種的主要作物之一,主要利用晚稻收割后的冬閑田進行免耕種植,一般在11月中旬完成種植,來年的三月中下旬采收,主要品種為早熟出口型品種費烏瑞它,品種相對單一。彩色馬鈴薯的引種栽培在欽州地區尚屬首次,試驗的成功對豐富欽州馬鈴薯市場意義重大。
本試驗在引進的三個馬鈴薯品系中,黑金剛的生育期最長,為125d,產量也最高,為41702.70kg/hm2,塊莖性狀良好,商品薯率達90%,是一個適合在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系,但其薯種價格較高,恐在農戶中難于實現大規模推廣種植,該品系適合走高端農產品的路線,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黑美人生育期為120d,為32902.80kg/hm2,比對照紫云一號高6067.7kg/hm2,塊莖性狀良好,商品薯率超過70%,且種薯價格適中,較易在農戶中推廣,實現大規模種植。
由于播種時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致使播種時間延后,且播種后天氣連日寒冷陰雨,故出苗期較晚,導致整個生育期延長。在整個生育期內三個品系均為見到現蕾、開花。考慮到異地調運種薯困難,且成本高,可考慮就近建設彩色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從而實現大規模高產、高質彩色馬鈴薯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瓊芬,白建明,楊萬林,等.云南省彩色馬鈴薯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J].中國馬鈴薯,2006,20(4):254—255.
[2] 李彩霞.商丘地區彩色馬鈴薯引種試驗[J].河南農業科學,2012,41(7):33—36.
[3] 李大春,吳承金,殷紅清,等.彩色馬鈴薯在恩施州的引種栽培試驗[J].中國馬鈴薯,2011,25(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