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學校的領導者,他以“校長應舉著一面旗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作為校長文化理念,用其敏銳的思想、深沉的氣質、博大的胸襟、創新的思維展示了一位優秀校長治校的大智慧。
工作中,他以身作則,工作講究方法,注重形象。對全體班子成員提出了“和諧、服務、創新”6個字,要求班子成員始終保持正氣、銳氣、和氣、大氣的品質,工作中重溝通,勤商榷,集思廣益,求同存異,想大事、抓大事、辦大事。他尊重教師,發揮教職工的主人翁作用;發展教師,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熱愛教師,為教職工排解困難。在劉剛的帶領下,全校教職工吃苦耐勞、甘于奉獻、業務精良、成績突出。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按照以人為本的思想,他提出了“四自”管理模式,即教師自律、教學自學、學生自治、課程自主。他鼓勵老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實行開放教學與有效教學相輔相成,探索實踐自學輔導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同時擴大學校選修課的內容,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使知識的框架得以外延,教育的價值得以升華;學校還鼓勵學生在班級管理、學生會管理、學生社團文化和社會實踐等方面以主體的身份參與管理,使學生在自我教育活動和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學會同情和理解、獨立和尊重、溝通和交往、自律和奉獻、組織和管理等社會人文素養,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塑造健康的人格。
他不斷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在開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大力倡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學校建立課程超市,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拓展課程為延伸,以豐富的社團活動課程和假期實踐活動課程為補充,為學生提供60門拓展課程,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多樣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從而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在他及班子成員的大力推動下,學校在多年優良辦學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基礎上,依托優勢項目,升華優秀學科,形成優質特色,進而全力爭創省市特色學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以“全面體育”思想為指導的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和以數學學科為突破口的特色學科創建工作已經進入具體實時操作階段,并得到了市區領導的認可和關注。
在科研方面,他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的戰略思想,提倡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帶發展。他曾先后主持參與了10余項國家及省級課題,其中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子課題《校本課程研究》獲國家一等獎;同時開發主編了《高中體育》、《高中信息技術》、《高中勞動技術》、《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中音樂欣賞》等8本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他以勤勉、務實態度和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為他和他領導的團隊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榮譽。在2012年的高考中,120中學在保持理科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文科成績有了質的飛躍,一本上線率達到80%,比2011年增長16.2個百分點,居沈陽市同類學校之首。在市教育局對高中綜合評估中,120中學榮獲全部4個單項獎,即畢業生學業成就增值獎、規范辦學行為獎、學業水平測試獎、學生健康體質獎,同時獲得年度綜合評優獎(只有120中與30中學獲此榮譽),是市內五區唯一獲此榮譽的高中學校。在首批遼寧省示范高中復檢中,120中學更是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通過復檢。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劉剛在教育的舞臺上放歌豪情、揮灑睿智,站在時代的前沿詮釋教育的真諦……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和實踐,這位教海中的弄潮兒正駐足眺望,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