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李長有熱愛環衛工作,沒有誰能與他相比。他把全部身心和情感都投入到了工作中。自上班的那一天起就在環衛處從事垃圾清運工作,一干就是32年。在這32年里,他懷著對環衛事業的滿腔熱情,始終以環衛人“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潔”的無私奉獻精神激勵自己,冬戰嚴寒,夏克酷暑,堅守崗位,任勞任怨,用一身灰塵換來城市的整潔,用無悔的青春譜寫愛崗敬業的頌歌。
尤其是近兩年來,他帶領的清運科擔負著城區街路、巷道、小區等2000余個垃圾箱點的生活垃圾清運工作,按照主要街路“日產日清,車走地凈”的標準,日清運垃圾400余噸。在他的管理和帶動下,該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城區垃圾清運任務,特別是在“清潔月環境整治”、“遼寧省四化競賽”、“環保生態市驗收”、“創城驗收”等大型活動中,更是加班加點,不辭辛勞,全年清運城市生活垃圾多達14.6萬余噸。
1981年底,他到新民市環衛處垃圾清運科從事駕駛員工作。當時垃圾清運實行夜班作業,作業時間從晚5點半至凌晨3點,采用叉車和運輸車收集垃圾。對于剛參加工作的他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調整作息時間和適應環衛又臟又累的工作環境。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的時候,他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凌晨二三點鐘正是人們熟睡的時候,他卻駕駛著垃圾車清運垃圾。為了讓自己在深夜保持清醒,喝茶、少穿衣服,他用盡了各種方法。剛開始干這份工作時,每天都與垃圾打交道,一個星期沒吃下飯。夏天收車后即使車子刷得再干凈,駕駛室里還是充滿了酸臭味,身上的氣味回家后怎么洗也洗不去。對于家人,他充滿了虧欠,因為從事這樣一份黑白顛倒的工作,他很少有時間與妻子交流,有時一天和兒子說不上一句話,家里活兒根本顧不上。一同就業進入環衛處的35人當中,就有21人因工作又臟又累選擇了離開,但他卻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支撐著,堅持了下來。因為工作勤懇、扎實,他逐漸贏得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1995年被提升為垃圾清運科科長至今,一直負責整個城區垃圾清運工作。
清運科共有大小車輛40多輛,每天穿梭在城區的大街小巷,為此他時刻將安全生產牢記在心,絲毫不敢懈怠。每天清晨他總是最早趕到單位,督導駕駛員檢查車輛狀況,絕不能開“病車”上路。每天下班前,他總是要到機修車間走一遍,了解一線車輛的車況。遇到雨雪天氣,他更是吃住在單位。2012年冬天市區連降幾場大雪,環衛處清運科不但承擔著城區居民生活垃圾清運任務還要參加除運雪工作。由于清運科駕駛員緊張,為了保證清運、清雪兩不誤,他開車揚撒融雪劑和防滑沙為垃圾清運車開路。遇到坡陡路滑的地段,車輛上不去,他就和工人一起下車推。晚上氣溫常常在零下二十幾攝氏度,鏟雪作業車沒有暖風、密封性又不好,駕駛室里呵氣成霧,他即使穿著厚厚的棉衣,還是凍得瑟瑟發抖……
32年的垃圾清運工作,使李長有對城區每一個垃圾箱點位都熟記于心。2012年為爭創國家環保生態城市核查,全市上下都投入到清理環境、美化市容的工作中,作為環衛工人,他更是當仁不讓。自2011年3月初開始,他的工作時間就變成了“早4晚8”。在城區范圍內巡回檢查,只要看到垃圾箱滿溢,就協調車輛及時清運。他在環衛巡檢車上一直備有掃帚和鐵锨,看到垃圾箱周圍有雜物,立即下車清理。創建生態市期間的高強度工作讓他的老毛病膽囊炎再次復發,但為了工作,他連去醫院檢查的時間都沒有,膽囊炎發作疼得厲害,他就到社區醫院打個吊瓶,拔下針頭繼續趕往路段檢查工作。
他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不但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在生活中還非常關心職工,想職工之所需,急職工之所急,為他們排憂解難。職工誰家有事時,他總是安排他們早點回家,由他頂崗,經常累得汗水淋漓,腰酸腿痛。當他了解到職工田野三口之家只有他一人上班維持生活,家庭十分困難時,便主動找到單位領導為他申請一些生活補助。同時,在生活上還盡力幫助他,為他的孩子買了學習用品。職工陳杰的丈夫因患腦血栓去世,家里孩子還在念大學,家中生活十分困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動協助工會組織對陳杰母女倆進行適時救助,從2009年開始,每年春節都與工會干部一同去她家中看望并送去1000元錢和米、面、油、肉等生活用品,已連續5年都讓陳杰全家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新年。
他自豪地說:“每當走在干凈的道路上,看到這個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干凈美麗,就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