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我對官與民相關學術文章的閱讀來看,如果站在孟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角度,我們應該從七大關系來看官民關系。
一、本末關系是個人與國家的根本關系。國家宗旨不是限制和剝奪個人自由權利,而是保障和實現個人的自由權利。個人由自然人成為國民,并沒有放棄人格尊嚴和良心自由等自然權利。仁愛和平等的原則應當成為國家的根本原則。在國家生活中,每一個國民都應當得到平等的保護。
二、獨立關系是個人與國家關系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個人在成為國民后,并沒有完全依附于國家。國家對于個人并不擁有隨意安排和處置的權力。進入國家生活后,個人依然在許多方面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地位。
三、保護關系在個人與國家關系中占重要位置。個人愿意加入或持續居住在某國,在于該國能對他起到保護作用,個人安全受到公權保護。
四、分配關系在現代國家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個人對資源的享有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家的分配政策。國家是分配者,因此,對國家分配權力本身應當有合理的限制。分配關系主要有利于建立和加強正向秩序。
五、組織關系是個人與國家關系的基礎。在組織關系中,個人是組織者,國家是被組織者。個人組織權利主要表現為參與公務的權利。其中有投票權、選舉權、任職權、建議權、罷免權、知情權、自治權,等等。
六、規制關系是個人與國家關系中更有利于建立正向秩序的關系。在規制關系中,國家是規制者,個人是被規制者。國家通過立法規制、行政規制和司法規制等手段,限制和控制個人自由權利的行使。個人服從國家的義務,主要是通過國家對各領域的規制,建立起龐大的正向秩序,實現國家的各項職能。國家在行使規制權力時,必須保障個人基本權利。
七、適當抵制關系在個人與國家關系中具有綜合性質。上述6種關系最終都要求建立適當抵制關系。個人一方面要服從國家保護、分配和規制措施,另一方面為維護個人本位地位、獨立地位和組織地位,要抵制國家侵害個人基本權利的不當措施。適當抵制關系的建立,可使上述各種關系進入正常運作。這一關系的成熟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法治完備程度。
本末關系要求國家博愛平等,尊重個人平等權利;獨立關系要求充分重視人的良心表現權利;保護關系反映國家在保護個人安全方面的傳統職能;分配關系是生活保障權的必然要求;組織關系源于個人參與公務權;規制關系既是個人對國家規制權力的服從,同時也確立個人相對于國家的賠償請求權和補償請求權;適當抵制關系是和平抵抗權的必然要求。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