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為基礎,對企業碳排放策略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合同能源管理為例介紹了企業對方案進行分析的方法,以及存在多種方案時進行決策的理論框架,為企業進行決策提供理論支持。豐富了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企業進行管理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企業目標;排放成本;現金流量
2008 年1 月我國發布了《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的征求意見稿,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頒布了全國性的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2012年9月,廣東省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首批7800萬碳交易大單簽出。
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企業碳排放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從而影響其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使得顧客等利益相關者開始關心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企業碳排放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社會形象,因此,低碳管理也是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要想實現企業價值和社會形象的雙贏,企業必須對自身的碳排放策略進行研究和選擇。
一、研究背景及文獻綜述
在之前的經濟發展進程中,環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外部性Pigou ( 1920)。隨后Coase ( 1960)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認為只要產權明確,外部性問題都可以通過談判而得到糾正,以實現外部問題內部化。Dales ( 1969) 在科斯定理的基礎上提出了污染權交易理論排放權交易。碳排放交易是排污權交易的一種形式,通過在市場上進行碳排放權的交易,使超額排放企業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對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種經濟手段。運行機制主要有總量交易機制和信用交易機制。目前國際上大多采用總量交易機制。在總量交易機制下,國家將各個企業的碳排放上限以許可證或者配額的形式發放給企業。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存在很大的關系。Malik(1990)認為,某些企業的違規行為會影響排放權交易價格,進而影響其他企業的行為。Benz 和Truck(2006)指出,排放權市場會對企業的現金流產生影響,高的排放權價格對企業未來現金流施加了更緊的約束。關于排放權價格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曾剛,萬志宏(2010)指出,由于排放權(EUA)可被視為一種企業的生產要素(資產),因此,EUA 市場價格變動將直接影響企業價值,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 。由于碳排放權的價格具有不確定性,這也對企業的策略選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陳曉紅, 王陟昀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排放權價格受政策和制度影響的配額供給是交易價格最重要影響因素, 但是隨著政策與交易制度的完善, 影響程度逐漸變小。
從國內外的研究文獻來看,研究大多集中于排放權交易價格、初始分配以及對企業的影響等宏觀和中觀層面的研究。本文將從企業本身入手,探討影響企業碳排放策略選擇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企業碳排放決策的基本模型。
二、企業進行碳排放優化戰略選擇要考慮的因素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做好低碳管理,首先要從戰略角度予以考慮,什么樣的戰略選擇對企業最有利。
(一)從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角度需要考慮的因素
企業存在和經營的目的首先是為了盈利,從計算企業價值的角度來說,需要考慮企業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小及產生該成本的時間。在成本方面。排放權交易運行機制下企業的排放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排放權交易運行機制下企業排放總成本=減排成本+購買缺口排放權支出-出售排放權收益=單位減排成本×減排量+購買排放權單價×購買缺口排放權數量-出售排放權單價×出售節省排放權數量(1)
謝東明,林翰文(2012)通過分析研究得出了在上述公式下的企業碳排放戰略優化選擇。但是上述排放成本模型沒有考慮時間成本的因素。在企業的長期碳排放決策過程中,要從企業的利潤和實施低碳戰略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這里我們也采用5年的期限進行分析。考慮了時間成本因素之后,企業未來5年的排放成本應該為(假定企業自主購進節能減排設備):
企業低碳管理未來5年現金流量現值(流出量)=環保設備購進成本+未來5年低碳運營現金流量現值
未來5年低碳運營現金流量現值=∑5i
購買缺口排放權金額+單位減排成本×減排量-出售排放權收到金額(1+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2)
單位減排成本=(環保設備折舊額+低碳管理其他成本)/實現的減排量(3)
企業碳排放成本=單位減排成本×減排量+購買缺口排放權成-出售排放權收益(4)
從式(2)可以看出,企業在進行低碳戰略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碳排放權分配額、企業購進設備成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影響以及企業的資本成本。式(2)中的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指的是企業包括所有者資本和長期借款資本在內資本金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是由于企業購進環保設備必然要占用企業的資金。而企業必然要為企業所有的資本付出相應的成本,這其中當然就包括了購置長期資產。式(3)中的低碳管理其他成本是指由于企業進行了低碳管理而增加的除了設備折舊之外的其他成本。例如對員工的培訓費等。
(二)從降低企業環境風險,節能減排,符合利益相關者要求方面需要考慮的因素
2009年,沃爾瑪要求其供應商2009年相對2007年單位產品能耗下降7%,2012年下降20%。這也就意味著凡是碳排放不達標的供應商都將被沃爾瑪淘汰。企業為了實現長期發展目標,不僅要考慮企業現在的盈利狀況。還要考慮各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在顧客方面,企業要充分保證企業的排放量不高于客戶的要求。近年來,各個企業都加強了自身的低碳管理。也開始對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有了一定的要求。同時,企業也要考慮各級環境監測部門和企業碳排放管理機構等的要求。如果企業的碳排放嚴重超標,多次被相關部門批評或者被媒體爆出碳排放嚴重超標,則企業就會在瞬間失去很多顧客,也就失去了市場。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業在進行低碳戰略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包括企業盈利目標、目前財務狀況、利益相關者訴求、節能減排方案可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做出企業的低碳戰略選擇。
三、企業碳優化戰略初步選擇模型
(一)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目前的排放量與配額之間的關系,以及實施減排項目成功的可行性大小來決定是否進一步考慮實施節能減排項目,確保企業的低碳戰略選擇具有經濟性和可行性。
在企業進行戰略決策時,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是否實施低碳減排項目,要考慮的就是企業碳排放是否超過了配額、有沒有實施低碳減排的空間以及減排的成本問題。對于企業來說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企業碳排放在配額的限度之內,不存在減排壓力。但企業要密切關注政策的變化以及利益相關者訴求。第二種是企業排放超過了配額,且目前不存在減排的可能性或者實現減排的可能性很小,則企業就只能被動從市場上購入排放權。第三種是企業碳排放目前超標,但存在優化空間。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考慮實施低碳節能減排項目。如果企業本身技術達標,低于國家規定排放限額,則該類企業短期無需實施減排項目,并且可能會有多余的配額可以像市場出售。在上述情形二的情況下,企業自己實施減排項目成功可能性很小,可以尋去能源管理公司的合作。
(二)企業需要基于自身減排能力的大小、資金充裕度、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企業如何實施節能減排項目。
企業實施減排項目可能存在很多中選擇,本文旨在為企業的決策提供一種選擇的理論基礎和框架。研究中以以下兩種方案為例:一種是企業自主購進環保設備,獨立進行管理。另一種是與節能服務公司(ESCO)簽訂能源管理合同(EPC),由對方幫助企業進行管理。
我國于1998年首次將EPC模式引入國內。并于2010年8月發布了《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其對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簡稱EPC)的定義為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Energy Services Company, ESCO)為實現節能目標像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ESCO的投入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
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企業進行節能減排的重要選擇之一。合同能源管理是國際上先進的能源管理模式。該機制運作是依托建立節能服務公司與客戶簽訂節能服務合同,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實施成本的節能投資方式。在這種模式下:
企業單位減排成本=企業實施該項目節能量合同約定分成比例該項目實現的減排量(5)
EPC下企業低碳管理未來5年現金流量現值(流出量)= (6)
合同能源管理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節能服務公司具有專業化的優勢。能夠給企業提供成熟的技術及先進的設備。在EPC模式下,項目失敗的風險是由節能服務公司承擔的。同時,該類能源管理合同是以節約能源為標準進行管理,企業可以實現節能與減排的雙重收益。其次,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前期不要企業投入設備購置、專業技術培訓等費用。能源管理項目的實施會造成企業長時間承擔與節能服務公司就節能部分分成的義務。是一種長時間的現金流出。會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造成影響。因此,企業在進行方案選擇時,需要考慮企業資金流是否充裕、節能減排技術是否成熟以及節能減排效果等因素。
企業在進行方案選擇時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兩種模式下企業的單位減排成本,也就是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二是對未來5年的現金流量現值(流出量)的影響,也就是考慮企業的資金問題。企業減排成本及未來五年現金流量可由上文(2)~(6)式計算得出。計算所需資料一般較易取得,用以下類似BCG矩陣的方法進行分析:
未來5年現金流量現值(流出量)
對于企業單位減排成本高低的界定主要以從市場上取得單位排放權的成本為衡量標準。如果企業有多種備選方案且減排成本有較大差距,則可以在上表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細分。未來5年現金流出量的衡量標準因各個企業狀況而異。對于現金流充裕的企業來說,可承受的流出量會較大,反之,則會較小。下面對落在各個區域內的方案進行簡要介紹。
理想方案:是指單位減排成本低,未來現金流出量少的方案,這對所有企業來說都是最佳方案,企業只需要最小的資金投入,就能換來低成本的減碳效果。
救急方案:是指單位減排成本高,未來現金流出量多的方案,這種方案一般來說不會在企業的低碳管理方案選擇之列,但是如果企業沒有更好的備選方案,并且企業碳排放嚴重超標,影響到了企業的生存和社會形象。但這種方案只能用來救急,并不是長久之計。企業應該盡快研究出新的方案來取代這種方案。
問號方案:是指單位減排成本低,但是未來5年現金流出量大的方案,該方案有較大的改進空間,減碳成本并不高,但是企業卻需要每年有大量的現金流出企業,決策部門需要對方案進行改進。
備擇方案:是指單位減排成本高,但未來現金流量不大的方案,該類方案一般為初期一次投入較高,但投入實施后運行效果良好。但并不僅限于這種情況。這類方案的實施需要企業有充足的現金流來保證初期投入。
企業應當綜合分析企業所有備選方案在矩陣中所處的位置,結合企業自身的條件做出合適的選擇。對于減排能力強的企業來說,無論是采取外購還是合同能源管理等其他模式進行減排,都需要考慮減排規模的大小,企業需要隨時在自身減排能力等的基礎上關注市場上交易權的價格,合理確定減排規模。對于在企業減排成本高于排放權交易價格時,適當降低減排規模,免得企業利潤受損,反之,當市場上排放權價格較高時,企業可以充分使用環保設備的減排能力。以減少從市場上購買排放權的成本或者提高出售剩余排放權的收益。
五、小結
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企業要想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維持良好的社會形象的目標,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利益相關者的要求是企業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進行策略選擇時,尤其要注重對單位減排成本和未來現金流量(流出量)的考慮。在此基礎上對策略進行歸類。結合自身狀況,做出最有利的策略選擇。當然,研究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對于企業如何把握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動向等不具有明顯的可測量的因素做出具體探討,對處于矩陣中四個維度的方案的性質等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Malik, A (1990): “Markets for Pollution Control When Firms Are Noncompliant”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8 97-106
[2]Benz, E and S Truck (2009): “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 Energy Economics, 31, 4-15
[3]曾剛;萬志宏碳排放權交易:理論及應用研究綜述[J]金融評論 2010(4)
[4]陳曉紅, 王陟昀《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EU ET S) 為例》[J]系統工程 2012年2月 總第218期
[5]王愛國 2012 我的碳會計觀 會計研究,5: 3 - 9
[6]謝東明,林翰文 2012排放權交易運行機制下我國企業排放成本的優化戰略管理研究會計研究6:81-88
[7]王婷,胡珀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運作機制及風險分析[J]電力技術經濟,2007(19)
[8]周守華,陶春華 2012 環境會計: 理論綜述與啟示 會計研究,2: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