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中國股市監管體系建設這些年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有的問題已經成為影響股市發展的因素。筆者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主要探討了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的關系、法律體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規范、投資者維權困難、淘汰機制不夠等五方面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辦法來解決或改善這些問題,使中國股市能夠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國股市;監管體系;問題;建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規則范圍內進行,否則就會出現問題,股市當然也不例外。我國目前的股市監管體系是伴隨著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先后設立而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
一、中國股市監管體系的建立、發展與現狀
監管即監督與管理,監督的含義是監察督促,管理的本質是協調。對于股市來說,監管是為了市場參與方的安全和信譽,保護市場安全、穩健的運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采取的監察督促行為和協調工作。為了進行有效監管建立的機構、制訂的法律法規以及這些機構依法依規實行授權范圍內的監管和管理的行為則構成了完整的監管體系。一個有效的監管體系和一套完整且健全的監管制度,對于防范和化解風險,保證股市穩健運行有重要的意義。
(一)政府監管的建立與發展
中國股市出現雖然較晚,但監管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略晚于股市的出現,而且初期對股市有監管職能的部門很分散。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從1992年起,中國股市的監管從主要由滬深兩地政府負責,中央各部委共同參與的體制向集中統一管理的體制過渡。直至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后,所有與股市監管有關的職能全部進入中國證監會。至此,我國初步建立起了集中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
(二)行業自律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在政府監管部門之外,還有行業自律組織。全國性的自律組織主要有中國證券業協會和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于1991年8月28日,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法律法規設立的全國性證券業自律性組織。兩個交易所都成立于1990年,其作為股市的基本載體,對會員及上市公司進行監管,對保證股市正常運轉負有重要的責任。
(三)其它監督管理手段的建立與發展
除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外,司法監管介入及社會輿論監督也對中國股市的監督管理形成有效的補充。司法監管的介入使股市中的違法違規人員面臨的處罰從行政處分上升到了民事賠償甚至承擔刑事責任的高度,社會輿論監督則使某些不為人知甚至被刻意隱瞞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媒體得以暴露,有效補充了監督執法人員的信息來源。
(四)中國股市監管體系的現狀
在中國股市的發展歷程中,經過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以政府監管為主導,司法監管、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為補充的監督管理體系,并且經受住了多年市場檢驗。
二、中國股市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股市歷史在二十幾年的歷程中發展迅猛、成績斐然。但與股市發展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各種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尚不完善,而且有關部門的監管經驗也較為欠缺,因而在股市監管方面尚有不少需要改進、完善的問題。
(一)行政管制過多,自律監管不足
股市要想順利發展,適度的監管是必要的,然而由于中國股市從一開始監管機構就對股市實施了全方位的監管。中國證監會的監管手段具有濃厚的計劃經濟味道。事無巨細,干預事務過多。但實際的監管效果并不理想。
證監會在可以放松監管的方面投入了過多精力,導致沒能把有限的監管資源投入到確需加強監管的比如內幕交易、信息披露等領域中。由此形成了兩方面的不良結果:一是掌握了不應掌握的權力,使得權力尋租行為得以產生;二是影響了市場效率和公平的提高。
自律監管是行政監管的有效補充,由于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自律機制,而且中國的管理機制造成整個行業的自律組織均在中國證監會的控制之下,自律組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只是中國證監會的傳聲筒的作用,而沒有真正成為行業自律的主體。自律機制不足且缺乏權威性導致市場參與方過于依賴監管機構的管制,無法產生內生性的規范意識,既不利于參與方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也牽扯了監管機構的精力。
(二)法律體系不夠健全,處罰違規行為力度弱
我國目前與股市關系比較密切的法律法規主要是《證券法》、《公司法》及相關行業法和部門立法等。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有些法律條文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甚至互相矛盾,因此,及時對過時、沖突的法律條文進行修訂十分必要。
隨著有關證券的法規體系逐漸健全,關于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治也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但目前的法律規定對于此類行為的懲治力度較低,難以達到預期的懲戒效果。過低的違法成本,難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層出不窮,屢打不絕。
(三)信息披露監督機制有待改進
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之一,對于維護市場健康穩定運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對于這一方面的主要監管依據是2007年證監會發布實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該辦法制訂至今已5年有余,已不能適應目前的泛媒體時代的監管需要。
截至目前,證監會指定的信息發布途徑主要是其指定的報紙、雜志和網站,但隨著媒體、通信的不斷發展及融合,新的信息渠道還會不斷出現,監管部門應及時采取措施適應這種變化趨勢。
(四)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力度不夠
由于中國股市的監管機制尚不健全,各類市場參與方的違規行為使投資者受到了很多不應有的損失。2002年1月15日,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得到初步確立,投資者可以依法對侵權行為人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但該通知給投資者的維權舉動設立一個前置條件,即需要中國證監會出具處罰決定書。這種刑事程序前置給投資者設置了一重法律障礙。以保護的名義將投資者變相排斥在法院的大門之外,最終給投資者造成傷害。
由于目前投資者維權僅限于由于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對于其它違法違規行為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則追討無門。
(五)淘汰機制不夠健全
股市的市場管理方(證監會)有責任保證商品(股票)的質量,對于那些達不到質量標準的商品和經營者應該堅決淘汰。但現實狀況是,中國股市至今仍是易進難出、易上難下。
我國上市公司退市標準目前剛剛由此前的單一業績標準擴展到多重標準,這有利于市場形成優勝劣汰、良性循環的機制。但從前期證券交易所對于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審核結果來看,該項變化對中國股市的淘汰機制變化的影響尚不明顯。
三、中國股市監管的對策及建議
股市監管的目標可以概括為:維護體系安全穩定、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外部監督與內部控制相互促進。針對中國股市監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初步提出如下建議:
(一)創新監管思路,強化行業自律
金融創新的本質是規避監管,創新業務一方面促進了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場風險這就對監管機構監管手段的優化豐富、防范化解市場系統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股市目前這種統管的監管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需要通過改革從根本上為金融創新創造空間。
對于自律組織來說,監管機構在現行框架內對自律機構進行充分授權,減少干預,明確其職責權限,在此范圍內切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維護股市秩序的有力助手,而不僅僅是一個披著自律外衣的行政管理者。
(二)完善法律法規、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
法律法規是股市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中國股市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以《證券法》和《公司法》為基礎,以行政法規、政府規章為補充的法律體系。
但是,由于制訂法律法規時考慮的情形及當時的實際狀況和現在的狀況存在一定差距,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借鑒資本市場成熟地區的經驗,徹底改變現在這種重行政處分輕法律懲戒的局面,加大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者的民事、刑事成本,達到震懾市場行為,減少違法違規,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
(三)加強信息披露管理,維護市場秩序
針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諸多不規范現象,筆者認為應當考慮如下改變:一是及時調整監管思路,從目前針對傳統的、易管制的傳統媒體的管理轉變為適應當前迅猛發展的無門檻的泛媒體時代的監管;二是持續加強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建設;三是加強對董事、監事、高管等進行專項培訓考核,訂立專項制度,強化相關人員的信息披露合規意識。
通過實施這些舉措,將有力推動證監會逐步從準入性監管向過程透明度監管的轉變的過程,促使證監會從目前繁瑣的行政監管中脫身出來,并由現在的“重管理輕監督”向“重監督輕管理”轉變,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以規范化的信息披露為基礎的良好的市場秩序,實現股市的良性發展。
(四)切實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促進市場可持續發展
目前投資者維權存在較多困難,一方面是由于制度建設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監管、執法部門的輕視怠慢。因此除了完善相應的法規制度,還需要監管部門能夠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認真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當然,保護投資者權益并不意味著對投資者做出某種優惠性的制度安排,而是在制度設計和制度執行的過程中體現出公開、公平、公正、公信的原則。要實現投資者權益的有效保護,應通過司法手段和行政手段、輿論手段三管齊下。
司法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應該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面對發展中的市場不斷涌現的新的法律空白及時通過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等加以補充;二是擴展民事賠償案件受理范圍,改變目前僅受理投資者因虛假陳述遭受損失而提起的民事訴訟的局面;三是改變目前的訴訟制度,可以考慮借鑒集體訴訟制度。
行政手段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對于漏報、瞞報、錯報視情節給予嚴格處分;二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重組、關聯交易等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經營行為的監督,發現可能侵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及時阻止;三是發揮稽查局、稽查總隊的職能優勢,與公安部、審計署等
部門建立業務聯系,對于其他有關部委發現的相關線索進行深入調查,一經查實嚴肅處理。
輿論手段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媒體發揮自身優勢,對于采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公開報道并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應;二是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等部門設置輿情監督員,對于媒體報道進行有效關注并將有關線索提供給稽查部門,以便查處。
(五)完善退市淘汰制度,建立良性發展機制
目前,滬深證券交易所新的《退市辦法》已經實施,新辦法對于退市標準的規定相比以前《退市辦法》的單一標準已經有了重大改進,但仍然有部分條款實踐性不足,規定尺度與目前實踐狀況脫節。
完善退出機制對于規范市場秩序、保證上市公司總體質量、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重要意義,只有有了高素質的上市公司隊伍,才能有利于中國股市整體質量提升、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
中國股市監管體系能否及時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將對中國股市的發展產生實質性影響。本文僅對目前股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議和設想,希望能對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一點作用。
參考文獻:
[1][美]弗蘭克·J·法博齊、[美]弗朗哥·莫迪利亞尼 著,唐旭等譯資本市場:機構與工具[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楊蓉證券市場與公司治理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武魏巍我國金融未來發展趨勢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4]張躍文中國金融體系的結構與變革[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鄭振龍、陳國進等金融制度設計經濟增長[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