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期,我們對湘鄂贛3省82縣市的198家涉農金融機構有關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因存在金融機構認知程度偏低、稅收優惠幅度偏低、小貸額度偏低等問題,制約了政策效應發揮,相關政策措施仍有待完善。
關鍵詞: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
一、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及落實情況
為支持農村金融發展,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2010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農村金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0〕4號,以下簡稱《政策》),規定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發放給農戶5萬元以下(含5萬元)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90%計入收入總額;對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的金融保險業收入減按3%的稅率征收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政策》規定,2009年至2012年6月末,湘鄂贛3省82縣市的198家涉農金融機構稅收減免合計563億元,其中免營業稅370億元,減所得稅193億元(詳見下表)。同時,涉農金融機構享受的稅收減免額度逐年遞增明顯,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分別為147億元、161億元和191億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金融機構認知程度偏低。調查顯示,2010年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以來,共有25家涉農金融機構由于不了解優惠政策或怕會計核算、減免稅申報處理手續麻煩,而存在沒有向稅務機關申報稅收減免的情況,占調查機構數的1262%,表現出對稅收優惠政策認識不足,執行遲滯。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武寧縣支行至今仍不知道有免征營業所得稅有關政策,4年來,該行發放5萬元以下小額農戶貸款,收回利息收入614萬元,按規定可享受免征所得稅1535萬元,卻因對新政策認識不足,未享受到免征所得稅優惠;彭澤縣農業銀行前期對此政策把握不及時,也沒有對2009年可以退稅的已繳稅款提出申請,未享受到2009年的減免優惠。
(二)農村金融減稅幅度偏低。調查顯示:由于責任考核和風險管理加強,影響農戶貸款發放的最主要因素中,100%的受訪金融機構均選擇“無抵押擔保、風險大”。農戶小額貸款稅收減免政策相當于從收益上對農戶小額貸款進行補償,但減免稅款未能有效降低農戶貸款的壞賬風險,無法從根本上有效解決農戶貸款抵押擔保問題。以江西省資溪縣農村信用社為例,2011年減免稅款50萬元,占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的554%,僅占利潤總額的569%。而當年小額農戶貸款不良率為1221%(比工商業不良貸款率高915個百分點)、不良余額達1066萬元,減免稅款對貸款損失的彌補作用有限。
(三)農戶小額貸款的額度標準偏低。《政策》規定:農戶小額貸款的金額在5萬元以下(含)。調查中,贛州銀座村鎮銀行等160家、占比8081%的涉農金融機構認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戶信貸需求逐漸向大額需求轉化,目前農戶小額貸款的額度標準偏低。數據顯示,70%的調查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中小額貸款的比例呈萎縮趨勢。以湖南省永順信用社為例,2009年末農戶小額貸款占農戶貸款的比例為4059%,到2011年末和2012年6月末,比例下降為3297%和3112%。額度標準偏低,對調動金融機構投放農戶小額貸款積極性的刺激作用漸減。
(四)部分新設農村金融機構核算水平偏低。受核算系統制約,部分新設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利息收入分類核算難度較大,影響了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如湖南省耒陽融興村鎮銀行農貸信貸系統尚未開通,農戶小額貸款在核算系統中無法單獨體現,只能依靠信貸部門臺帳進行農戶貸款的登記和分類核算,存在漏報和誤報現象,數據不夠真實準確。
(五)農戶身份認定的規范化程度較低。《政策》規定了農戶的定義和判斷標準,但沒有明確農戶身份認定的負責部門和農戶須提供的身份證明文件種類,各地認定方法不盡相同,也給稅務部門的認定帶來了困難。如弋陽縣稅務部門對農戶身份認定有的是以當地金融機構信貸管理系統中農戶信用檔案資料為依據;桃源縣稅務部門農戶身份認定主要是依靠身份證登記地址是否為農村居民,對小額貸款類型認定主要通過銀行與農戶的借款合同、用途、借據、金額是否在5萬元以下等具體資料,并委托會計事務所逐筆核定,核定過程長達數月;洪江市的稅務部門認定的方法:小額貸款臺帳和農戶的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二者缺一不可,導致2011年洪江農商行的外出務工人員或證件不齊的187戶、近1000萬元的農戶小額貸款不被稅務部門認定,被排除在免稅范圍之外。
三、政策建議
(一)宣傳與協作上: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稅收政策的宣傳及相關部門的協作。加大對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加強對新設農村金融機構的針對性宣傳,讓所有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都能及時、全面享受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同時,稅務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扶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開發與稅收政策相配套的業務軟件,優化金融機構利息核算手段,加強貸款細分,增強計稅依據的科學性,確保稅收優惠政策發揮最大功效。
(二)優惠措施上:進一步加大農村金融稅收政策的優惠力度。一是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地實際適當提高設定農戶小額貸款額度標準。如目前在中部地區可將5萬元標準提高到10萬元。二是實施農村金融稅收優惠政策的長效機制。目前稅收優惠到2013年止,建議根據農村經濟金融發展的實際,制定長效的稅收優惠措施,推進農村金融持續發展。三是針對不同銀行,分類制訂農村金融稅收減免幅度。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尤其是新設的地方法人機構,要根據其業務方向和抗風險能力提高減免標準,充分發揮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三)身份認定上:進一步明確農戶身份認定的相關具體事宜。進一步明確涉農金融機構在辦理農戶小額貸款時,要求貸款農戶提供能夠證明其身份的證明材料,便于金融機構操作。如明確對長期舉家外出謀生的農戶貸款時,由戶口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或居委會)提供證明材料;對長期在本地謀生的外地戶籍農戶貸款時,憑暫住證、租房合同(房產證),由現住地村民委員會(或居委會)提供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