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現實審視,認為當前金融在支持戰略性新產業發展上存在總量偏小、能力偏弱、渠道單一等問題,進而分析了影響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婁底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婁底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煤炭、鋼鐵、水泥、火力發電是婁底四大支柱產業。2010年以來,婁底市著力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全市初步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和節能環保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群??傮w來看,呈現如下特征:
(一) 配套環境日趨優化
積極加快新興產業配套環境建設,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產業鏈式發展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促進高??蒲谐晒D化上,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等院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先后開展了“新材料產業技術專家企業對接會”、“生物醫藥技術專家對接會”等行業性產學研合作,并與高校建立了4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效地促進了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婁底、新化、雙峰經濟開發區積極建設專業化技術服務平臺,打造產品研發、檢測、專利信息服務和項目孵化的創新創業平臺;在產業發展路徑上,形成了以產業鏈關鍵環節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模式,如薄板材料裝備制造產業的開發,帶動了配套產業的發展。
(二) 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全市擁有國家實驗室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16項,獲得省科技成果獎9項,并成功通過全國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驗收。在生物技術領域,牛豬等動物繁育、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新材料技術領域,新型電池材料、炭/炭復合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等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有色金屬領域,銻白生產新工藝等4項新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新能源技術領域,氫能制取設備、光伏發電系統、生物質能源等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三) 改造傳統產業初顯成效
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對有色冶金、機械化工、陶瓷等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取得了較好成效,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工業企業高新技術應用推廣率達78%以上,其中華菱漣鋼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產值達1413億元,占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的3163%,閃星銻業、中興液壓等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運用高新技術輻射、帶動、提升傳統企業,獲得快速發展。
二、對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現實審視
(一)貸款快速增長,但信貸總量偏小
截至2012年9月末,婁底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銀行貸款余額為954億元,較年初增加482億元,增速為10211%,超過同期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增速8221個百分點。在婁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對較快,獲得的銀行貸款也最多,兩者的貸款余額分別為662億元和243億元,占全部四大新興產業貸款的9486%。婁底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量嚴重偏小。據統計,截至2012年9月末,婁底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占全市貸款總額的176%,而同期湖南省的平均占比為69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7個百分點;貸款占比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505%)的占比低329個百分點。
(二)信貸產品推陳出新,但總體服務能力偏弱
商業銀行在發展流動資金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傳統金融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了3大類20余種信貸產品,支持新興產業發展。一是權力質押類信貸產品。以轄內支柱企業華菱漣鋼、冷鋼和閃星銻業等依托,針對其上游中小企業創新推出了國內保理、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運單質押貸款;二是動產質押類信貸產品,針對原材料在產品價值中占比大的中小企業,開發了鉻鐵質押貸款、有色金屬產成品質押貸款等產品;三是以產業集群為依托,創新推出了聯貸聯保、中小企業手拉手貸款。從總體上看,商業銀行盡管開發了多種信貸產品,但這些產品都是以企業當前的償還能力為核心因素開發的,而對成長性、未來現金流等關鍵因素考慮不夠,同時,也未結合新興產業特點開發專利權質押、無形資產質押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特種設備質押貸款等產品,企業因有效抵押品不足產生的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
(三)直接融資取得進展,但融資量遠不能滿足需要
政府積極推動上市融資,2011年全市有12家新興產業企業進入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3家企業得到省財政上市專項引導資金扶持,2家公司進入報備培育階段。同時,積極引進外地私募股權基金,實現了直接融資方式的歷史性突破,但與企業的旺盛需求相比,目前直接融資額可謂杯水車薪,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三、健全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加快新興產業培育體系建設
順暢的產業培育體系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強化途徑主要包括:一是推動經濟開發區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承載體和輻射源。經濟開發區是高端人才和高新技術產業最為集中的政策區域,要不斷完善創新環境,在創業、科技研發、教育、金融、專業化服務以及機制體制改革等方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二是發揮孵化器作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源頭”作用。通過創業培訓、輔導和技術支撐、市場服務等活動,促進技術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造適合國情,符合新興技術發展規律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組織模式。三是加大產業集群培育力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戰略性新興產業關聯度大、滲透力強和輻射面寬,具有極強的前向效應和后向效應,與其他產業之間有著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因此在產業化的過程中,要推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高的產業集群,發揮聯動效應,從而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
(二)完善新興產業政策保障體系
在產業政策上,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大對企業研發的投入以及對企業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充分利用政府采購制度,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銷售渠道的暢通。完善各種中介咨詢服務機構,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信息共享平臺等。
在財政政策上,一方面,著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研發、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創新能力建設等;綜合運用貸款貼息、風險投資、償還性資助等多種投入方式,對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給予重點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對風險投資發展的扶持力度,設立風險投資損失補償基金,使風險投資者形成比較準確的收益預期;通過政府直接投資、撥款、補助的方式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如建立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發揮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的流入,實現風險資本的社會化、多元化。
在稅收政策上,建立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協調的多元化的稅收扶持體系。稅收優惠重點要體現在產品研究開發、技術轉化環節上,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機制的形成和完善;稅收優惠的“受益人”由企業向具體的科研項目、具體的開發環節轉變。優惠方式主要推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包括減計收入、加計扣除、減免所得額、低稅率、減免稅、投資抵扣、投資抵免等調整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范圍。
(三)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建設
商業銀行要改變經營觀念,盡快建立適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融資服務體系。一是要拓寬企業股權融資服務渠道。商業銀行要積極向企業提供PE、VC等創投企業推介和財務顧問服務,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同時,還可以與PE、VC、產業基金在資金托管、新興產業客戶推介等業務領域加強合作。二是要建立合理的項目評級授信體系。在設計內部評級和授信體系時,充分考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具體特點,不僅將企業歷史經營數據引入模型,更應充分認識到企業和項目的成長性,將項目所屬行業的發展階段、項目所處產業鏈環節以及項目融資周期與行業發展周期的對比等重要指標納入評估模型,在注重模型形式的同時,提高專家評級和專家授信的重要性,客觀測評企業信用等級和授信額度。三是不斷拓展融資擔保渠道。加強信貸擔保方式創新,提高對專利、商標權、版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能力,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擔保模式。對處于產業集群或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探索聯保聯貸等金融模式,不斷拓寬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擔保渠道。
(四)加快生產要素市場建設
發達的要素市場具有良好的價值發現功能,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前提和基礎。地方政府要在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化、專業化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加強要素市場建設,幫助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解決先進專業機器設備和知識產權等核心資產價值評估難、拍賣難等問題,為其引入戰略投資者、開展股權質押融資、專業機器設備抵押融資、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等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