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央行已經實現數據集中,探索數據集中下適合基層科技服務支撐的方式已經成為迫切的課題。本文對數據集中后基層央行科技部門工作形式、工作重心、工作職能模式等方面的變化進行概述與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就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科技服務支撐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央行;數據集中;科技服務支撐
近年來央行金融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人民銀行系統已逐步建立了安全、快捷、規范和高效的電子化服務體系,數據集中的進程日益加快,核算主體上移,基本實現了業務處理電子化、辦公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數據可靠性與唯一性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為央行切實履行宏觀調控職能提供數據科技支撐。但如此巨大的技術架構體系的變革,從上至下導致央行的網絡、信息系統、IT 運營環境不斷改變,必然要求基層央行科技部門做好充分支撐準備,最大限度的發揮數據集中優勢。因此,如何適應數據集中后基層科技工作的新形勢,做好科技服務支撐,更好的配合總分行的各項工作,已成為基層央行科技部門面臨的首要挑戰。
一、數據集中后基層央行科技工作所處的新形勢
(一)軟件開發任務減少
數據集中前,系統軟件的開發在基層科技部門工作中占有相當比重。隨著系統模式的改變和數據資源的集中,大型業務系統基本上都采用B/S模式,由總行統一組織公司進行開發調試,基層科技部門只是負責推廣與日常運維,自己的開發任務主要集中在業務部門的信息管理系統,軟件開發任務的種類和規模都大幅減少。
(二)網絡運行穩健成為重中之重
數據集中后各個重要系統的服務器集中到了總、分行或省會中支,可實現對系統業務的統一管理,網絡成為所有業務系統運行的平臺基礎,需要24 小時不間斷運行,對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國庫信息處理系統、貨幣金銀管理系統、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業務必須登錄總行服務器才能進行業務處理, 實時性要求很高,網絡設備的任一環節出現故障, 或者網絡通訊速率達不到預定的要求, 都有可能使當天的業務無法開展, 進而影響到全國業務的正常日終處理,因此基層科技部門的日常工作側重點逐步轉移到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和信息安全方面,網絡運行穩健成為基層科技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風險防范水平要求提高
首先要防范網絡風險。上面已經提到,在數據集中后,各大業務系統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大幅度增加,網絡是否穩定、可靠、安全直接影響到全國業務的正常處理。其次要防范操作風險。經過多年的電子信息化發展,央行幾乎各項工作都要通過計算機展開,業務開始逐漸實現無紙化、集中化、網絡化的管理。但是,業務人員對風險防范認識不到位,依舊認為這是科技人員的事情,對計算機操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許多錯誤的操作方式,往往是造成系統運行風險的元兇。
二、數據集中后基層央行科技工作所面臨的問題
(一)技術防范手段有待完善
在內聯網安全防護上,依舊使用早期的防病毒、非法外聯監控、內聯網入侵檢測等系統。這些系統雖然在防護內聯網安全運行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計算機病毒泛濫成災,這些系統的升級速度遠遠低于病毒的更新速度,導致內聯網絡時常受到攻擊。同時,個別系統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與計算機某些資源存在沖突,導致系統崩潰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二)業務部門與科技部門缺乏有效溝通
由于數據集中、核算主體上移之后,業務系統直接由總行組織開發,并由相關業務部門自上往下層層推廣,不經過本級科技部門進行安裝使用,上級行對口部門下發業務系統使用指南時不抄送科技部門,業務系統相關業務培訓時也不要求科技部門人員參加,導致基層科技人員對系統整體構架、細節設計一無所知。業務部門對技術問題的似是而非,向科技人員說明問題時的片面、模糊,使得遇到系統故障時,科技人員不能準確把握問題癥結,只能憑借經驗進行維護,處理效率大為降低。
(三)網絡管理壓力大,專職人員緊缺
在數據大集中的趨勢下,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行都離不開網絡。但是目前地市中支一般僅一名網絡管理員,超負荷工作,而且現在地市中支為了安全和資源規劃方便,實行IP-MAC端口綁定,這份工作專業性較強,一旦該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員調離時,新接任的網絡管理員在短時間內很難勝任,造成巨大的缺口風險。而縣支行則完全沒有專職科技人員,大多為兼職,缺乏專業知識與經驗,難以適應網絡管理需要。
(四)科技人員自身定位有偏差
隨著系統模式的改變和數據資源的集中,越來越多的業務系統逐漸采用B/S 模式,基層央行系統維護工作的技術含量日益減少,工作重點轉向機房基礎設施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客戶端操作系統維護等基礎維護工作,使得科技人員容易將自己錯誤的定位為一個技術方面的后勤人員,工作成就感遠沒有做項目那么強烈,因而逐漸失去鉆研科技業務的興趣和動力,忽略對相關金融業務知識的學習,導致在工作中技術水平難以提升。
三、強化基層央行科技服務支撐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安全系統巡檢機制,及時發現安全風險
首先變以前的“被動救火”為現在的“主動預防”,定期巡檢網絡、機房等關鍵點,查看各類操作日志,以便從總體到局部對系統狀況有個準確把握,及時消除隱患于萌芽之中。其次加強防病毒系統、入侵檢測系統、非法外聯監測系統的運行管理, 重視對系統運行情況的分析, 制訂有效防范措施,未雨綢繆,確保消除隱患于萌芽中。最后要與縣支行保持緊密聯系,密切關注縣支行網絡設備狀況,在縣支行網絡出現問題,而支行科技人員無法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實現快速解決,保證重要業務不受影響。
(二)制定相應規范,提升運維規范化水平
在目前的科技管理制度中,涉及運維管理工作的很少。隨著數據的集中,基層央行科技部門的工作重心更為傾向于運維工作,因此,在平日的運維操作中,深入研究業務系統,對運行的軟硬件平臺及其他相關要求規范化,制定統一的、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標準與運維規程,規范日常操作,增強可操作性,這樣才能減少運維操作的隨意性,保證運維質量的提升。
(三)堅持“求同存異”,保證特色發展
雖然數據集中后,大部分業務系統由總行組織開發,然后垂直推廣使用,已能滿足大體需求,但是各地經濟金融情況存在差異,因此需求也有所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求同存異”,在維護系統正常運行的同時,積極調研本地業務部門的切實需求,組織本地基層科技力量,配合業務部門,進行特色需求開發,保證基層央行工作更為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四) 以演促練,提升實戰能力
實踐證明,加強應急演練是將突發性事故損害降到最低的有效手段,總行每年都組織各地進行應急演練。作為基層科技部門,要重視應急演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演練時機,設置多個演練場景,多部門同時參與,能夠鍛煉科技部門人員分配和組織協調能力,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總結,以演促練,不斷提高實戰能力。
(五)加強業務培訓,準確定位自身 一是開展專項培訓,針對性的開展新形勢下基層科技人員接觸最多的技術方面的培訓,如網絡、數據庫等,及時組織有關專家、研發人員為科技人員講授數據集中后的大型業務系統的整體構架、細節設計等知識,提高業務能力。二是建立聯動機制,通過科技人員進駐業務科室短期學習日常業務操作,熟悉業務流程,與業務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實現有效的多部門聯動,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三是設立知識庫系統,涵蓋在日常運維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及解決方法,業務人員可以在不同的權限下進入該系統,尋求解決方案。如果未能找到答案,可以向科技部門提交運維申請,在問題解決之后,科技人員將解決方案發布在該系統中,以便日后相同問題業務人員可以自行解決,從而有效節省人力資本。四是提高金融科技服務的同時,找準定位,要認識到金融科技管理也是基層科技部門重要職能,加強對金融機構的信息安全的管理與指導。
參考文獻:
[1]陳富才,《提升基層人民銀行科技工作水平的思考》,《金融電子化》,2007年12月
[2]劉巖,《增強基層央行科技運維能力》,《金融電子化》,2009年11月
[3]陳靜,《我國銀行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金融電子化》,2005年
[4]張英,《淺談金融數據集中后的風險防控》,《華南金融電腦》,2009年7月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