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一個行業對國外進行實施反傾銷制裁,其最大受益者將是國內的企業,但這次葡萄酒反傾銷,國產葡萄酒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一個廣為認可的觀點是:國產葡萄酒企需練好內功,才能逆轉當前的局勢。

酒協的態度
“這對保護國內葡萄酒產業安全、維護國內葡萄酒產業的權益非常重要,中國酒業協會和全體會員堅決支持。”在7月2日發布的聲明中,中國酒業協會表示支持反傾銷調查。
酒協稱,長期以來,中國葡萄酒產業處在一個良性、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但是近年來,歐盟葡萄酒進口量逐年大幅增加,占中國葡萄酒銷售量的比例大幅上升,已經對國內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和威脅。
協會的聲明表示,由于受到沖擊,中國葡萄酒企業的市場空間遭到了嚴重擠壓,產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產量、銷量、利潤等多個重要性經營指標均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整個行業形勢不容樂觀。
“從目前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單靠企業自身改善經營管理和銷售策略不可能改變現狀,還需要應用中國以及WTO相關法律賦予的權利有效遏制進口產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中國酒業協會認為,在歐盟進口數量大幅增長的背后,不僅僅是歐盟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低價傾銷行為,還有歐盟政府對葡萄酒產業的長期政策鼓勵和巨額財政補貼。
“上述不正當的貿易行為對中國葡萄酒產業不公平,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未來歐盟葡萄酒的進口數量還將進一步增長,并對中國葡萄酒產業造成更大威脅和沖擊,企業的經營效益可能會進一步下滑。”該協會稱。
盡管酒協在聲明中所描述的國產酒受擠壓的現狀確實存在,但如果對歐盟葡萄酒進行制裁,國產酒就一定能從中受益嗎?
國產酒:靠邊站
葡萄酒反傾銷事件的進展過程中,有兩次引起了國產葡萄酒股價的非正常上漲,一次是在5月份,媒體曝出“商務部已經準備就歐盟葡萄酒傾銷事件進行調查”后;另一次是在6月5日,商務部正式聲明發出以后。這似乎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反傾銷將對國產酒產生利好的判斷。但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次股價的上漲都是莊家利用消息進行炒作:“雙反對進口酒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未必一定會讓國產葡萄酒企受益。”
在2008年以前,國產葡萄酒在市場上處于絕對強勢地位,超過80%的市場占有率讓很多人不相信“進口酒很快就能搶走國產酒份額”。但事實是殘酷的,經過4年多的拉鋸,到2012年,國產酒已經呈現出全面潰敗的跡象:張裕“農殘門”、中糧長城內部整合未果、王朝持續低迷,2012年真正成了國產酒的“轉折點”,雖然有不少國產獨立小酒莊開始嶄露頭角,但國產酒整體頹勢已經盡顯。一個廣為認可的觀點是:國產葡萄酒企需練好內功,才能逆轉當前的局勢。
我們知道葡萄酒的釀造工藝,栽培等方面的偏差直接影響著葡萄酒的優劣,與國外葡萄酒的先天條件相比,國內外在釀酒葡萄的栽培和工藝方面的差距,使得國內同樣價位的葡萄酒性價比不如國外葡萄酒。當然除去這些先天自然條件外,國內一些葡萄酒廠,不愿意對基地進行建設,購買原料不重質量,只重價格,這在葡萄酒釀造先天在原料后天靠工藝的實質上,就不可能生產出優質葡萄酒。正是由于影響國內葡萄酒的各種因素存在,讓國產葡萄酒一直處于世界葡萄酒行業下風。不管是近期反傾銷的發起還是國產葡萄酒業的連年虧損,都可以看出,國產葡萄酒要想取得實質性進展,就需要自省、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有消息稱,在中國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之際,以王朝葡萄酒公司為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2000多座寫字樓上演了一場白領免費送酒的活動,很顯然在這個時段,國產葡萄酒業在“搶機”爭市場。對于葡萄酒市場出現的類似各種現象,金百臨咨詢秦洪指出,我國民族品牌的葡萄酒,未來業績成長的關鍵并不在于反傾銷,而是在于自身的因素。打鐵尚需自身硬,只有擁有過硬的產品質量、較為切合我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產品價格,才能重新打動中國消費者,我國民族品牌的葡萄酒的業績拐點之路還遠。
反傾銷并不能救國產葡萄酒,國產葡萄酒需要“自救”。而自救就是要苦練內功,從高品質做起。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發展釀酒葡萄酒基地,改善葡萄酒品質,將成為國產葡萄酒擺脫未來發展困境的關鍵因素。未來國產葡萄酒商應在釀酒葡萄種植基地方面加緊努力,將不同地域及釀酒品種相結合,選取好的葡萄品種,釀造出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同時嚴格規范葡萄種植和釀造技術,采用有機化肥種植。
另一方面,國產葡萄酒企業應向國外葡萄酒商學習,改變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式溝通,加大宣傳力度,從中國注重人情味等角度做廣告,學習西方葡萄酒商在華的宣傳方式。

新世界上位
此次針對歐盟國的立案調查,無論結果如何,直接受益者無疑是澳大利亞、南非、智利、美國、阿根廷、新西蘭等新世界國家:如果反傾銷成立,中國加稅,新世界國家無疑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尤其是智利、澳大利亞等國,最近在中國的推廣勢頭一浪高過一浪,一旦歐盟國家受到較為嚴重制裁,“上位”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退一步,即使最后事情不了了之,但由于此次事件的影響,很多酒商其實已經在考慮多增加一些新世界國家的品種。
還有一種頗為諷刺的觀點認為,歐盟自身也會因反傾銷事件而受益。觀點認為反傾銷一方面對歐盟國帶來的影響并不大,加之中國大多數人鐘愛進口酒,也對國產酒品質及釀造工藝懷疑有加,很多酒商認為國產酒自認比不上進口酒,所以對于目前中國商務部啟動的“雙反”調查程序表示懷疑,畢竟這次啟動審查程序只是為了回應歐盟,而不是因為歐盟的葡萄酒在中國低價傾銷——這次反傾銷調查其實是給歐盟葡萄酒做了廣告,是在“叫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