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國外葡萄酒的大規模涌入中國市場,國內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各式各樣的品鑒會成為酒商和經銷商推廣產品的主要選擇,同時也是消費者了解葡萄酒知識的很好途徑。品鑒會的目的都是大同小異,但是方式卻是不盡相同,這也就決定了品鑒會有成功和失敗的區別、有精彩和無趣的差異。如何辦好一場品鑒會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

必備“寶物”
一場品鑒會的舉辦都是帶有目的性的,這是生產商和經銷商推廣自己產品的好時候。一場品鑒會無論成功與否都必須具備以下這些因素:
1·形式明確
品鑒會的舉辦可以有多種主題,但是形式一般就兩種:一種是相對參加人數比較少,邊講座形式邊進行品鑒的情況;另一種則是,講座集中在品鑒會之前舉行,而后參加者根據自己的愛好走到不同的品鑒桌前邊品邊同工作人員交流體會。品鑒會開始之前必須先確定形式的選擇,這樣才能制定明確時間安排和會場布置計劃。
2·舉辦場所的選擇
葡萄酒的品鑒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場所的,太吵、溫度太冷或者太熱都不是可供考慮的選擇,因此溫度是第一考慮要素。對于許多紅葡萄酒來說,15度—20度是較為理想的品鑒溫度。對于起泡酒、白葡萄酒、甜酒而言,需要用冰桶來提供適飲溫度。同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還有環境的優雅、交通的便利等。星級酒店或當地已經為葡萄酒的品鑒做過精心設計的會所、餐廳、酒窖是通常的選擇。
3·必備品酒用具
冰桶、醒酒器、酒杯是開啟一瓶酒不可或缺的品嘗用具,這里要特別注意酒杯的選擇,要選擇與葡萄酒品種相匹配的酒杯,這樣才能領略一瓶酒的完美。一般情況下品鑒會不會只品嘗一種葡萄酒,如果能做到每款酒都有相應的酒杯最好不過,但多數情況下主辦方無法一次性提供那么多杯子,一瓶飲用水,是這個時候必須具備的。品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用具那就是吐酒桶,這個也是必須具備的。
4·酒品資料
產區資料、酒品介紹資料、酒單、品酒記錄本這些書面材料是品酒會應具備的發放給嘉賓的文字介紹資料,這樣不光在品酒的時候使嘉賓有個參考,同時可以有助于嘉賓了解每一款酒的大體信息和文化背景。這里要注意一點,資料的發放應在品鑒會開始,不要等到品鑒會結束,那樣嘉賓的興趣和發放資料的意義就都已經不存在了。
5·影音資料
品鑒會,顧名思義是對酒的品嘗交流,其實它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每一款葡萄酒都承載著其來源國家的文化,表達著葡萄酒產地的風土特征,折射出采摘年份的氣候特點,所有這些都是葡萄酒需要傳遞給每位嘉賓的信息。
影音資料展現可以從聽覺、視覺來完美地展現葡萄酒成酒之前的種植環境。影音資料可以是PPT也可以是錄像資料,內容包括葡萄酒的產地風土介紹,當年的氣候中最明顯的特征概括,葡萄品種的主要特點,釀造工藝上有無特別之處等信息。這些信息的展現可以很好地傳達出葡萄酒背后深層次的文化背景,同時可以讓與會嘉賓從心靈和思想層面與葡萄酒達到共鳴。
6·酒品和美食
品鑒會上選用酒品的檔次和數量是根據所邀嘉賓的專業程度和數量來定位的。對于不太懂酒的嘉賓,可以選擇一些大眾化、易入口、易搭配食物的葡萄酒;如果是懂酒的嘉賓可以根據他們的口味、興趣來決定酒品的選擇。
食物是品鑒會必不可少的角色,關于食物的選擇一般會選擇永遠都不會錯的奶酪、橄欖、水果。如果品鑒會是結合午宴或者晚宴的形式舉辦,那酒品與食物的搭配就要重新考量。紅葡萄酒一般會配一些味道重一些的奶酪,或者是紅肉以及烤蔬菜、番茄燒制的菜肴、黑巧克力等等。對于白葡萄酒,最好是柔和一些的奶酪、魚、沙拉等等。酒和食物搭配的好,那么這場品鑒會也會隨之增色不少。7·主講人的選擇
主講人決定著一場品鑒會的氣氛、品位,選擇好的主講人可以讓一場品鑒會達到預期之外的好,如果主講人是一個不懂酒,只是照本宣科的工作人員,那么這場品鑒會的氣氛和品位會隨之down到谷底。

能夠用心設計好講解的時間點和內容,是品鑒會成功的關鍵,這需要主講人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主講經驗。一般氣氛比較好、有一定交流性的品鑒會,邀請的主講人都是業內比較有名的專業酒評人。他們一般都有著游歷世界各個葡萄酒產區的經歷,同時多年的經驗也讓他們有著自己的知名度,這些因素都可以稱為一場品鑒會的看頭,這和明星的影響力有著一樣的道理。
8·服務
任何活動都需要良好的服務來支撐,品鑒會的舉辦涉及到酒溫、醒酒、倒酒這些程序,這需要很好的服務配合才能成功。如果服務跟不上,一種酒款品嘗完畢,下一款還沒有給嘉賓斟上,這就出現嘉賓等服務的尷尬,同時也會打斷整個品鑒會的連貫氛圍,這是一定要避免的。一般情況下,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在倒酒的時候可以連續將要品鑒的幾款酒都倒上,這樣葡萄酒可以在杯中進行醒酒,同時也避免了一杯一杯倒的麻煩。適飲的酒溫需要在品鑒會開始前就做好,一般是品鑒白葡萄酒的時候需要將白葡萄酒提前放入冰桶中。
9·嘉賓的邀請
嘉賓一般包括經銷商、酒評人、媒體、葡萄酒關注者這些人員的構成。嘉賓的選擇需要根據品鑒的酒品的檔次來限定,同時品鑒會的規模也是選擇嘉賓的重要限制因素。這需要舉辦方根據品鑒會的檔次來合理安排受邀人員名單。
“寶物”使用誤區

無論做什么,“度”這個概念很重要,品鑒會的舉辦如今已不是新鮮話題,但仍存在著一些誤區:
1·人越多越好
“氛圍”是考量一場品鑒會舉辦的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氛圍好并不一定達到的效果就好,但是氛圍不好,就一定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很多舉辦方為了追求“高人氣”,邀請的嘉賓“人山人海”往往導致適得其反。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一般邀請的嘉賓視場地的大小、服務的能力來定,不要給自己一頂“大帽子”,這樣往往會產生現場混亂、擁擠、品酒用具和食物爭搶的場面,一場品鑒會就這樣華麗的演變成“夜市”,我想這應該不是舉辦方的目的。
2·時間越長越好
品鑒會舉辦的時間的長短視品鑒的酒款的數量和安排的節目內容有關。一場品鑒會舉辦的合適的時間一般為2-3個小時,這樣既能確保酒品的品鑒完整性,同時也不會讓與會嘉賓覺得枯燥無味,切勿將品鑒會的時間拉得太長,這樣嘉賓的興趣和激情都會被耗盡。主辦方要達到的效果應該是“意猶未盡”,留一點興趣在品鑒會之后,這樣才能達到品鑒會的目的。
3·娛樂節目越豐富越好
現在很多品鑒會為了增加現場的氛圍,調節品鑒的節奏,往往會穿插一些娛樂節目要為品鑒會助興。但是要記住,娛樂節目只是用來助興,切勿喧賓奪主,將一場品鑒會的主角冷落在一旁,那么品鑒會的目的和意義也就隨之被冷落。
4·喝的越盡興越好
品鑒會顧名思義只是品嘗,而不是要喝到盡興。這需要在倒酒的時候注意量,一般每款酒都只倒一次,每次也只占杯中1/4的量,只要保證品鑒沒有問題就可以。所以,品鑒會不要盡興,因為送每位到場嘉賓回家也是一件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