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敏捷競爭理念在制造業中的研究與應用已經比較深入,同樣對建筑業也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敏捷動態聯盟是實現敏捷競爭的組織基礎。文章根據視圖建模的理論方法,提出面向過程的視圖建模方法來具體闡述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模型結構,重點是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過程視圖,在此基礎上描述了組織、資源、信息視圖,為建筑企業基于建設項目的敏捷動態聯盟的構建提供了比較詳細的參考模型的方法。
關鍵詞: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過程視圖;組織視圖;資源視圖;信息視圖
一、 引言
視圖模型是一種描述企業建模的工具,1991年最先由歐共體ESPRIT計劃提出的為制造業CIMS開發和實施CIM-OSA參考體系結構,CIM-OSA參考體系結構中分別從功能視圖、信息視圖、資源視圖、組織視圖來描述一個企業。1992年德國Sarrland大學A.W.Scheer教授提出的ARIS(五個視圖(功能視圖、組織視圖、信息視圖、產品與服務視圖、控制/過程視圖)和三個階段:需求定義、設計說明、實施描述)企業建模體系結構。
完整的敏捷動態聯盟模型應包括動態聯盟的過程、組織、資源、信息四個視圖。其中動態聯盟的過程視圖主要反映動態聯盟過程的結構組成及運營方面的特點,是動態聯盟視圖的核心部分;組織視圖反應動態聯盟各盟員的組織形式,是進行管理的基礎;資源視圖闡述了動態聯盟進行資源整合的方式,是組建聯盟的目的所在;信息視圖說明動態聯盟盟員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是保障聯盟運作的條件。用多個視圖來描述敏捷動態聯盟,可以避免單視圖建模的信息缺乏問題,每個視圖從一個側面描述企業的一部分特性,不同的視圖之間相互補充,共同完成對敏捷動態聯盟的描述任務。
二、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過程視圖
作為為完成一個建設項目任務而組建的動態聯盟,盟主應該首先考慮完成建設項目所需要完成的建設任務以及其對應所需的建設過程,然后才能在確定的建設過程基礎上明確所需的動態聯盟組織結構、資源以及對應的信息交流系統。建設項目根據建設任務、建設目標進行建設過程的分解與確定是動態聯盟的基礎性工作,是動態聯盟組建過程中確定伙伴選擇目標的前提條件。
從過程的觀點來看,敏捷動態聯盟的架構就是描述敏捷動態聯盟執行什么過程、怎樣執行這些過程以及怎樣構建這些過程。組建敏捷動態聯盟的最主要問題是各盟員企業的業務過程的協調和快速集成。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過程視圖是描述為完成建設項目任務、建設項目目標而需進行的所有建設過程活動及建設過程活動之間關聯關系的視圖。
目前,有很多過程視圖建模方法,例如:PERT、GERT、PETRI等。而在建設項目管理中,應用比較成熟的是網絡計劃技術。
基于項目的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建設過程與傳統企業的過程不同,它包括一些傳統企業沒有的過程,如合作伙伴選擇、合作伙伴關系協調、利益分配、重構、解散、善后處理等。
可將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建設過程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獨有過程,這部分既不是盟主的原有建設業務過程,也不是某個盟員企業的建設業務過程,而是為成立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或成立后新增加的建設過程,如建設項目機遇的捕捉和評估分析、差距分析,聯盟設計、聯盟建設過程集成、合作伙伴選擇、合作伙伴關系協調、聯盟項目管理、利益分配及激勵機制與實施、重構、解散等。
第二類是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盟主原有的部分過程。盟主一般都擁有機遇建設項目的主要建設過程核心能力,如對于設計、施工總承包商的盟主可能有設計或主體工程的施工能力,EPC總承包商一般具有建設項目的總體規劃設計能力等等。盟主企業要作為敏捷動態聯盟的“領頭羊”必須對自己的建設過程進行一定的重組,使其適應機遇建設項目動態聯盟需要。這種重組可以是取其一部分建設業務過程加入敏捷動態聯盟,也可以是整個建設業務過程全部加入,還可以是取其一部分再新添一些過程后加入敏捷動態聯盟。總的目的是達到該敏捷動態聯盟對盟主企業的建設過程要求;
第三類是盟員企業原有的建設過程。和盟主一樣,盟員企業在加入敏捷動態聯盟時也需按敏捷動態聯盟的要求,對自己的建設業務過程做相應的重組,因為敏捷動態聯盟吸收的是各盟員競爭力最強的那部分即核心能力,或盟主自己所缺的那部分。當然盟員企業的建設過程也有可能是另一個由其作為盟主而組成的敏捷動態聯盟,其建設過程也可能是由該盟員與該聯盟盟員企業聯合完成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指的第二、第三類過程指的是由盟主企業和盟員企業獨立完成的建設過程。
下面以某EPC總承包商承攬的某煤炭熱發電廠的建設項目為例來說明ADA-CE視圖模型的建立。該EPC總承包商根據業主目標要求及現場條件將整個建設項目任務劃分成16個建設過程,如表1。
該EPC總承包商選擇總體規劃設計與發電機組設計以及系統測試與試運行建設過程由自身完成,即為第二類建設過程,而將其他建設過程通過分包的形式由盟員企業分包商來完成,即第三類建設過程。另外為組建動態聯盟,該EPC總承包商還必須完成動態聯盟設計、動態聯盟建設過程集成、盟員合作伙伴選擇、合作伙伴關系協調、聯盟項目管理、聯盟解散善后處理等動態聯盟獨有建設過程,即第一類建設過程。
如果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將盟主或盟員企業的建設過程看作黑箱,則敏捷動態聯盟的過程視圖可用圖1表示。
三、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組織視圖
1. 過程導向型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組織設計步驟。按照過程管理的思想,根據Dan Dimancescu等人提出的“戰略-過程-職責-結構”的新型組織結構設計思想,進行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組織結構設計步驟:(1) 盟主根據面臨的建設項目市場機遇、核心能力和資源,制訂出敏捷動態聯盟的戰略目標;(2) 從建設項目敏捷動態聯盟的戰略目標和核心能力出發,確定和設計出敏捷動態聯盟的關鍵過程〔主要指項目聯盟獨有的第一類建設過程和由盟主及盟員完成的第二、第三類建設過程),并將這些關鍵建設過程與本企業自身具有的建設過程和核心能力(第二類建設過程)進行比較和差距分析,確定出需要從外界借用的建設過程和能力(第三類建設過程),進行合作伙伴選擇;(3)確定各個建設過程所需要的人員及其在建設過程中的角色和職責;(4)確定建設過程中人、技術、資源集成的制度和規則以及建設過程之間的聯系方式,這些制度、規則、聯系方式即構成組織的結構。這是一種按過程設置組織結構的方法,這樣設計出的組織結構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強調通過過程團隊進行組織內部和跨組織之間的合作,而原來作為結構中關鍵要素的職能,其影響卻減少了。
2. 過程導向型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組織視圖描述。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組織視圖,是從組織的角度對建筑企業基于項目的敏捷動態聯盟進行描述,主要描述敏捷動態聯盟的組織形式、權限、職責、組織單元之間的關聯以及盟主企業、伙伴企業組織參與情況。
根據以上的組織結構設計步驟和設計思想,結合建筑企業基于項目的敏捷動態聯盟的動態組織特征和上一節所分析的過程視圖,及以核心能力為組織特征的建筑企業敏捷化組織設計,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組織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
(1)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協調總部。盟主企業的有關人員與伙伴企業的協調代表通過信息網迅速組成協調總部,負責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實施中有關協議的簽訂,并對動態聯盟組建和運行過程進行協調,并派出過程監控人員。根據需要,它可以全部由盟主的內部人員組成,也可以由盟主企業人員和盟員企業人員共同組成。監控人員的主要作用是任務協調、矛盾沖突消解、質量、進度、成本監控等等。協調總部與各建設過程團隊的協調應盡量簡潔化,避免多頭聯絡,應指派專業人員作為協調聯系代表。
(2)建設過程團隊。在盟主及盟員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根據企業核心能力,在企業核心能力過程團隊BOU的基礎上,根據建設項目的需要和盟主要求,將一個或多個核心能力過程團隊BOU進行重組,組建完成所承接的建設過程任務的建設過程團隊,當然所組建的建設過程團隊可能完全由盟主企業或盟員企業獨立組成,也可能是由盟員企業所組建的動態聯盟形成的建設過程團隊。這些來自各個合作伙伴企業的建設過程團隊執行敏捷動態聯盟項目的各個既定建設過程。
(3)建設過程主管。是各建設過程的設計者、統籌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協調者。建設過程主管負責設計和改進建設過程,并從企業內部或企業外部選擇合適的核心能力過程團隊的人員、機械、設備等資源組成建設過程團隊,向他們傳授建設過程的相關知識,協調建設過程團隊成員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帶領他們高質高效地執行建設過程任務。
四、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資源視圖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資源視圖是用來描述基于建設項目動態聯盟的資源(材料、設備、人員、資金及技術)的分類、構成結構及資源間的聯系布局、配置以及物流等,反映聯盟的靜態資源和動態資源的狀況。資源視圖也是以過程視圖為中心,通過對每個建設過程所需主要支持資源的描述,實現了過程視圖與資源視圖的聯系,也決定了資源視圖(參見圖3)。
1. 專屬于建設過程的資源。敏捷動態聯盟要想實現敏捷運行,實現可重用、可重構、可擴充,各建設過程及其團隊應該是相對獨立的自主主體,因此其建設過程資源也相對獨立,看成屬于建設過程這一黑箱內的資源。
2. 多建設過程共享資源。但建設項目過程中,總是有部分資源是共用的,如大型建設項目的吊裝設備,可能是專屬于某一建設過程,但另一些建設過程也需要這一吊裝設備,再如一些掌握特殊技術的人員,可能幾個建設過程都需要這一特殊技術人員去提供技術服務。
因此,我們可以將敏捷動態聯盟的資源據所屬建設過程分為,專屬于項目聯盟的第一類建設過程資源,這類資源基本上是在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協調總部專屬使用;專屬于動態聯盟盟主建設過程團隊的第二類建設過程資源;專屬于盟員企業建設過程團隊的第三類建設過程資源;另一類就是在上述資源中,雖屬于某一類建設過程,多數情況下屬于第一類建設過程,但在建設項目建設中,需要由多個建設過程共享的重要資源,這類資源必須由盟主企業組成的動態聯盟協調總部參與管理、協調共享。
五、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信息視圖
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信息視圖是用來描述項目聯盟中的各主要信息實體及其相互聯系。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信息主體構成來自過程視圖、組織視圖、資源視圖信息和來自于業主/咨詢監理方信息以及從建筑市場上收集到的各種信息。
業主/咨詢監理方信息指來自于業主/咨詢監理方對于建設項目的各種指令、計劃和協調信息,如變更工程、修改設計、變更施工順序等表達業主意圖目標的信息,審批各種計劃、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等批準文件信息。
建筑市場上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又可以稱之為項目外部信息,如國家有關的政策及法規,對項目的干預,市場建筑材料及設備價格、市場變化,物價指數、類似工程造價,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資金市場變化等信息。
來自過程視圖、組織視圖、資源視圖信息是指表述各建設過程內部的建設過程及與之對應的組織、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建設過程組織信息、進度、成本、質量、安全、技術、和建筑材料、資金、機械設備等信息。
作為項目聯盟盟主其信息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聯盟定義、組建過程中,對項目聯盟系統的建設過程、組織結構和核心資源的設計、定義、語義的確定信息。另一方面就是在聯盟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動態聯盟運行和建設過程進行項目管理而產生的項目管理計劃、控制等信息。
敏捷動態聯盟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交流通暢,使各建設過程團隊與動態聯盟盟主之間的信息交流快速、及時、雙向、順暢。因此,敏捷動態聯盟信息系統構建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通暢的Internet/Intranet網絡、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便于數據交換的公用用戶接口、聯盟企業之間統一的數據標準。
采用星形的信息交流模式,通過計算機信息化網絡來實現。在信息交流過程中,以建設過程及其團隊為信息交流單元,是信息產生、輸出及接受反饋的主體。
基于PIP項目信息管理門戶構建建筑企業敏捷動態聯盟的信息視圖概念模型。如圖4所示。
項目信息門戶PIP(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為建設工程增值的重要工具,在對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各參與方產生的信息和知識進行集中式管理的基礎上,為建設項目的各參與方在互聯網平臺上提供一個獲取個性化項目信息的單一入口,從而為建設項目的參與各方提供一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和項目文檔管理的環境。對一個建設項目而言,業主方往往是建設工程的總組織者和總集成者,它自然就是項目信息門戶的主持者。當然,對于采取EPC、DB等總承包方式的總承包商,即項目聯盟的盟主也完全可以成為項目信息門戶的主持者。
采用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各參與方在客戶端只需要安裝一臺瀏覽器即可。瀏覽器界面是通過全部項目授權信息的惟一入口,建設項目各參與方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定制來獲得和上傳所需的項目信息。
系統的核心功能是建設項目信息的共享和傳遞,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方面的功能,在建設項目各參與方設置各自項目管理信息系統(PMIS,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通過將PMIS與PIP進行有效集成來實現。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PMIS一般由費用控制子系統、進度控制子系統、質量控制子系統、合同管理子系統、行政事務處理和公共數據庫所組成。這里的各參與方的PMIS系統,應該根據參與方的需求來設計和使用,對于盟主企業和各盟員企業的建設過程團隊應該圍繞其所承擔的建設過程來設計,主要包括所對應建設過程的成本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和一些行政事務管理信息處理功能。而項目聯盟協調總部的PMIS則是圍繞整個建設項目的各種控制、管理、協調信息處理功能。
參考文獻:
1. Rick Dove.Enterprise Agility-Culture,Language, Requirements Analysis,2004.Paradigm Shift International,http://www.parshift.com,dove@pars- hift.com
2. Rick Dove.敏捷企業(上,下)(張申生譯).中國工程機械,1996,(3,4):22-26;21-27.
3. Badger et al., Alliances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Austin, Tex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 Source Document89,1993.
4. 顧新建,祁國寧,韓永生.企業工程建模方法與企業參考模型.科學出版社,2005,(1):11-18.
5. 魯業紅,李啟明.建筑企業敏捷化組織設計研究.施工技術,2008,(8):12-13.
6. 樂云,馬繼偉.工程項目信息門戶的開發與應用實踐.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4):564-568.
基金項目: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研究項目(2011-R3-8)。
作者簡介:李啟明,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系主任、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業紅,常州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東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
收稿日期:201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