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曹氏死后稱“卒”看其族屬

2013-01-01 00:00:00黃京
敦煌研究 2013年4期

內容摘要:關于歸義軍節度使曹氏的民族歸屬,史學界存在著漢人和粟特人的爭論。本文以正史對曹氏之死稱“卒”不稱“薨”的現象為線索,通過對比其他同級別的漢官與少數民族官員的死后之稱,結合古代中國傳統禮法,認為歸義軍節度使曹氏應為少數民族。

關鍵詞:歸義軍;曹氏;稱卒;族屬

中圖分類號:G256.1;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4-0116-09

關于歸義軍節度使曹氏家族的郡望及族屬問題,自羅振玉先生在《瓜沙曹氏年表》中認為曹氏家族出自譙郡曹氏,并在文后附“譙郡曹氏世系表”[1],曾被學術界遵奉,隨著史學研究的發展以及很多新材料的不斷發現,不少學者對節度使曹氏家族的郡望及民族歸屬產生質疑,如史葦湘先生認為“與漢世曹姓恐非出自一系”[2],榮新江則直接提出“敦煌歸義軍曹氏統治者為粟特后裔”[3],馮培紅也認為“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家族是粟特曹氏”[4],持相同觀點的還有沙武田先生[5]。當然也有堅持歸義軍節度使曹氏是漢人,如李并成、解梅,他們在《敦煌歸義軍統治者曹氏果為粟特后人嗎——與榮新江、馮培紅先生商榷》一文中認為“曹議金家族恐怕很難和粟特裔民掛上鉤,顯然應為敦煌漢族豪門”,并進一步推論“可能是曹通家族后代”[6]。各位學者之作,都依據世傳文獻、敦煌遺書、敦煌壁畫等材料,通過分析敦煌曹家來源、當地民族融合狀況、敦煌社會政治形勢等對曹氏的民族歸屬與家族來源進行剖析,鞭辟入里,使后輩學人獲益良多。在認真拜讀完這些專家的文章后,又感覺他們對一些史料的運用還是不夠細致,沒有聯系古代中國傳統禮法這個大背景。筆者近期在翻閱現傳文獻《資治通鑒》、兩《唐書》、兩《五代史》、《宋史》的時候,通過比對,發現古人對漢族官員和少數民族官員之死用詞不一,似乎給后人某種暗示。本人不堪鄙陋,想順著這條線索通過觀察敦煌歸義軍曹家的死亡之稱,對曹議金家族的民族歸屬作進一步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 古代中國對人死亡之稱的規定

古代中國是個嚴格講究禮儀制度的國家,制定禮儀的目的,《舊唐書·禮儀志一》開篇即說:“記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無極限,禍亂生焉。圣人懼其邪放,于是作樂以合其性,制禮以檢其行,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覲之禮立,則朝廷尊;郊廟之禮立,則人情肅;冠婚之禮立,則長幼序;喪祭之禮立,則孝慈著;蒐狩之禮立,則軍旅振;享宴之禮立,則君臣篤。是知禮者,品匯之璿衡,人倫之繩墨,失之者辱,得之者榮,造物以還,不可須臾離也。”[7]可見禮儀是使人得尊卑而知榮辱的一套行為準則,根本目的就是讓人們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而使上層貴族統治者得到應有的精神和物質利益。根據這套禮儀制度,統治者具體規定了社會每個階層所應享有的特權,包括衣服材質與服色的不同、出行車馬數量、家居房梁的架數與間數、進深等等,就連死后處于不同地位的人其陪葬品數量、墓葬規制、死亡之稱都有嚴格的區別。在死亡之稱方面,《禮記·曲禮》云:“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死。正義曰:‘但生時貴賤著見可識,而死蔭為野土,嫌若可棄而稱輕褻之,故為治尊卑之名,則明其尤有貴賤之異也。’”[8]隨著歷史的發展,漢晉南北朝時期的貴族社會向唐宋變革以后的平民社會演變,人在社會中地位的升降標準也發生變化,即由原先的講求貴族門閥出身到后來的以官品論高下,這樣對于誰薨誰卒的死亡之稱評定也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本文所探討的對象是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曹氏,具體的歷史年代在晚唐五代宋初時期,所以我們把目光主要投向這一時期的禮儀制度。《新唐書·百官志一》:“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于庶人稱死。”[9]《宋史·禮志二十七·兇禮三》:“定謚。王公及三品以上職事官薨,贈官同。”[10]根據當時“三品以上稱薨”的規定我們來看看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曹氏的官品及死亡之稱。

二 歸義軍節度使曹氏的

官品及死亡之稱

1. 曹氏的官位

有關曹氏的官品,在現傳史籍、敦煌遺書和莫高窟壁畫的榜文題記中多有記載,前輩學者也有較多的梳理考證,基本上厘清了有關曹氏家族的官位名稱和使用年限[11]。本文限于篇幅不一一贅述,僅列舉部分內容:

現傳史籍類:

《資治通鑒》載:“八月,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薨,沙州長史曹議金代領軍府;制以議金為歸義軍節度使。”[12]這里僅載曹議金是節度使。

《舊五代史·唐明宗紀》載:“(長興二年春正月)丙子,以沙州節度使曹議金兼中書令。”[13]

《舊五代史·外國列傳·吐蕃》載:“沙州,梁開平中,有節度使張奉,自號‘金山白衣天子’。至唐莊宗時,回鶻來朝,沙洲留后曹議金亦遣使附回鶻以來,莊宗拜議金為節度使、瓜沙等處觀察處置等使。晉天福五年,議金卒,子元德立。至七年,沙州曹元忠、瓜州曹元深皆遣使來。周世宗時,又以元忠為歸義軍節度使,元恭為瓜州團練使。”[14]此段提到了曹議金是節度使兼瓜沙等處觀察處置等使。曹元忠為節度使。

《舊五代史·周書六·世宗本紀二》載:“(顯德二年五月)戊子,以沙州留后曹元忠為沙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15]曹元忠的官位出現了檢校太尉和同平章事。

《宋史·外國傳六·沙州》載:“議金卒,子元忠嗣。周顯德二年來貢,授本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鑄印賜之。建隆三年,加兼中書令,子延恭為瓜州防御使。興國五年,元忠卒,子延祿遣人來貢。贈元忠為敦煌郡王,授延祿本軍節度使,弟延晟為瓜州刺史,延瑞為衙內都虞侯。咸平四年封祿為譙郡王。五年延祿、延瑞為從子宗壽所害,宗壽權知留后,而以其弟宗允權知瓜州。表求旌節,乃授宗壽節度使,宗允檢校尚書左仆射、知瓜州,宗壽子賢順為衙內都指揮使。大中祥符末宗壽卒,授賢順本軍節度,弟延惠為檢校刑部尚書、知瓜州。”[16]這一大段敘述給我們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曹氏家族官位資料,除曹議金外,其余子孫當過節度使、檢校太尉、檢校尚書左仆射、檢校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衙內都虞候、衙內都指揮使等官,還被朝廷封郡王爵位,可謂官高爵顯。

《宋會要·蕃夷五》載:“建隆三年正月,制推誠奉義保塞功臣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特進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沙州刺史上柱國譙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戶曹元忠,可依前檢校太傅兼中書令使持節沙州諸軍事行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加食邑五百戶實封二百戶,散官勛如故。”[17]

《冊府元龜》對曹議金的官位有詳細的記載:“后唐莊宗同光二年五月,以權知歸義軍節度兵馬留后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守沙州長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曹議金,為檢校司空守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瓜沙等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18]

《宋會要·蕃夷五》載:“制:‘權歸義軍節度兵馬留后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譙縣開國男曹延祿,可檢校太保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營田押蕃落等使’。”[17]

敦煌遺書類①:

P.2675:“河西歸義軍節度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兼中書令御史大夫上柱國曹議金狀上”。

S.4291:“使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曹元□”。經榮新江考證□處為“德”[11]108。

P.4046:“弟子歸義軍節度使檢校司徒兼御史大夫曹元深”。

S.2687:“弟子河(西)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管內營田處置押蕃落等特進檢校太傅譙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曹元忠”。

P.3827+P.3660V:“當道去開寶七年六月六日,臣父薨亡,臣兄瓜州防御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譙郡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延恭,充歸義軍節度兵馬留后。”

第三類莫高窟榜文題記:

第55窟:“故敕河西隴右伊西庭樓蘭金滿等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托西大王諱議金供養”[19]。

第100窟:“故敕河西隴右伊西庭樓蘭金滿等州節度使檢校中書令……大……議金”和“敕河西歸義軍節度押蕃落等檢校司空譙郡開國公曹元德一心供養”[19]49。

第427窟:“維大宋乾德八年歲次庚午正月癸卯朔二十六日戊辰敕推誠奉國保塞功臣歸義軍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西平王曹元忠之世創建此窟檐紀。”[19]160

第444窟:“維大宋開寶九年歲次丙子正月戊辰朔七日甲戌勅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當押蕃落等使特進檢校太傅兼中書令譙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實封三百戶曹延恭之世創建紀。”[19]168

第431窟:“維□(大)宋太平興國五年歲次□(庚)辰二月甲辰朔卄二日乙丑勅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當押蕃落等使□(特)□(進)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譙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實封七百戶曹延祿之世創建此窟紀。”[19]164-165

依據上述文獻記載,結合榮新江等學者考證,我們可以總結出歸義軍節度使曹氏的官位如下:

曹議金:守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瓜沙等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這是職事官位,其死后又被贈太師;另外他的文散官位是金紫光祿大夫,他的檢校官位是司空,兼官是中書令、御史大夫,勛位是上柱國。

曹元德:職事官歸義軍節度押蕃落等使,檢校官司空,兼官御史大夫,爵位譙郡開國公。

曹元深:職事官歸義軍節度使,檢校官司徒,兼官御史大夫。

曹元忠:職事官使持節沙州諸軍事行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文散官是特進,檢校官太傅,兼官中書令,勛位是上柱國,爵位譙郡(開國)公,死后贈敦煌郡王。

曹延恭:職事官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當押蕃落等使,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官司徒,兼官御史大夫,勛位上柱國,爵位譙郡開國縣男。

曹延祿:職事官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營田押蕃落等使,文散官特進,檢校官太尉,兼官御史大夫,勛位上柱國,爵位譙郡王[17]。

通過上述總結,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曹家官位{1}。下面具體以曹議金和曹元忠為代表考察其品級。

2. 曹氏的品級

隋唐以降,漢晉南北朝那種貴族制社會風氣逐漸向平民社會政治轉變,人們在朝廷中當多大的官就直接決定其所享有的各種社會特權,官品位的高低決定著官的大小和地位,所謂“官非位無以分貴賤,位非品無以定高卑”[20]。我們翻開中古時期的文獻記載發現,絕大多數人在官位名稱上有很多,其中有職事官、散官、檢校官、勛官等等,至于這些官號的源流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故不再贅述。就以上文舉出的曹家為例,曹議金的各種官號有七種,到底哪一個或幾個官號是直接決定其官位大小,品位高低的呢?《舊唐書·職官志》載:“凡九品以上職事,皆帶散位,謂之本品。職事則隨才錄用,或從閑入劇,或去高就卑,遷徙出入,參差不定。散位則一切以門蔭結品,然后勞考進敘。武德令,職事高者解散官,欠一階不至為兼,職事卑者不解散官。貞觀令,職事高者為守,職事卑者為行,仍各帶散位。其欠一階,依舊為兼,與當階者皆解散官。”[21]《新唐書·百官志三》曰:“凡朝位以官,職事同者先爵,爵同以齒,致仕官居上;職事與散官、勛官合班,則文散官居職事之下,武散官次之,勛官又次之。官同者異姓為后。”[9]1236從兩《唐書》中的規定可以知道,當時官位品級首先要看爵位,然后是職事官。至于散官和勛位是作為當時官員享受俸祿的依據,可以看作朝廷籠絡下級官員的手段。據此,我們具體來看看曹議金的官品:曹議金的爵位未見正史的記載,雖然敦煌遺書和莫高窟壁畫中有其“大王”的稱號,多為自稱,為謹慎起見,本文不做敘述。其職事官是“守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瓜沙等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節度使、觀察處置使等官位在兩《唐書》、《宋史》中沒有具體的官品規定,但是兩《唐書》對于節度使職權和享有的崇高地位都有具體的記載。《舊唐書》載:“天寶中,緣邊御戎之地,置八節度使。受命之日,賜之旌節,謂之節度使,得以專制軍事,行則建節符,樹六纛。外任之重,無比焉……檢討未見品軼。”[21]1922《新唐書》載:“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杖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驛則上聞。入境,則州縣筑節樓,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將鳴珂,金鉦鼓角居后,州縣赍印迎于道左。”[9]1309-1310可見,節度使位高權重,上任之時八面威風,應不至于連個三品官都算不上。當然要知道曹議金的官品,既然正史無明確的職事官品記載,我們可以從散官位來判斷。正如《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所述:“散官與職事官的品級不一定一致,有低級散官而任較高級職事官者稱‘守某官’。”[22]曹議金的職事官前是“守”,也就是說他的散官比職事官位低。曹議金的文散官位“金紫光祿大夫”,是“正第三品”[21]1792,那么其節度使的職事官品位至少是“從二品”。

我們再分析曹元忠的官品位。由于曹議金所處的時期是五代,其職官制度基本沿襲唐代,曹元忠時期已經是宋代[11]95,113。職官制度在唐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宋史·職官六》載:“節度使宋初無所掌,其事物悉歸本州知州、通判兼總之,亦無定員,恩數與執政同。初除,鎖院降麻,其禮尤異,以待宗室近屬、外戚、國婿年老久次者;若外任,除殿帥始授此官,亦止于一員;或有功勛顯著者,任帥守于外,及前宰執拜者,尤不輕授。又遵唐制,以節度使兼中書令、或侍中、或中書門下平章事,皆謂之使相,以待勛賢故老及宰相久次罷故者;隨其舊職或檢校官加節度使出判大蕃,通謂之使相。元豐以新制,始改為開府儀同三司。”[23]“使相”這個官名出現在中唐,朝廷為籠絡地方藩鎮,給他們加以“平章政事”的稱號,謂之“使相”,像李光弼等人都有過這個稱號,到宋代,繼續沿用。關于其品位,據《邵氏聞見錄》載:“太祖遣曹彬伐江南,臨行諭曰:‘功成以使相為賞。’彬平江南歸,帝曰:‘今方隅未服者尚多,汝為使相,品位極矣,豈肯復戰耶?姑徐之,更為吾取太原。’因密賜錢五十萬,彬怏怏而退。至家,見錢布滿室,乃嘆曰:‘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何必使相也!’”[24]趙匡胤稱“使相”是“品位極”,可見使相品位很高幾乎達到極點。曹元忠的官號是使持節沙州諸軍事行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瓜沙等州觀察處置管內營田押蕃落等使,兼中書令。按照宋制應是“使相”。元豐改制以后,使相改為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根據宋代官制是從一品,是改制以后的品位,級別應該相差不大。另外《宋史·職官九》載:“凡除職事官,以寄祿官品之高下為準:高一品以上為行,下一品為守,下二品以下為試,品同者否。”[23]4060這個“寄祿官”是元豐改制以后,王安石等人編的《元豐寄祿閣》里出現的一個官階名號,又稱為本官、正官,是與宋代每個官員的實際職務緊密聯系的。官員達到一定的本官階,才能承擔與之相應的實職,本官階是用來決定官員俸祿,并且作為官員享受贈官、敘封、恩蔭、薦舉等待遇的重要標準[25]。如果按照元豐改制后的官號看曹元忠官位,可以稱為“推忠奉化保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行沙州刺史充歸義軍節度使特進上柱國譙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二百戶”{1}。因此,雖然曹元忠是生活在宋神宗皇帝之前的歸義軍節度使,但是其官職品位無論改制前后都在從一品。

經過上述考證,我們可以清楚曹議金是從二品,曹元忠是從一品,根據唐宋職官制度和中國傳統禮法,理應在死后稱“薨”,但是正史中卻無一例外地都用了“卒”{2}。而同樣為歸義軍節度使的張議潮死后正史稱“薨”{3}。張淮深是死于非命,且他的官號未得到朝廷認可,其墓志銘里稱“隕斃”[11]79。同樣是敦煌瓜沙地區的最高首領,張議潮和曹議金、曹元忠的官品基本相同,為何古人厚此薄彼,令人深思。

三 漢官與少數民族官員

死亡之稱對比

筆者在翻閱正史時,發現史官對具有稱薨級別的漢官與少數民族官員或首領在對死亡之稱用詞時不同,下面列表對比(表1)。晚唐五代至宋,是繼魏晉以后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大遷徙時期,其中沙陀人、黨項人、回鶻人、女真人、契丹人不斷地向邊疆或內地流動,民族成分復雜。本表以正史明確記載的各民族人物作為代表,以見其一斑。

通過上表漢官與少數民族的官位和死亡之稱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少數民族官員或首領即使爵列王公官至宰輔,如無特殊情況{1},對其死亡之稱史官用詞依然非常吝嗇地給了個“卒”字。《十三經注疏》有這樣的記載:“在《左傳·隱公三年》杜預注:‘稱卒者,略外以別內也。’孔穎達正義:‘魯史自書君死曰薨。若鄰國亦同書薨,則與己君無別。國史自在己國,承他國赴告,為與己君同,故惡其薨名。雖赴稱薨,皆改赴書卒,略外以別內也。’”[26]“略外以別內”是針對當時魯國國君之死稱“薨”晉文公之死稱“卒”而做的注釋。春秋時期列國紛爭,作為魯國的國史《春秋》在記錄本國史和其他諸侯國事時內外有別,并且是略外。關于《春秋》撰史思想,《史記·孔子世家》如是記載:“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于后世哉?’乃因史記春秋,上至隱公,下至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導。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秋貶之約‘子’;踐土之會實招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子狩于河陽’。推此類以繩當世。褒貶之義后有王者舉而開之。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27]這就是所謂的春秋大義。春秋筆法為后世史官所崇尚并運用于史書撰寫的實踐中,以此來有所褒貶。我們翻開中國史書,對于少數民族的態度是一致的,即貶低,其中戎、夷、狄、蠻等蔑視的字眼充斥著整個中古史,很多少數民族皇帝即使占據了中原,坐鎮中華,也要附會自己是軒轅黃帝的某支系以掩蓋自己戎夷的面目。據此史書編撰原則以及上表的對比,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同樣是敦煌歸義軍節度使,所受的中央官職又基本相同,也符合當時死后之稱的規定,張議潮死后就用“薨”,而曹議金、曹元忠等人死后卻用“卒”,因為歸義軍節度使曹家是少數民族。

四 幾個少數民族官員死后稱

“薨”的特例分析

筆者在調查比對少數民族官員與漢族官員死后稱卒或薨的過程中,同樣發現一些少數民族官員在死后有稱薨的特殊現象,下面將這些情況舉例予以說明:

李光弼是契丹人,死后史書給予“薨”[28]。考其原因:首先,他的李姓是國姓。李光弼的先祖是契丹酋長,契丹人在唐太宗時期被賜李姓,“(貞觀)二十二年,窟哥等部咸請內屬,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左領軍將軍兼松漠都督府、無極縣男,賜姓李氏”[29]。其次,李光弼有大功于唐朝,是大唐的靖難功臣、中興之將。李光弼協助李唐王朝鎮壓安史之亂,救社稷于覆巢,挽危局于倒懸。皇帝曾多次下詔贊他,有“制曰:(光弼)器識宏遠,志懷沉毅,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往屬艱難,備彰忠勇。協風云而經始,保宗社于跕危。由是出備長城,入扶大廈。茂功懸于日月,嘉績被于嚴廊”[28]3306。最后,李光弼生前所受到的朝廷恩惠也是少數民族官員所罕見的。他曾被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這種官位一般是皇室宗親才能擔任的。而臨淮王(親王爵){1}的封爵,作為皇室以外的人,能得到親王封號很難,而他被賜鐵券,凌湮閣圖形。

王思禮,高麗人。他死后史官給的是“薨”。考其原因:首先,他是保邊靖難功臣。王思禮曾跟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抗擊吐蕃,破石堡城,以功除右金吾衛大將軍,后來又跟隨李光弼鎮壓安史之亂。至德二年(757)收西京,第一個攻入景清宮,隨后又收復東京。其次,他官拜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太原尹、御史大夫。史稱:“自武德以來,三公不居宰輔,唯思禮而已。”[30]

西夏王趙德明死后,史官給的是“薨”。考其原因:首先是有大功并賜國姓,其先世協助唐政府鎮壓黃巢起義曾被賜姓李。五代十國末期,黨項人歸順大宋,協助宋政權消滅北漢國,打擊契丹,鎮壓羌民叛亂,又被賜姓趙。其次是他官拜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守正宣德崇仁功臣特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使持節都督夏州諸軍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國充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等州管內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食邑六千戶實封一千戶,也是使相。宋朝廷為了籠絡這個西北強國,牽制契丹人,對黨項首領賞賜有加,恩寵無比[16]13981-14033。

據上述考證,可以推斷出少數民族官員死后能得到“薨”的待遇,其家族必然是為朝廷立過特殊功勛的,一般要有定難勤王中興之功,方能得到朝廷的特殊恩寵,生前加官晉爵,死后享受特殊之稱。

五 相關問題的思考

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筆者發現關于曹家功臣名號問題與正史規定不符,為此特在本文最后提出設想,以供各位史學同仁參詳,也為今后繼續探討曹家族屬提供思路,也許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莫高窟第427窟和第454窟都有關于曹元忠的功臣名號的記載,即“推誠奉國保塞功臣”[19]160,171。《宋會要·蕃夷五》又有“推誠奉義保塞功臣”[17]。筆者查詢了《宋史》,發現所述功臣名號在《宋史·職官志》中沒見記錄:“功臣者,唐開元間賜號‘開元功臣’,代宗時有‘寶應功臣’,德宗時有‘奉天定難元從功臣’之號,僖宗將相多加功臣美名。五代寢增其制。宋初因之,凡宣制而授者,多賜焉。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刺史以上階、勛高者,亦賜之。中書、樞密則‘推忠’、‘協謀’,親王則‘崇仁’、‘佐運’,余官則‘推誠’、‘保德’、‘翊戴’,掌兵則‘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則‘純誠’、‘順化’。宰相初加即六字,余并四字,其累加則二字。中書、樞密所賜,若罷免或出鎮則改之。其諸班值將禁軍,則賜‘拱衛’、‘翊衛’等號,遇恩累加,但改其名,不過二字。”[23]4080

“功臣推忠、佐理、協謀、同德、守正、亮節、翊戴、贊治、崇仁、保運、經邦右賜中書、樞密臣僚。推忠、保德、翊戴、守正、亮節、同德、佐運、崇仁、協恭、贊治、宣德、純誠、保節、保順、忠亮、竭誠、奉化、效順、順化 右賜皇子、皇親,文武臣僚、外臣。拱衛、翊衛、衛圣、保順、忠勇、拱極、護圣、奉慶、果毅、肅衛 右賜諸班值將十禁軍。”[23]4062其中第二個“推忠”據本卷后注釋應為“推誠”之訛[23]4072。

我們回過頭來看曹元忠的功臣號,無論是莫高窟洞窟里的“推誠奉國保塞功臣”抑或是《宋會要》里的“推誠奉義保塞功臣”,在宋代的職官制度中都無法找到“奉國保塞”和“奉義保塞”名號,但是宋朝廷在賜給外臣的名號里有“推忠(推誠)、保德、翊戴、守正、亮節、同德、佐運、崇仁、協恭、贊治、宣德、純誠、保節、保順、忠亮、竭誠、奉化、效順、順化”。其中奉化、保順與之相似。按照第一段所引的宋史記載“外臣則‘純誠’、‘順化’”來推斷,當時宋朝廷是把他們當成了外臣。我們再對比西夏王趙德明的功臣稱號,也可以看出端倪。趙德明的功臣稱號為“推忠保順亮節翊戴守正宣德崇仁功臣”,透過誠、順、奉、化這些字眼,應該有理由判定曹家是少數民族,當時的大宋朝廷為了安撫這位遠離中原卻一直堅持誠服大宋守衛中原飛地的地方政權首領,采取了較為平和的方式,對功臣封號略加變動,而史官在記錄時也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即表達了當時朝廷的初衷也給后人認清曹氏民族所屬留下了線索。因此,筆者推斷曹元忠的功臣封號被修改過,真正的封號可能是“推誠奉化保順”。

六 結 論

一部中國古代史,其實就是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開發華夏大地的歷史,但是“夷夏大防”的觀念卻根深蒂固,從孔子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到蘇軾的“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也,譬如禽獸然”,再到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對夷狄之鄙視可謂貫穿古今。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少數民族有兩種選擇:一是反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六國時期的石勒殺漢人;二是融合,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筆者認為,歸義軍節度使曹家就是采取了第二種融合的策略,使自己快速地融入到了敦煌地區漢人族群中,從而使得自己在瓜沙一帶能統治百年之久。

茫茫沙海,掩埋了很多歷史真相,留給后人的是藏經洞里的經卷文書以及莫高窟壁上的畫像,在這些遺存中我們見到的是曹氏利用自己在敦煌最高統治者的權勢修改的郡望記載和畫像,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那種迫切適應社會大環境的心理,但是無論如何,當時史官的記載會給我們留下線索,只要我們抓住中國古代禮法和史官修撰原則就能認識到歸義軍節度使曹氏是少數民族的真面目!

參考文獻:

[1]羅振玉.瓜沙曹氏年表[M]//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歷史卷(一).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1-12.

[2]史葦湘.世族與石窟[M]//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154.

[3]榮新江.敦煌歸義軍曹氏統治者為粟特后裔[J].歷史研究,2001(1).

[4]馮培紅.敦煌曹氏族屬及歸義軍政權[M]//鄭炳林.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續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183.

[5]沙武田.敦煌石窟歸義軍曹氏供養人畫像與其族屬之判別[M]//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等.西部考古.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6.

[6]李并成,解梅.敦煌歸義軍統治者曹氏果為粟特后人嗎——與榮新江、馮培紅先生商榷[J].敦煌研究,2006(6):111.

[7]劉昫,等.舊唐書·禮儀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815.

[8]禮記正義[M].十三經注疏委員會,整理.鄭玄,注.孔穎達,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85.

[9]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百官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94.

[10]脫脫,等.宋史·禮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2913.

[11]榮新江.歸義軍史研究——唐宋時代敦煌歷史考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0-148.

[12]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52[M].北京:中華書局,1956:8164.

[13]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唐書·明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5:575.

[14]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外國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1841.

[15]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75:1531.

[16]脫脫,等.宋史·外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14123-14124.

[17]徐松.宋會要輯稿·蕃夷志·瓜沙二州[M].北京:中華書局,1957:7767.

[18]王若欽,等.冊府元龜·帝王部·來遠[M].北京:中華書局,1960:2057.

[19]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7.

[20]薛居正,等.舊五代史·職官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1989.

[21]劉昫,等.舊唐書·職官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1785.

[22]俞唐年.中國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4.

[23]脫脫,等.宋史·職官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3946.

[24]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1[M].北京:中華書局,1980:3-4.

[25]朱端熙.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50-651.

[26]春秋左傳正義[M].杜預,注.孔穎達,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1-83.

[27]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63:1943.

[28]劉昫,等.舊唐書·李光弼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3311.

[29]劉昫,等.舊唐書·北狄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5350,3311.

[30]劉昫,等.舊唐書·劉思禮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3312-33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做久久久久久| 亚洲区一区|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区网址|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激情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九区| 欧美亚洲欧美|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在线啪|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国产99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中国毛片网|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91无码网站|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成人欧美日韩| 国产拍在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色站网站|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1亚洲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亚洲天堂伊人| 亚洲无码电影|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久久国语对白| 91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纯内无码H| 天天操天天噜|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五月婷婷欧美|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www.91中文字幕|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